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美国客机升空31秒后坠毁,乘客亲眼目睹一切,何等绝望?
1979年,美国一架载有271人的客机仅升空31秒后,就重重地砸到了距离跑道尽头1400米的地面上,不但导致机上271人全部罹难,还导致地面2名工人丧生,2名工人严重烧伤。
1979年,美国客机升空31秒后坠毁,乘客亲眼目睹一切,何等绝望?
图丨美国本土史上最大空难
这起事故,截至今天依旧是美国本土伤亡最多的空难。而且,生产商为了给乘客最好的体验,还创造性地在这架飞机上,安装了可以实时观看飞机外面情况的电视。
也正因为如此,机上的乘客通过电视,看到了飞机坠毁的全过程,但他们又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死亡,这是何等的绝望与无奈?
事后,人们经过调查发现,这起严重空难事故的发生,既不是飞机本身的设计缺陷导致的,更不是机上人员违规操作导致的。
而是,由于航空公司为了在维修过程中省时省力,选择了错误的维修方式导致的,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航空公司在这起空难事故中,竟然还赚了一笔钱。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空难?在这架飞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大家好,我是学史知今,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起著名的空难事故—美国航空191号班机空难:
1979年5月25日下午,一架由麦道公司生产的DC-10型客机,准备从奥黑尔国际机场飞往洛杉矶国际机场。
这架客机隶属于美国航空公司,于1972年2月25日投入使用,截至事故发生时,累计平安飞行2万余小时,是当时非常先进的客机。
(图片来源:文推网 高清电影电视剧 下载 侵权必删)
机长名叫沃尔特·卢克斯,当时53岁,拥有2.2万小时的飞行时长,驾驶DC-10机型已有8年时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按照飞行计划,沃尔特在当天原本是不执行飞行任务的,因为他已经申请并获准了休假,他打算利用休假时间去跟儿子团聚一下。
1979年,美国客机升空31秒后坠毁,乘客亲眼目睹一切,何等绝望?
图丨机长、副机长、工程师(从左至右)
但当天执行此次飞行任务的机长临时有事,沃尔特才不得不暂缓休假,替同事执行了本次飞行任务,令他没想到的是,自此他再也没有机会看自己的儿子了。
副机长名叫詹姆斯·迪拉德,当时49岁,拥有9200小时的飞行时长;工程师名叫阿尔弗雷德·尤道文斯,当时56岁,拥有1.5万小时的飞行时长。
可以说,此次航班,不但有先进的机型,还配备了优秀的机组成员,并且当时的天气也非常适合飞行,谁也想不到这次航班会发生意外。
下午15点02分,这架载着158名乘客和13名机组成员的飞机,准时在跑道上开始滑行,随着飞机滑行速度越来越快,就在飞机即将升空时,突然发生了意外。
当时,飞机已经滑行了近2000米,飞机左翼一号引擎突然脱落,并向上翻转,穿过飞机左翼上方后,砸在了跑道上。
此时,飞机突然剧烈地抖动起来,但飞机的速度已经达到起飞速度,飞机拉着雾化尾迹顺利升空,地面塔台工作人员看到这恐怖的一幕后,立即联系飞机,要求飞机重新降落回来。
但塔台工作人员,并没有收到飞机的回复,只能通知所有救援人员进入紧急状态,此时在飞机上,虽然部分乘客通过电视以及窗户,看到了引擎的脱落,但机长并不知道这一情况。
不过,机长很快就判断出是一号引擎出现了问题,因为他发现自己面前的电子仪表盘全部熄灭了,而给自己这一侧电子仪表盘供电的正是一号引擎。
机长这一侧仪表盘的熄灭,绝对是巨大的危机,虽然飞机设置了备用电源,但是如果想要启动备用电源,需要工程师完成旋转座椅、解开安全带、站起来操控等一系列操作。
1979年,美国客机升空31秒后坠毁,乘客亲眼目睹一切,何等绝望?
