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私通窃银奇案
北宋年间,在河南开封府阳武县,有个名叫周大柱的庄稼汉。
他家境处于中等水平,住的虽是朴素小院,但也算安稳。
周大柱娶了个叫林秀娘的妻子,林秀娘模样俊俏,身姿婀娜,笑起来眉眼弯弯,透着一股灵动劲儿,在村里远近闻名。而且她心思细腻,头脑聪慧,操持家务十分在行。
他们居住在村子的边缘,四周树木环绕,邻里之间相隔较远。
平日里,周大柱靠着编织草席,售卖到集市上换些银钱,林秀娘则在家纺纱织布,夫妻二人虽谈不上大富大贵,倒也能勉强维持生活。
一日,周大柱坐在院子里,一边编织草席,一边盘算着,对林秀娘说道:“秀娘,咱们每日起早贪黑,可这日子还是紧巴巴的。如今家里攒下四两银子,我打算留一两五钱给你,用作日常开销和买织布的材料。我带着剩下的二两五钱,去洛阳做点小买卖。要是运气好,赚了钱,我就立刻回来,往后再谋划着挣更多,你觉得咋样?”
林秀娘温柔地看着丈夫,轻声说道:“我听说富贵有命,不过小富靠勤。你既然有这想法,老天爷想必不会亏待你。我自然不会反对,只是咱们本钱不多,你在外行事可得小心谨慎。若能如愿,尽早回来,我和家里都盼着你呢。”
周大柱听了妻子这番体贴的话,心里暖烘烘的,干劲十足。
几天后,他便带着本钱,踏上了前往洛阳的路。
第二年,邻村有个叫孙少文的年轻人,年方十六,生得剑眉星目,风度翩翩。
孙少文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能诗善文,只是家境贫寒,尚未娶妻。
一次,孙少文路过周大柱家,透过半掩的门,瞥见林秀娘的容貌,瞬间惊为天人。
从那以后,林秀娘的身影便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孙少文四处向邻里打听,得知林秀娘的丈夫外出经商,家中只有她一人。一个邪恶的念头在孙少文心中悄然滋生。
孙少文找来纸笔,精心伪造了一封信。随后,他来到林秀娘家门口,整理了一下衣衫,上前礼貌地敲门。
林秀娘打开门,孙少文赶忙拱手施礼,说道:“嫂子,我叫孙少文,去年在洛阳和大哥相识,我们一见如故,交情深厚。昨日我回乡,大哥托我给嫂子带封信,还特意叮嘱我,要是嫂子家中有任何难处,都由我照应,等他回来再做安排,让嫂子不必忧心,所以我专程前来拜访。”
林秀娘见孙少文仪表堂堂,言辞诚恳,又听说是丈夫的好友,顿时心生好感,热情地将他请进屋内。
两人交谈时,眼神交汇,不知不觉间眉来眼去,气氛逐渐变得暧昧起来。在情感的驱使下,他们很快逾越了道德的界限。
事后,孙少文诗兴大发,吟道:“天缘造就到仙房,暗麝熏人透骨芳。云夹兰台因见雨,雾垂瑶室便成霜。临时吃尽消魂片,今夜方耽续命汤。兴逸不容占句尽,心魂撩乱魄忙忙。”
林秀娘听后,脸颊微红,说道:“我虽不擅长吟诗,但听了你的佳作,怎能不回应呢?”
于是,她思索片刻,吟道:“贪春仙客步兰房,锦帐齐掀满帐芳。月朗今宵疑不雨,天寒明旦自成霜。踌躇心上鱼惊钓,进步厨前鸟就汤。管取称君方便好,岂能怜我尚忙忙。”
两人吟罢,相视一笑。孙少文调侃道:“嫂子和大哥相处时,想来也是情趣盎然,哪里像不懂风情之人?”
林秀娘娇嗔道:“我和大柱分开一年多了,以往和他相处,只当是寻常之事。今夜与你相处,才体会到其中妙处,正所谓‘生未识灯花关,倏到花关骨尽寒’。往后你我相处,可不许敷衍。”孙少文笑着应道:“嫂子放心,我自会用心。”
此后,林秀娘住的地方偏僻,无人察觉他们的私情,两人愈发肆无忌惮,如同夫妻一般。
时光匆匆,一晃九年过去。周大柱在洛阳辛勤打拼,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敏锐的商业头脑,赚了一百一十六两银子。
他思念家中的妻子,想到妻子年轻貌美,自己却在外漂泊九年,若再不回去,难免被人指责忘恩负义。
于是,周大柱收拾行囊,踏上归程。一路上,他日夜兼程,终于在一个三更天回到了家。
周大柱看着简陋的家门,心想家里只有这一间屋子,门窗单薄,自己带着这么多银子,万一遭了小偷可就糟了。于是,他先将银子藏在屋子旁边的通水阴沟里,这才敲响了家门。
此时,林秀娘正与孙少文在屋内寻欢作乐。听到周大柱的敲门声,林秀娘顿时惊慌失措,脸色煞白。
孙少文也吓得浑身发抖,匆忙躲到门后。林秀娘深吸一口气,强装镇定,起身打开了门。
周大柱走进屋内,丝毫没有察觉到异样。林秀娘赶忙准备了酒菜,陪着周大柱闲聊起来,简单诉说了这些年的思念之情。酒足饭饱后,两人上床休息。
躺在床上,林秀娘故作随意地问道:“大柱,你出去经商九年,我在家日夜盼着你回来。这次赚了不少钱吧?”
