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二女嫁一夫

 

民间故事:二女嫁一夫

明朝末年,世道艰难,灾荒频发。在一座连绵大山的山脚下,有一个破旧的窑洞,里头住着一对孤儿寡母。

儿子叫小虎,母亲靠着给人缝补衣物、捡拾破烂,勉强维持着两人的生计。

有一天,小虎像往常一样出门拾荒,一回到窑洞,就兴奋地大喊:“娘,快来看,我捡到个包袱!”母亲正在窑洞外洗衣服,寒冬腊月,双手冻得青紫。

听到儿子的呼喊,她赶忙在围裙上擦干手,接过包袱。那是一块大红绸子,里面包着些疙疙瘩瘩的东西。母亲把红包袱放在手上掂了掂,凭经验便知道里面包的是银子,顿时吓出一身冷汗,惊慌地问道:“这是从哪儿来的?”

小虎赶忙解释:“是我在拾破烂的时候捡到的。”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就要解开红包袱查看。

母亲连忙拦住他,严肃地说:“这东西不是咱家的,得还给人家。要是解开看了,怎么跟人家交代?”小虎挠挠头,低头嘟囔道:“可我不知道失主是谁,往哪儿送啊?”

母亲说:“从明天起,你去捡到红包袱的地方等着,说不定能碰到丢东西的人。”小虎点了点头,应道:“嗯。”从那以后,小虎每天早出晚归,一直守在捡到红包袱的地方。

一连几天,小虎一边捡拾柴禾,一边留意过往的行人。

这天,远远地匆匆走来一位老人。

老人六十多岁,慈眉善目。老人走近小虎,问道:“小兄弟,你在这儿忙活,有没有看到过一样东西?”“什么东西?”“一个红色的包裹。”

小虎一听,眼珠子一转,回答道:“看您一定是从老远的地方来的,走,先跟我到我家去,吃了饭,我再帮您找红包袱,好不好?”

原来,这位老人是外乡的富商,此番远道而来,是为了拜访一位朋友,没想到朋友没找到,盘缠却丢了。此时,他又渴又饿,听小虎这么一说,便跟着小虎来到了他家的窑洞。

小虎的母亲把家里仅存的一点细面拿出来,费了好大劲,烟熏火燎地给老人做了一顿汤面条。老人吃完饭后,小虎的母亲取出红包袱,让小虎还给老人。

老人感激不已,非要把红包袱里的银子分给小虎娘俩一半。娘俩坚决不收,老人却执意要给。实在推脱不过,小虎的母亲便说:“我们是山野村人,比不上那些大户人家,没福分消受这么多银两。

既然您心里过意不去,就把小虎认作干儿子吧,也算我们托您的福了。”老人听了,正中下怀,当即接受了小虎的几拜,收他做了义子。临走时,老人对小虎娘俩千叮咛万嘱咐:“日后要是有什么事,一定要来找我。”

自从送走老人后,不知不觉,几年时间一晃而过。小虎已经长成了一个高大健壮的小伙子,母亲便开始张罗着给他说门亲事。

然而,当地突然遭遇了严重的灾荒,旱涝交替,整整持续了三年。方圆几百里的地方,到处都是饿死、病死的人,尸横片野。

小虎家也好久都揭不开锅了,母亲饿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就在娘俩觉得走投无路的时候,小虎突然想起了当年认下的干爹,于是连忙把母亲托付给邻居,自己踏上了千里寻亲的路。

小虎一路靠乞讨为生,也不知道走了多少日子。

这天,他来到了一个村口,看见有一户大户人家的门前张灯结彩,像是在办喜事,便打算进去讨口饭吃,好继续赶路。没想到,这一进去,竟引出了一段意想不到的故事。

原来,办喜事的这家姓李,主人是李员外。李员外家境殷实,日子过得十分红火,膝下有一儿一女。儿子自幼便与远近闻名的王员外家定下了亲事。

可没想到,眼看着大喜的日子就要到了,李家的儿子突然中风,昏迷不醒。到了迎娶新娘的日子,新郎还躺在床上,浑身无力,一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就在这时,他们看到了送上门来的小虎,小虎年轻英俊,又是个外乡人,于是就想让他顶替新郎去迎亲,这可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救星”。