图丨DC-10型飞机
可是此时,飞机刚刚起飞,且由于震动极不稳定,工程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副机长一侧的仪表盘虽然亮着,但数据并不全面。
不过,机长并未过分慌乱,因为飞机上有三个引擎,一个引擎出现问题,并不一定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他之前也接受过解决此类故障的训练。
所以,机长立即按照事先训练的标准程序进行操作,他按照发动机出现故障的标准程序解决办法,将飞机的速度从165节下调至153节。
这个速度依旧可以维持飞机的正常飞行,并且是通用的挽救飞机最佳方法,可以说,站在机长的角度来讲,这种操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因为一号引擎不是简单的熄火而是脱落,并且在脱落后的上翻过程中,砸到并切断了飞机左翼上方的液压油管路。
而这个液压油管路是控制飞机左翼前沿缝翼打开和闭合的,简单来说,如果我们乘坐飞机时,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在飞机起飞和降落过程中,机翼前沿缝翼是会打开的。
打开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的速度,而飞机在升空前,两侧的前沿缝翼都已经打开了。
但是左侧液压油管路的切断,导致左侧前沿缝翼无法锁定,最终在强大风力的作用下,左侧前沿缝翼又恢复到闭合状态,而右侧前沿缝翼还是处于正常的打开状态。
也就是说,飞机左右两翼的前沿缝翼状态相反,一个是打开状态,另一个是闭合状态,就是这种状态,给飞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1979年,美国客机升空31秒后坠毁,乘客亲眼目睹一切,何等绝望?
图丨飞机左翼失速示意图
因为,在机长将飞机的速度下调到153节时,处于打开状态的右翼速度同样下降到153节,但发生故障的左翼却由于前沿缝翼处于关闭状态,其速度仅降至159节。
也就是说,当时飞机两翼的速度不一致,这也导致飞机快速向左倾斜,如果此时机长知道这一情况,还有挽救的机会。
可当时机长一侧的电子仪表盘熄灭了,他根本不知道飞机左翼失速,而副机长的仪表盘虽然亮着,但是并没有关于飞机左翼失速的这个显示选项,所以没有人知道这一情况。
当机长感觉到飞机快速向左倾斜时,就按照标准流程,尝试用副翼和右舵将飞机扶正,这种操作在飞机两翼速度一样的情况下是没问题的,但左翼已经失速了,很显然解决不了问题。
如果,此时飞机深处高空之中,或许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但此时飞机距离地面只有100米,根本没有给机长太多的反应时间。
随着飞机向左倾斜达到122度时,飞机终于不受控制的朝地面砸去,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满载燃料的飞机瞬间解体爆炸,并快速燃烧起来。
此时飞机距离升空仅过了31秒,而飞机的坠毁地点,也仅距飞机跑道尽头1400米,由于那里有一个旧飞机库,所以飞机的坠毁,还导致了地面2名工人的丧生以及2名工人的严重烧伤。
飞机除了尾翼之外全部烧毁了,机上的13名机组成员和258名乘客全部罹难,算上地面的工人,本次空难一共导致273人罹难。
可以说,这次事故非常惨烈,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迅速组建了专门的调查小组,对飞机的失事原因开展调查。
1979年,美国客机升空31秒后坠毁,乘客亲眼目睹一切,何等绝望?
