第六章 赤雾首降登陆舱穿过荧惑二号大气层时,剧烈的颠簸让林深的手指死死扣住扶手。舷窗外的红光越来越亮,赤红色的大气像沸腾的岩浆,包裹着舱体,高温让外壳发出 “滋滋” 的声响,仪表盘上的 “温度” 指针不断跳动,从 100℃飙升到 300℃,警报声尖锐得像要划破耳膜。“舰长!左翼防腐蚀涂层被气流刮掉了一块!” 驾驶员小张的声音带着颤抖,双手在控制面板上飞快操作,“高度 5000 米,还在下降,预计三分钟后触地!”林深看向舷窗 —— 左翼的金属外壳已经露出斑驳的锈迹,赤雾中的硫化物正顺着裂缝往里渗,舷窗边缘凝结出淡蓝色的结晶,那是硫化物与金属反应的痕迹。“启动备用防热层,把下降速度再降 10%!”...阅读全文
方舟:荧惑纪(6-10章)
第六章 赤雾首降登陆舱穿过荧惑二号大气层时,剧烈的颠簸让林深的手指死死扣住扶手。舷窗外的红光越来越亮,赤红色的大气像沸腾的岩浆,包裹着舱体,高温让外壳发出 “滋滋” 的声响,仪表盘上的 “温度” 指针不断跳动,从 100℃飙升到 300℃,警报声尖锐得像要划破耳膜。“舰长!左翼防腐蚀涂层被气流刮掉了一块!” 驾驶员小张的声音带着颤抖,双手在控制面板上飞快操作,“高度 5000 米,还在下降,预计三分钟后触地!”林深看向舷窗 —— 左翼的金属外壳已经露出斑驳的锈迹,赤雾中的硫化物正顺着裂缝往里渗,舷窗边缘凝结出淡蓝色的结晶,那是硫化物与金属反应的痕迹。“启动备用防热层,把下降速度再降 10%!”...阅读全文
第一章 灰色上海2247 年,上海,农历六月初三。铅灰色的云层压得极低,像一块吸饱了污水的棉絮,将最后一点阳光揉成模糊的光斑,洒在半淹的街道上。苏州河早已漫过堤岸,昔日的外滩建筑群只露出半截尖顶,锈迹斑斑的广告牌在浑浊的水面上摇晃,“氧吧加盟” 的褪色字样还粘在玻璃上,像一道干涸的血痕。林深站在 “东方明珠氧气配给站” 的第三层,指尖抵着双层真空玻璃 —— 外面刚下过一场浅灰色的雨,雨珠落在玻璃上,留下细密的黑痕,用指甲刮开,能看到里面嵌着细小的金属颗粒。这是 “赤雾雨” 的前兆,再过半个月,等荧惑二号进入近日点,地球的雨水中会混进更多硫化物,连这种配给站的玻璃都要换成防腐蚀材质。“舰长,最后...
第一章 潮汐的遗嘱2147 年,太平洋沿岸的潮汐正以肉眼可见的幅度变得狂乱。林野站在废弃的防波堤上,指尖掠过被海水侵蚀得斑驳的金属栏杆,冰凉的触感里裹着一丝诡异的震颤 —— 不是海浪撞击的震动,而是来自大地深处,像某种巨兽濒死前的喘息。“爸爸,潮汐仪又超标了。” 女儿林晓的全息投影浮现在腕间,十四岁的脸庞带着超越年龄的沉静,“这次是东印度洋板块,引力异常值突破 0.07 伽,妈妈日志里标记的‘红区阈值’被触发了。”林野喉结滚动了一下。妻子苏芮去世的第三年,她留下的那本加密日志成了父女俩唯一的精神联结,也是人类对抗 “引力衰减症” 的最后线索。三年来,地球的引力场正以年均 1.2% 的速度消散,...
第二十一章 雪雾塘的 “冰鱼” 执念枫叶塘的红烧红叶鱼刚把陶瓷盘擦干净,张哥就裹着件厚棉袄找上门,手里举着个冻得结霜的手机,屏幕上是段短视频 —— 一条鱼躺在冰面上,浑身裹着层透明薄冰,阳光照在冰上,泛着冷冽的光,化冰后鱼尾巴还能轻轻摆动。“小姜!快看雪雾塘的结冰鱼!” 张哥把手机凑到姜炎眼前,哈出的白气糊了屏幕,“钓友说这鱼冬天会自己结薄冰,像穿了层冰铠甲,钓上来化冰后活蹦乱跳,做刺身时带着冰碴,鲜得能让人忘了冻手!”姜炎正给鱼竿缠防冻胶带,目光落在屏幕上 —— 鱼身上的薄冰确实像透明铠甲,冰碴挂在鳞片上,看着格外清冽。小胖从厨房跑出来,手里拿着个不锈钢刺身盘,盘边还沾着点芥末:“冰碴刺身?...