周大柱毫无防备,说道:“赚了十六两。我怕家里遭小偷,没敢把银子拿进来,藏在屋子旁边的通水阴沟里了。”林秀娘听后,故作惊讶地说:“这么多银子,你赶紧去取回来藏好,要是被人发现偷走了,可就麻烦了。”
周大柱觉得妻子说得有理,立刻起身去取银子。然而,他万万没想到,孙少文刚才躲在屋外,将他们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早已抢先一步把银子偷走了。
(图片来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周大柱找不到银子,顿时火冒三丈,冲着林秀娘吼道:“我半夜独自回家,没有旁人知晓。藏银子的时候,也没人看见,怎么就被偷走了?肯定是你趁我不在家,和别的男人勾搭上了。今晚那人肯定在这儿,听到我敲门,你就偷偷放他出去。他听到我们的对话,顺手把银子偷走了。你必须给我个交代!”
林秀娘吓得脸色苍白,矢口否认道:“大柱,你别冤枉我,我怎么会做出这种事呢?”
但周大柱根本不相信她的话,愤怒之下,他写了状纸,拉着林秀娘来到开封府衙,向包拯告状。
包拯接过状纸,仔细阅读后,眉头紧皱,审问林秀娘:“你肯定有情夫,从实招来!”林秀娘吓得浑身颤抖,但仍一口咬定没有此事。
包拯见状,让周大柱先回家,随后命人张贴告示,并将衙役张龙、赵虎叫到跟前,低声吩咐道:“你们将告示张贴在衙门前,押着这个妇人出去,给她戴上枷锁,宣称要将她官卖,把银子还给她丈夫。若有人前来围观打探,立刻将其拿下,带来见我。”
张龙、赵虎领命而去,将林秀娘押到衙门外。晌午时分,孙少文得知林秀娘被押衙门外要被官卖的消息,心急如焚,匆匆赶来与林秀娘私语。
张龙、赵虎眼疾手快,立刻将孙少文拿下,押进衙门。
包拯坐在公堂之上,威严地问道:“你是何人?为何在此与这妇人私语?”孙少文强装镇定,回答道:“大人,我是这妇人的亲戚,听闻她遭此变故,特来探望,并无他意。”
包拯又问:“你既为亲戚,可曾娶妻?”孙少文答道:“小人家境贫寒,尚未娶妻。”包拯闻言,说道:“既然如此,我将这妇人官卖给你,你看值多少银子?”
说罢,转头询问一旁的书吏。书吏回禀:“大人,依惯例,此妇可值三十两银子。”包拯看着孙少文,说道:“书吏说值三十两,我这里官卖,只需你出二十两,你速速去筹备。”
孙少文面露难色,说道:“大人,小人实在家境窘迫,拿不出二十两银子。”包拯皱了皱眉,说:“二十两拿不出,那便十五两。”孙少文仍推脱说拿不出。
包拯一拍惊堂木,喝道:“谁让你来看她的!若拿不出十五两,至少十二两。”孙少文无奈,只得回去将偷来的银子熔了十二两,拿到衙门来。
包拯将孙少文打发出去,又将周大柱叫进衙门,问道:“你看看这银子,是不是你的?”周大柱仔细端详后,摇头说道:“大人,这不是我的银子,我不敢胡乱认领。”
包拯让周大柱先出去,再次将孙少文叫进来,说道:“我刚才叫她丈夫来,他见这妇人貌美,不愿就此放手,非要十五两银子。你再去凑三两,凑够十五两,便可领走妇人。”孙少文只得再次回家。
包拯私下吩咐张龙、赵虎:“你们紧跟孙少文,若见他去银铺熔炼银子,便说是我包拯吩咐,银子不拘成色,无需熔炼,直接拿来见我。”张龙、赵虎领命而去,紧紧跟在孙少文身后。
孙少文来到银铺,正要熔炼银子,张龙、赵虎立刻上前,传达了包拯的命令。孙少文无奈,只得拿出剩下的三两原银,凑够十五两。
包拯再次将孙少文打发出去,又让周大柱来辨认银子。周大柱一看,顿时泪如泉涌,说道:“大人,这正是我的银子,怎么会在这儿?”包拯担心周大柱认错,故意说道:“这是我从府库里取出的银子,你莫要胡乱认领。”
周大柱急忙解释:“大人,这银子我绝不会认错,每一块的分量我都清楚。大人若不信,可当场称验。”包拯命人当场称验,结果分文不差。
包拯将孙少文抓来,厉声审问。孙少文见事情败露,对包拯的断案之能惊叹不已,只得认罪。
包拯宣判:追回全部赃银,林秀娘行为不检,有伤风化,除去外衣,受杖责惩处;孙少文暗中私通盗窃,判处杖打一百,流放三年。考虑到家庭的完整性,判决周大柱夫妇继续维持婚姻关系,回家好好过日子。
周大柱夫妇听了判决,对包拯的公正廉明敬佩不已,叩谢后离去。
这起案件在阳武县传开,百姓们对包拯的智慧和公正赞叹不已,成为民间传颂的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