一时间,李员外一家把小虎当成了宝贝,先请他坐上座,好酒好肉地招待了一番,然后由李员外亲自把小虎送到小姐的绣楼,让小姐亲手给小虎穿戴打扮。

等一切收拾妥当,小虎往院子里一站,所有的宾客都夸赞不已。李小姐更是对小虎心生爱慕,多次向他暗送秋波。临送小虎上花轿时,李小姐还偷偷塞给他一块手帕,算是定情之物。

小虎自从进了李家的门,整个人就像在做梦一样,被人指挥着做这做那,像个木偶一般。直到坐上花轿要去迎亲,他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

(图片来源:文推影音 wentuixi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可事已至此,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走一步看一步了。当地有个习俗,新郎要在岳父家与新娘住上一夜,第二天再一起回家。

当晚,洞房花烛夜,小虎既害怕又思念母亲,低着头坐在桌前,一声接一声地叹气。到了三更时分,小虎还没有上床睡觉的意思,新娘实在等不及了,便上前轻轻扯了扯小虎的衣角,温柔地问道:“你怎么了?是嫌我长得丑,不合你的心意?还是家里有事,让你心里不痛快,觉得丢了面子?你倒是说出来呀。”

小虎见问,又听小姐说得可怜,心里一酸,不由得哭了起来。新娘知道其中肯定有隐情,便倒了杯热茶递给小虎,劝他把心里话都说出来。

于是,小虎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新娘。说完之后,他低着头,等着挨小姐的耳光。

没想到,新娘听了小虎的话,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拍手叫好,连声道:“真是太巧了,真是太巧了!”说着,打开门跑了出去。

不一会儿,她领进来一位老汉。小虎以为是来抓他的,心想,都怪自己自作自受,死了也没什么怨言,只是可怜丢下母亲无人照顾。

小虎正低着头胡思乱想,等着受罚,忽然听到老汉说:“儿呀,你可让干爹好等啊!”小虎慢慢抬起头,仔细一看,竟然真的是干爹。他激动地叫了一声:“干爹!”父子俩便抱头痛哭起来。

哭了一会儿,小虎擦干眼泪说:“干爹,我做了对不起您的事,您就处罚我吧。”说着,“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干爹赶忙扶起小虎,劝慰道:“不怪我儿,都怪那个老东西做事缺德。

正好,我们就顺水推舟,由爹作主,你就做爹的义子兼佳婿吧。”小虎千恩万谢,和新娘欢欢喜喜地进了洞房。

第二天,小虎早早地起了床,按照干爹的吩咐,骑上大马去接母亲,一起到干爹家生活,两家从此合为一家。

再说李员外一家,自从打发小虎上轿后,每个人都像等待审判结果的犯人一样,心急如焚又胆战心惊。整整一天一夜,李员外心里就像揣了十五只兔子,七上八下,坐立不安,就怕事情败露,丢人现眼还是小事,要是耽误了儿子的终身大事,那可就麻烦大了。

李小姐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等到第二天,花轿按时抬到了门前,李员外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

可他一看小虎没回来,心里又“咯噔”一下,不过转念一想,不回来也好。李员外端坐在客厅,品着香茶,只等新人来拜堂。

忽然,仆人慌慌张张地来报:“老爷,不好了!”李员外急忙问道:“出了什么事?”“轿子里是空的。”李员外知道事情出了岔子,顿时像霜打的茄子一样,瘫倒在太师椅上。

正在这时,只见李小姐披头散发,从绣楼上哭着跑下来,拉着李员外要女婿。李员外一辈子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平日里百般宠爱,如今见她哭得如此伤心,心一下子就软了。

他劝慰女儿说:“女儿莫哭,有为爹给你作主。”随即吩咐家人准备轿子,自己亲自坐着轿子来到了王员外家。王员外得知情况后,把李员外狠狠地骂了一顿。

李员外赔着笑脸,再三解释,费了好大一番口舌,才把想把女儿许配给小虎的事情说了出来。

王员外一开始不答应,李员外苦苦哀求,最后王员外才勉强答应了这门婚事,但要求李小姐做二房。

双方商定后,选了个黄道吉日,由王家把李小姐娶了过去。李员外迎亲不成,反倒赔上了自己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