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鳖精买画

 

民间故事:鳖精买画

话说在清朝道光年间,常州府有户姓郑的人家。男主人是个瓦匠,郑瓦匠在世时,凭借瓦匠手艺,日子过得还算殷实。

他原配夫人诞下一子,取名郑兴。然而,郑兴未满五岁,母亲便因病离世。

郑瓦匠独自难以抚养幼子,便托人说媒,娶了寡妇王氏续弦,王氏自此担起抚养郑兴的责任。

但好景不长,没过两年,郑瓦匠重病缠身,为治病耗尽家财,最终还是未能挽回生命。

家中顶梁柱轰然倒塌,孤儿寡母的生活顿时陷入绝境。

王氏的娘家人见状,纷纷劝她改嫁:“郑兴又不是你亲生的,何苦留在郑家守寡?”

王氏却犹豫了,毕竟与郑兴相处数年,感情深厚。她思来想去,决定问问郑兴的想法。

王氏将家中仅剩的钱财归拢一下,把郑兴叫到跟前,说道:“儿啊,你爹走了,家里没了收入,这点钱养活不了咱俩。你要是愿意跟我过,我就找些洗洗涮涮的活干,等你长大挣钱了,可要给我养老。

要是想跟着亲戚,这些钱都给你,我送你过去后就回娘家改嫁。” 年仅十一二岁的郑兴,虽不太懂世事,但对王氏感情极深,听她这么一说,当即哭着央求:“娘,你别嫁人,我长大一定给你养老。”

王氏深受感动,决定留下与郑兴相依为命。

日子过得十分艰苦,王氏靠给别人洗衣涮碗勉强维持生计,即便如此,她仍省吃俭用送郑兴去学堂读书。

时光匆匆,郑兴十六岁时,顺利通过童生考试,获得了读书人的资格,再过两年便可参加秀才考试,生活似乎有了希望。

然而,命运弄人,长期操劳的王氏积劳成疾,突然病倒。郑兴不得不放弃学业,在家照顾母亲。

为维持生计,他在市场摆了个写字摊,帮人写信、写状子,勉强糊口。

一天清晨,郑兴正准备出摊,王氏突然一阵剧烈咳嗽,竟咳出了血。郑兴大惊失色,急忙跑去请大夫。

大夫诊断后开了药方,可郑兴却拿不出诊金,好说歹说,大夫才答应先赊着。

郑兴拿着药方去抓药,药铺伙计却不肯赊账,无论郑兴如何哀求,伙计都不为所动。

眼看到了中午,王氏还躺在床上没吃饭,又吐了血,情况未知,郑兴心急如焚,忍不住在药铺里哭了起来。

伙计不耐烦地将他推出门外:“出去出去,别在这儿影响生意!”

郑兴在药铺门口放声大哭,可又放心不下家中的母亲,只好一边哭一边往回走。

这时,一位道士路过,问道:“小伙子,你为何哭泣?” 郑兴哭诉道:“我母亲病了,我没钱给她抓药。”

道士掐指一算,竟说:“你母亲不是已经死了吗?” 郑兴一听,急了:“你这道士怎么说话呢!后母就不是娘了?我后母病了,我没钱抓药,心里着急啊!”

道士听了,笑着说:“你这小伙子还有点孝心。行,咱俩有缘,小道我帮你一把。你给你妈抓药需要多少钱?”

郑兴看了看手里的药方,说:“今儿这副药得六十八文钱,大夫说这药得吃几个月才能好。”

道士不耐烦地说:“别啰嗦,总共要多少钱,连诊金也算上。” 郑兴瞧这道士穿得破破烂烂,一副穷酸样,怀疑他在逗自己,便咬咬牙,狠狠心说道:“怎么也得十贯钱!” 要知道,在那个年头,十贯钱差不多是普通人家半年的开销。

道士听了,又笑了:“你可真行,咬半天牙就说这么个数,行,十贯就十贯!”

