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究竟有无“神行术”,这个问题,或许能从古人口中找到答案

世上究竟有无“神行术”,这个问题,或许能从古人口中找到答案

《水浒》当中,有善用遁甲疾行术者名戴宗,江湖人称“神行太保”。

书中赞他:健足欲追千里马,罗衫常惹尘埃,神行太保术奇哉。程途八百里,朝去暮还来。

列位听听,这个戴宗是何等的了不起。

问题来了,世上常见健跑者,但似戴宗这样的高人是否真实存在过呢?关于这个问题,或许可从古籍文献当中找到答案。

话说,明朝成化年间,临清州除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此人姓张,单字名成,因其身轻如燕、行走如飞,故声名远扬,在当地被视为异人。

据说,这个张成有日行五百里的本事,即使快马也追赶不上他。虽然他有这个令人咂舌的能耐,却不尽完美。原因是他跑得太快,导致收不住闸,只有抱住大树方能停下生风的双足。

人们见张成有如此奇异的本领,好奇心驱使,不免要从其身上找出门道。既然能耐出自双脚,那么门道就一定在脚上了。拔掉鞋袜细端量,发现他的双脚除了长有许多长长的黑毛之外,与常人的脚并无两样。

不久,张成善走的事传到了州府。正巧,州府缺一个往朝廷送公文的人手,听说张成有日行八百的神技,知州大人便让人将其唤到跟前,问他愿不愿意给州府效力。

张成正好找不到正经事由,干净利落地应了差事。当晚,他就拿着知州大人交给他的公文出发了。来去共七天,张成顺利办妥了差事。

须知道,以往让人到京都传送文书,少说来去也要半个月,张成只用了不到一半的时间便将差事办妥,您说知州大人能不喜欢他吗。从此之后,所有紧急重要的公文,全都交由张成送达。张成办事利索,从不拖泥带水,竟成了州府不能缺少的得力人物。除了知州大人之外,谁也不能使唤他,处处还要对他优待,生怕因为得罪了他而被他撂了挑子。

某日,有个江苏的举人因事路过临清州,知州大人过去和他有些交情,便挽留他在府上暂宿。住了几天后,这个举人无意间在知州大人面前称赞萧县的梨子好吃。知州听罢,便派张成去萧县买梨。

张成晚上戌时出发,转天卯时便将梨子买了回来。那个举人见到梨子,认为是在临近的市场上买的,直到咬了一口,方知果然是萧县的特产。不禁诧异,临清州距离萧县足有一百多里地,怎么仅凭一个人两条腿,就能在一夜之间打个来回?果然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似张成这样的人物,不失为俗世奇人也。

又说元仁宗年间,盐城有个差役名叫张俨,奉命到京城送文书的途中,遇到一个年轻人,只因两人的口音相同,偏巧又都是孤单赶路,索性结伴同行。

入夜,两人找了个小庙暂宿了一宵。转天早起,继续赶路。只见那个年轻人行走如飞,张俨时不时被撂在后面。一天下来,张俨累得腿脚发软,而那个年轻人却好似没事人一般,精力充沛,连丝毫的疲惫都不曾显现。

转过天来,依旧如此。到了傍晚,两人找到住所之后,张俨由于好奇心驱使,便问那个年轻人:如何做到健步如飞,又不觉得乏累?这其中是否有什么奥秘?

年轻人笑一笑说:“你只需忍住疼,让我在你的脚上扎几下,我保证你明天走路的时候能加速好几倍,还不会累。”

“真的吗?张俨对此半信半疑,但既然年轻人这样说了,不妨试上一试。

于是乎,张俨脱掉鞋袜,趴在桌子上,将两只磨出老茧的脚交给年轻人。年轻人从随身携带的口袋中拿出一个木盒,打开之后,尽是些长短不一的银针。取出两根,在火头上烧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在张俨双脚的几个穴位上扎了几下。

(图片来源:文推网 高清电影电视剧 下载  侵权必删)
说实话,张俨并没有感到有多痛,顶多是酸痒。年轻人用完了针,再用双手在张俨的小腿上反复按摩了一会儿。张俨感到脚上的酸痒感越发地强烈了起来,同时闻到一丝血腥气息,这才发现,地上滴落了很多黑血,这些黑血都是从他脚底被扎处流出来的。

一夜无话。第二天清晨起来,张俨明显感觉到双腿轻松了很多。行走起来,果真比以前快了数倍,也真的感觉不到乏累。

行走了大半天,两人就到了汴京,而在平时张俨要花两天的时间。晚上找地方住下后,张俨请年轻人再给他的双脚扎几针,好让他明天走得更快一些。

年轻人说:“这个法子只能暂时一用,用多了也就不灵了。我倒有另一个方法,可让你具备日行八百的奇效。只怕你不敢。”

听了这话,张俨不以为然地让其快将法子说出来,又大言不惭地说自己什么都不怕。

年轻人说:“我有奇门术,可以暂时卸掉你的膝盖骨,而且不会让你感到任何痛苦不适。然后,我在你的小腿上绑上两张甲马,保证你能脚下起风火,日行八百不费力。”

张俨听完这番话,立马尴尬了起来。他才不敢让人卸掉膝盖骨,只得找些闲话转移话题,不再提借力助跑之事。

转过天来,两人上路之后,那年轻人对张俨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我还有事,必须在天黑前赶到陕州。就此别过,张大哥保重。”说罢,便如飞燕一般远去了。

张俨呆立了半晌,才不得不叹息着摇了摇头,埋怨自己不该这么轻易放过高人,若能从其口中讨一两个对自己有用的奇术要门,自己往后的日子不就好过了么?可惜无法留住人家,只能怨自己笨嘴拙舌,怨不得人家不肯教自己。

拙文一篇,就此打住。此二则奇事源自古籍文言,真假与否,无从稽考。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一乐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