图丨飞机坠毁示意图
由于事故就发生在起飞时,所以人们已经知道,事故是由飞机左翼一号引擎脱落引起的,调查人员也将重点放在了一号引擎的脱落上。
因为只要弄清了一号引擎是怎么脱落的,就应该能调查清楚飞机失事的原因,调查人员很快就在飞机跑道上发现了一根断掉的螺栓,并确定这个螺栓是固定吊架和机翼之间的零件。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架飞机的引擎是通过吊架固定在机翼上的,每个吊架和机翼都是用三根螺栓进行固定的。
因此,调查人员初步认为,发动机的突然脱落,就是由于螺栓质量不过关,导致飞机在滑行过程中,螺栓突然断裂,使得飞机引擎脱落,并最终导致了空难的发生。
这个推论看起来没有问题,但正常来讲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毕竟是这么严肃的事情,不过调查小组很快就对外公布了这个结论。
那这就奇怪了,这么严重的空难事故,不应该仔细调查论证吗?为什么要这么快对外公布结论?更何况这个结论未必就是正确的。
其实,这主要是资本的力量在作祟,原来这种DC-10机型算上这次事故,在当时已经发生了4起空难,一共导致622人丧生。
因此,很多人都怀疑是这种DC-10机型的设计有缺陷,可这种机型是麦道公司的主力机型,一旦这种舆论形成,对于麦道公司来讲肯定会带来巨大损失。
1979年,美国客机升空31秒后坠毁,乘客亲眼目睹一切,何等绝望?
图丨飞机严重左倾示意图
所以,在资本的运作下,调查小组才快速公布了这个原因,目的就是为了平息群众的疑惑,告诉世人飞机的设计没有缺陷,是由于螺栓的质量不过关导致的。
不过,虽然这个结论第一时间公布了,但调查小组里面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因为有人认为这个结论太过草率,如果不找到真正的原因,有可能会再次发生空难。
于是,调查小组里面一位叫麦克·马尔斯的金属专家,开始认真研究起这个问题,经过检验,麦克发现螺栓的断裂处非常新,他认为这个螺栓是在空难事故中经过碰撞断裂的。
也就是说,这个螺栓很可能不是导致飞机发生空难的真正原因,但麦克的这个说法,也是通过推理得出的,他要想推翻调查小组之前公布的结论,必须找到有力的证据进行驳斥。
那怎么寻找证据呢?认真负责的麦克找来了这架飞机投入使用以来,所有的维修记录,想要从中发现与空难相关的线索。
很快,麦克就从飞机发生空难两个月前的维修记录中找到了线索,当时航空公司维修的正是脱落的一号引擎,而问题也恰恰出在维修过程中。
原来,按照麦道公司提供的维修流程,维修人员在维修引擎过程中,需要首先将引擎从吊架上拆下来,然后再将吊架从机翼上拆下来。
也就是说需要拆卸两次,但航空公司在维修过程中,却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拆卸,航空公司的维修人员,直接将吊架连同引擎一起从机翼上拆下来。
这样就省去了,将引擎从吊架上拆下来这个步骤,虽然少了这样一个步骤,但是却可以让航空公司节省200多个小时,因为引擎和吊架的连接处一共有200多个连接点。
1979年,美国客机升空31秒后坠毁,乘客亲眼目睹一切,何等绝望?
图丨飞机引擎、吊架、机翼示意图
要将这200多个连接点拆卸安装一遍,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而直接将吊架连同引擎作为整体一起从机翼上拆下来,却非常省时,因为吊架和机翼的连接点只有三个。
所以,维修人员只需要将三个螺栓卸下来,就能把引擎取下来,那么我们初看这个方法,确实省时省力,绝对是一个捷径,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
麦道公司在生产飞机时,之所以制定了这个复杂的拆卸安装流程肯定是有道理了,而维修人员采取的这个捷径,看似省时省力,但却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为DC-10型飞机的引擎重5吨以上,吊架重1吨以上,如果按照标准流程拆卸,先将引擎拆下来,再拆吊架的话,只有1吨的重量和机翼连接。
但是按照航空公司的省时省力拆法,是有6吨的重量在跟机翼连接,而且维修工在往回安装过程中,由于相关工具不够精密,因此在往回对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倾斜偏差的情况。
这也直接导致,吊架与机翼的连接点碰撞得更激烈,乃至出现断裂,由于这三个连接点的位置偏上,所以就算出现裂痕,也很难被发现。
而这架出事的飞机,就是因为在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在蛮力对齐过程中,使得连接点出现裂痕,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
最后,在事发当天,飞机的滑翔过程中彻底断裂,进而出现了引擎脱落,才发生了这场惨烈的空难。
1979年,美国客机升空31秒后坠毁,乘客亲眼目睹一切,何等绝望?
