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新纪元:姜炎的文明火种(续二第十一章 粟穗选种与龙骨水车秋阳洒在华夏联盟的农田上,金黄的粟穗压弯了秸秆,农妇们弯腰收割,陶镰在阳光下泛着浅灰的光。姜炎蹲在田埂上,手指捻起一粒粟米 —— 这是去年补种的早熟品种,颗粒却比原生粟瘦小,煮成粥后口感也粗糙。他眉头微皱:“要是能选出更饱满、更耐旱的粟种,明年的收成还能再涨三成。”次日清晨,姜炎带着石鳞和三个常负责耕种的农妇,走遍联盟的所有农田。他教大家如何筛选 “优种”:“要选秸秆粗壮、不倒伏的,粟穗要长,颗粒要沉 —— 你们看,这样的粟穗,握在手里能感觉到分量,脱粒后每粒都像小珍珠。” 他随手摘下几支粟穗,放在陶盘里比对,阳光透过粟壳,饱满的颗...阅读全文
远古新纪元:姜炎的文明火种(11-20章)
远古新纪元:姜炎的文明火种(续二第十一章 粟穗选种与龙骨水车秋阳洒在华夏联盟的农田上,金黄的粟穗压弯了秸秆,农妇们弯腰收割,陶镰在阳光下泛着浅灰的光。姜炎蹲在田埂上,手指捻起一粒粟米 —— 这是去年补种的早熟品种,颗粒却比原生粟瘦小,煮成粥后口感也粗糙。他眉头微皱:“要是能选出更饱满、更耐旱的粟种,明年的收成还能再涨三成。”次日清晨,姜炎带着石鳞和三个常负责耕种的农妇,走遍联盟的所有农田。他教大家如何筛选 “优种”:“要选秸秆粗壮、不倒伏的,粟穗要长,颗粒要沉 —— 你们看,这样的粟穗,握在手里能感觉到分量,脱粒后每粒都像小珍珠。” 他随手摘下几支粟穗,放在陶盘里比对,阳光透过粟壳,饱满的颗...阅读全文
序章 泉眼惊魂姜炎擦拭着额角的汗水,手电筒的光束在漆黑的山洞中颤抖。作为一名资深探险爱好者,他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洞穴 —— 岩壁上布满了闪烁着微弱荧光的晶体,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硫磺气息,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应该就在前面了。” 他喃喃自语,根据手中古地图的指引,这个神秘山洞的深处藏着一个传说中的泉眼。地图是他在一次古玩市场的偶然机会中淘到的,泛黄的羊皮纸上用晦涩的文字记载着泉眼有着 “穿梭时空之力”,起初他只当是古人的臆想,可随着深入山洞,越来越多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现象让他心中泛起一丝异样。脚下的路逐渐变得湿滑,手电筒的光束突然被一片水光吞噬。姜炎快步走上前,一个直径约两米的泉眼出现在眼前,泉...
第五十一章 怒海抗倭 铁甲显威试航成功的第二天,泉州知府送来急报:三十艘倭寇快船聚集在泉州外海的澎湖列岛,准备突袭泉州港,抢夺即将运往北疆的粮草。姜炎立刻下令:“‘炎海一号’起航,前往澎湖列岛拦截倭寇!常遇春,你率五千步兵在泉州港布防,防止倭寇漏网登岸;苏云溪,带五名医疗学生随船出发,负责救治伤员;李秀莲,组织纺织作坊赶制更多火箭弹,用快船运往船上。”“炎海一号” 在蒸汽机的推动下,很快抵达澎湖列岛附近海域。瞭望哨突然大喊:“前方发现倭寇快船!大约三十艘,正朝着泉州方向行驶!”姜炎立刻下令:“后装炮瞄准倭寇快船集群,火箭炮准备齐射!”倭寇快船也发现了 “炎海一号”,为首的倭寇首领见是一艘铁甲舰...
第四十一章 内燃机困局 双姝暖心安阳的冬夜来得早,工部作坊的灯火却亮到三更。姜炎趴在案上,手里攥着内燃机的零件,眉头拧成结 —— 缩小后的内燃机虽能塞进飞艇吊篮,却总在高速运转时过热停机,连换了三种散热方式都没用。案上的油灯烧了大半,他的眼底布满红血丝,指尖还沾着机油。“吱呀” 一声,作坊门被轻轻推开。李秀莲端着一个食盒走进来,身上裹着厚厚的棉袄,鬓边沾了点雪粒:“外面下雪了,你还没吃饭吧?俺给你带了红薯粥,还有你爱吃的酱菜。”她把食盒放在案上,掀开盖子,热气带着红薯的甜香散开。见姜炎还盯着零件,她伸手轻轻揉了揉他的太阳穴:“别总盯着,眼睛该花了。俺给你缝了双棉手套,里面加了兔毛,你调试零件时...