第十一章 鬼湾的 “笑鱼” 传说解决芦苇荡鱼塘的事没两周,张哥又揣着个破手机找上门,屏幕上是钓友群的聊天记录,他戳着屏幕咋呼:“小姜!快看这个!城西鬼湾,有人钓上会‘笑’的鱼!钓友说那鱼鳃一动,就‘咯咯’响,跟人笑似的,而且肉质细嫩,做糖醋鱼绝了!”姜炎正给新鱼竿缠线,抬头瞥了眼手机 —— 群里发的视频里,一条半尺长的鱼躺在地上,鳃边的褶皱一鼓一鼓,真发出 “咯咯” 的声音,像小孩憋笑的动静。小胖从厨房探出头,嘴里还叼着半块面包:“笑鱼?能做糖醋鱼?比松鼠鱼好吃不?”“你除了吃还知道啥!” 张哥拍他后脑勺,“这鱼稀有!钓上来能吹半年!我打听了,鬼湾以前是老渡口,后来水涨了变成湾子,除了偶尔有钓...
第一章夜钓遇“钓友”姜炎把最后一根夜光漂插进漂盒时,手机屏幕刚好亮起,是张哥发来的语音,那大嗓门隔着屏幕都能震得人耳朵疼:“小姜!老地方啊!我跟小胖都到了,你再不来,今晚的鱼都要被我们钓光了!”姜炎无奈地笑了笑,回了句 “马上到”,便扛起装着渔具的背包往外走。他家离城郊的月牙水库不远,骑个电动车二十分钟就能到。这月牙水库是附近钓鱼佬的圣地,水广鱼多,尤其是晚上,常有大货出没。姜炎痴迷钓鱼,只要不上班,基本天天泡在水边,人称 “姜钓神”—— 当然,这名号是他自封的,钓友们私下里都叫他 “姜空军”,因为他十次钓鱼九次空,还有一次钓上来的是破鞋。骑到水库边,远远就看到两个身影坐在堤坝上,一个五大三粗...
第一章 旧楼血符九月的雨黏腻得像块浸了水的破布,把城南老街区裹在湿冷的雾气里。姜炎撑着把边缘脱线的黑伞站在永安里 37 号楼下,伞骨压得极低,挡住斜飘的雨丝,也遮住了楼体上垂落的、沾着泥浆的晾衣绳 —— 绳上挂着的白衬衫早被染成灰黑色,在风里晃得像具吊死鬼的尸体。这是栋民国遗留的五层红砖楼,墙皮剥落得露出内里暗红色的砖芯,楼道口的铁门锈得能捏出红粉,风一吹就 “吱呀” 怪叫,像是有东西在门后磨牙。姜炎掏出手机,屏幕上匿名委托者的最后一条消息还亮着:“三楼 302,赵磊,别碰墙上的符,小心影子。”他指尖摩挲着口袋里的桃木符 —— 那是爷爷临终前塞给他的,木纹里还嵌着点暗红,说不清是朱砂还是别的什...
第一卷:雪域初程第一章:云端集结2025 年 9 月,姜炎背着磨得发亮的登山包,走出拉萨贡嘎机场。稀薄的空气带着凛冽的寒意,像细密的针,轻轻刺在他裸露的皮肤上。他深吸一口气,胸腔传来轻微的闷胀感,这是高原给他的第一份 “见面礼”。姜炎今年二十七岁,在一线城市做了五年程序员,头发掉得比项目进度还快。这次来西藏,是他给自己放的 “救命假”—— 医生说他再不休养,就要患上严重的神经衰弱。他选择跟团,一来是因为羌塘无人区凶险,独自前往等同于自杀;二来是他实在没力气规划行程,只想当个 “甩手掌柜”,跟着队伍看看蓝天、雪山,让紧绷的神经松一松。旅行团集合点在拉萨老城区的一家客栈,院子里种着几株格桑花,花瓣...
第一章:荒原初遇姜炎背着三十七斤的登山包,在海拔四千五百米的土路上走得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鼻腔里灌满了夹杂着沙砾的冷风,吸进肺里时带着针扎似的疼,他停下脚步,靠在一块灰褐色的岩石上,拉开保温杯灌了口温水。远处的冈仁波齐峰藏在厚重的云层里,只露出一点雪白的山尖,像把锋利的冰刀悬在头顶。他低头看了眼手机,信号格是空的,屏幕上还残留着出发前女朋友发来的最后一条消息:“你非要去那种地方送死吗?”三个月前,姜炎从互联网公司辞职,紧接着谈了五年的女朋友提了分手。白天躺在出租屋里盯着天花板发呆,晚上在酒吧喝到吐,直到某天凌晨,他在网上刷到一张拉昂措的照片 —— 深蓝色的湖水像块被墨染过的绸缎,围着湖的是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