图丨飞机引擎脱落示意图
麦克得出这个结论后,立即对相关飞机残骸进行了认真检查,最终发现这架飞机一号引擎上方吊架与机翼之间的连接点,确实有陈旧的裂痕,这也证明了麦克的猜想。
有了这个结论后,所有调查人员惊出一身冷汗,因为他们随后就检查了其他DC-10型飞机,结果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这种飞机,在吊架与机翼之间的连接点上存在相关金属裂痕。
也就是说,其他同型号飞机也存在着引擎脱落的危险,可以说正是麦克的认真细致,才将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危险扼杀在了萌芽中。
麦克将自己的调查结论提交给调查小组的同事们后,大家经过反复论证,认为麦克的这个结论才是真正导致飞机坠毁的原因。
于是,调查小组很快就收回了之前宣布的错误结论,并对外公布了飞机坠毁的真正原因,也就是引擎脱落后,砸到了飞机的左翼上。
这直接导致飞机左翼上方的液压油管路被切断,随后飞机左翼的前沿缝翼闭合,进而导致飞机左翼失速,本来这种情况出现后,机长应该能从电子仪表盘上看到相关失速提醒。
但是,由于给机长这一侧的电子仪表盘供电的是一号引擎,可一号引擎脱落了,这也导致机长没有收到相关失速提醒。
而机长按照标准流程处理,将飞机降速后,恰恰加大了飞机左翼的失速,加上飞机当时只有100米高度,机长来不及反应,飞机就在升空31秒后坠毁了。
并且,根据黑匣子中反应的情况,飞机出现问题后,机组人员完全按照标准流程处理,反应速度也非常快,所以调查小组认为,机组人员不应该对此次空难负责。
1979年,美国客机升空31秒后坠毁,乘客亲眼目睹一切,何等绝望?
图丨飞机吊架和机翼连接点裂痕示意图
真正的责任人是美国航空公司的维修部门,正是他们搞的这一套省时省力维修方法,才导致飞机引擎的脱落,进而出现了接下来的空难。
因此,美国航空公司被处以50万美金的罚款,虽然美国航空公司,还要赔偿所有乘客以及承受相关损失,但保险公司赔偿了美国航空公司2500万美金。
根据人们事后计算,美国航空公司,在完成一切赔付后,应该还有一定的剩余,也就是说这起空难事故,竟然还让美国航空公司赚了一笔钱,可谓是无比的讽刺。
与美国航空公司相比,飞机的生产商麦道公司就没那么好运了,虽然飞机的设计没有问题,但由于在多架飞机上发现了类似隐患,美国政府紧急叫停了该机型的飞行。
随后,麦道公司对该机型进行了完善,并解决了相关隐患,使该机型又重新获准飞上蓝天,但人们已经不信任这一机型了。
这也导致麦道公司飞机的销量直线下降,最终这一机型在1989年被迫停产,而麦道公司的困境还没有完,信任危机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最后,麦道公司在1997年的时候,由于各种因素的叠加,导致它被自己当年的竞争对手波音公司所收购。
可以说,这场空难发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美国航空公司在维修飞机时,不按标准维修流程操作导致的。
1979年,美国客机升空31秒后坠毁,乘客亲眼目睹一切,何等绝望?
图丨正在维修的飞机示意图
这也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在工作中不要总想着寻找所谓的捷径,因为有时候,捷径真的存在很多隐患。
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只要认真完成好自己的工作,那就是最不平凡的事情,也会让这个世界更加的和谐、安全、稳定。
其实,飞机最危险的时刻,就是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但不可否认的是,飞机目前依旧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