第三十一章 民生为本 技术新阶江战结束后,姜炎没有急着追击陈友谅,而是返回濠州,优先推进民生与技术研发 —— 他知道,炎盟的根基在百姓,只有让百姓吃饱穿暖,有学上、有医看,才能凝聚人心,长久发展。春耕时节,淮河沿岸的农田里一派忙碌。李秀莲带着工匠们,将蒸汽抽水机装在火车上,运到各个村落。这种抽水机用蒸汽机带动叶轮,能将河里的水抽到两丈高的水渠里,灌溉大片农田。一个老农看着水流进干裂的土地,激动得跪地磕头:“活菩萨啊!以前靠天吃饭,现在有了这机器,再也不怕旱天了!”李秀莲连忙扶起他:“老伯,这不是菩萨,是姜盟主和工匠们造的机器。以后咱们还会造更多机器,让种地更轻松,收的粮食更多。”她还在农田里推...
第二十一章 医工协作 暗生情愫接下来的几天,苏云溪成了伤兵营的 “主心骨”。她不仅治好了十几个感染的士兵,还教李秀莲和妇女们识别草药 —— 哪些能止血,哪些能消炎,哪些能退烧。她还发现,“共济会” 现有的急救包只用棉花和麻布,草药容易受潮变质,便建议:“姜先生,不如用蜡把草药包起来,再缝进麻布夹层里,这样既能防潮,用的时候拆开蜡封就行,比现在方便多了。”姜炎正愁急救包的改进问题,听了这话眼前一亮:“苏姑娘这个主意好!咱们还能把草药分类,比如‘止血包’‘消炎包’,上面缝上不同颜色的布条,士兵们一眼就能分清。”两人立刻一起动手改进急救包。姜炎画图纸,标注草药包的尺寸和蜡封的位置;苏云溪则指导工匠们...
第十一章 夜袭危机 手榴弹构想濠州城的秋夜渐寒,城墙上的火把忽明忽暗。汤和带着护卫队巡逻时,发现城外的芦苇荡里有异动 —— 几团黑影在月光下一闪而过,像是在窥探城防。他立刻让人把消息报给姜炎和朱元璋。姜炎刚和李秀莲在作坊里核对完织布的账目,听到消息立刻起身:“秀莲姐,你先回屋,俺去城楼上看看。”“俺跟你一起去。” 李秀莲拿起桌上的灯笼,“夜里风大,俺给你照路。”两人赶到城楼时,朱元璋和常遇春已经在了。汤和指着城外的芦苇荡:“朱公子,姜先生,刚才俺看到至少十几个人影,看打扮不像农户,倒像是元军的探子,怕是在摸咱们的城防,想夜里来偷袭。”朱元璋皱起眉头:“察罕帖木儿刚退没多久,怎么敢又来?难道是郭...
第一章 惊涛穿元*至正十二年秋,黄海怒涛卷着铅灰色的云,将 “福顺号” 货船像片枯叶般抛上浪尖。姜炎死死抠住断裂的桅杆,咸腥的海水灌进鼻腔,意识在窒息的剧痛与刺骨的寒冷间反复拉扯。他最后记得的,是作为理工大学材料学研究生,跟着导师出海采集深海矿物样本,却遭遇百年不遇的海啸。此刻身上的冲锋衣早已被撕裂,露出的胳膊上还沾着实验室残留的铜粉 —— 那是昨天调试冶铁模拟装置时蹭上的。“救命!谁来拉俺一把!”不远处传来嘶哑的呼救,姜炎眯眼望去,只见一个穿着粗布短褐的汉子正抱着块破木板,脸上满是泥浆与血污。这打扮、这口音,绝不是二十一世纪的渔民。姜炎心头一沉,挣扎着游过去,借着浪头将汉子往船骸方向推:“...
第三十七章西南告急,瘴气与土司的困局炎兴五年春,西南播州(今贵州遵义)的急报递至太原皇宫 —— 播州土司杨价与相邻的水西土司霭翠,因争夺赤水河畔的灌溉水源爆发冲突,双方各率数千人械斗,已死伤百余人;更糟的是,播州境内爆发 “瘴气病”(实为疟疾与痢疾混合感染),患者高热呕吐,短短十日就倒下两千余人。南宋朝廷虽派使者调解,却因西南山路崎岖、粮草难运,调解无果,疫病更是束手无策,杨价无奈之下,派使者向炎朝求援,愿以播州归附为条件,求姜炎出兵解困。姜炎展开西南地图,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山脉符号:“西南多山,赤水河谷地势险峻,铁甲车开不进去,蒸汽机车的铁轨也没铺到那里 —— 粮草运不进,医疗队也难抵达,这...
第八卷:蒸汽治洪,江南归心第三十三章江南洪灾,炎朝驰援的决断炎兴四年夏,长江中下游连降暴雨,江水暴涨,江南的池州、太平州等地爆发严重洪灾 —— 堤坝溃决,农田被淹,百姓流离失所。南宋朝廷虽派官员赈灾,却因粮草匮乏、治水无方,只能眼睁睁看着洪水吞噬家园,甚至有官员趁机克扣赈灾粮,引得百姓怨声载道。池州百姓的求救信辗转送到太原皇宫时,姜炎正在和赵宁、赵玥、赵华商议江南布防。看着信中 “水漫屋顶,饿殍遍野” 的描述,姜炎眉头紧锁,手指重重按在地图上的长江流域:“江南是鱼米之乡,若任由洪水肆虐,不仅百姓遭殃,来年天下粮草都会短缺。南宋朝廷无力应对,咱们炎朝不能坐视不管!”赵宁立刻梳理江南的情报:“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