说罢,道士从袖中抽出一卷白纸,在路边大石头上铺开,拿出毛笔,在纸上三两下画出一条河,河边一座桥,桥边一棵柳树,柳树下趴着一只大王八,旁边还题了四个字:“柳旁三丈”。

画完,道士将纸卷起来递给郑兴,说道:“你拿着这幅画,去前面石桥那等着,有人会买,就卖十贯钱,他肯定会买。” 说完,一甩袖子走了。

(图片来源:文推影音 wentuixi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郑兴看着这幅画,心中犯嘀咕:“这画得也太糙了,就这玩意儿,会有人出十贯钱买?肯定是逗我玩呢。”

但转念一想,反正回家路过石桥,就去碰碰运气,自己身无分文,也没什么可损失的。

于是,他拿着画来到石桥边,找了片柳树荫坐下等待。

没等多久,远处走来几个人,为首的是个七八岁的小孩,衣着华丽,头上圆顶帽子,正中央镶着一块美玉,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孩子。

小孩径直走到郑兴面前,问:“你手里这画卖不卖?” 郑兴说:“卖呀,十贯钱就卖。”

小孩二话不说,立刻让身后仆人掏出十贯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拿了画就走。

郑兴又惊又喜,心想:“还真有人买,难道那道士不是逗我玩的?这到底怎么回事?” 来不及细想,他赶忙回药铺抓了药。

往家走的路上,又在桥边碰到了那个小孩,小孩旁边还站着一位同样穿着华丽的老头。老头拦住郑兴,问:“你这幅画从哪儿来的?” 郑兴便将事情经过如实说了。

老头急忙问:“那道士去哪儿了?” 郑兴摇摇头:“我也不知道,他转身就走了。” 老头听后,捶胸顿足,连连叹气:“这是天意啊,天意啊!三张就三张吧。”

郑兴一头雾水,好奇地问:“老头,您说的什么三张就三张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头对郑兴说:“你既然见过仙人,那可是与仙人有缘呐。” 郑兴惊讶道:“敢情那位是仙人?您怎么知道他是仙人呢?”

老头说:“实不相瞒,我是这河中的鳖精,这是我孙子。这幅画是仙人所画,上面写的字意思是以柳树为中心,方圆三丈是我的领地。”

郑兴听得目瞪口呆:“什么?仙人?您是鳖精?还有这种事?您真的是鳖精啊?” 老头翻了个白眼:“我可不像你们人类那么爱说瞎话。”

说完,“咕咚”一声趴在地上,竟变成了一只大王八,慢慢往河里爬去,“扑”的一声下了水。

小孩见状,冲着郑兴嘿嘿一笑:“我们爷孙得了你的好处,也该报答你。这个给你,拿回去给你妈吃,保准她病能好。”

说完,也“咕咚”一声趴在地上,变成一只小王八,爬进了河里。

郑兴哭笑不得,心想:“还说人家是猪,敢情不是猪,是王八啊。算了,人家对我也挺好。” 他感觉像在做梦,咬咬舌尖,疼得直咧嘴,这才确定不是梦。

回到家,郑兴忐忑地拿出小孩给的珠子,让王氏吃了。

第二天,王氏的病果然好了,不仅咳嗽止住了,身体还比以前更健康。

没过多久,常州知府听闻此事,特意召见郑兴。见面后,知府觉得郑兴聪明伶俐又孝顺,十分喜欢,便收他为学生,让他跟着自己读书,还把王氏接到府里做些轻松的活计。

郑兴不负期望,一路过关斩将,不到三十岁就考中进士,入朝为官。

王氏也跟着儿子过上了荣华富贵的生活,成了人人尊敬的老夫人。

这虽是个民间故事,王氏与郑兴虽无血缘关系,却胜似亲生。王氏安守本分、勤劳善良,悉心抚养继子;郑兴心怀感恩,视王氏如亲母般孝顺。

这份真挚的母子情,感动了仙人、鳖精和知府,大家纷纷伸出援手,成就了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