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试心枕

聊斋故事:试心枕

大宋年间,汴州城东住着一户姓赵的人家。家主赵怀正,是个老实本分的木匠,手艺在城里小有名气。他妻子王氏,性子急些,却也是个持家有道的。夫妻二人膝下无子,只与赵怀正兄长留下的独子赵德同住。这赵德二十出头,生得眉清目秀,却是个好吃懒做的主儿,整日里不是与城里的纨绔子弟吃酒赌钱,就是琢磨些不劳而获的门道。

这年清明过后,汴州城里来了个游方的老道,在城隍庙前摆了个小摊,卖些稀奇古怪的物件。王氏那日去庙里上香,见那老道摊前围了不少人,便也凑上前去瞧热闹。

“这位娘子,看您面相富贵,合该与我这宝物有缘。”老道见王氏衣着整洁,立即从摊子底下捧出个青灰色的石枕来。

那石枕长约一尺,宽约半尺,通体光滑,只在侧面有几道天然纹路,形似云纹。王氏拿在手里掂了掂,倒也不甚沉重。

“道长,这石枕有何稀奇?”王氏问道。

老道捋了捋花白胡须,神秘一笑:”此枕乃贫道在终南山修行时所得,夜间枕之,可闻天籁之音,更兼有安神养心之效。若是有缘人得了,还能得些意外之喜。”

周围看热闹的人听了都笑,说这老道又在胡诌骗钱。王氏本也不信这些,但见那石枕做工精细,想着丈夫日夜劳作,颈肩常觉酸痛,买个石枕给他倒也实用。

“多少钱?”王氏问道。

“贫道只渡有缘人,三钱银子足矣。”老道伸出三根手指。

这价钱比寻常石枕便宜不少,王氏当即掏钱买下,欢欢喜喜地抱回家去。

当晚,赵怀正从木匠铺回来,见桌上多了个石枕,听妻子说是专为他买的,心中感动,连声道谢。用过晚饭,洗漱完毕,他便迫不及待地试起新枕头来。

“咦?”赵怀正刚躺下不久,突然轻呼一声。

“怎么了?”正在梳头的王氏回头问道。

赵怀正侧耳倾听片刻,疑惑道:”我好像听见…风雨声。”

王氏笑道:”你定是累了,窗外月明星稀,哪来的风雨?”

赵怀正摇摇头,又听了听,那声音却越发清晰起来——先是微风拂过树梢的沙沙声,接着是雨滴由远及近,渐渐连成一片,最后竟如置身暴雨之中,连雨打瓦片的噼啪声都清晰可辨。

“怪了,真真切切是风雨声!”赵怀正坐起身来,那声音立刻消失了。他再躺下,风雨声又起。

王氏见他神色不对,便也躺下试了试,却什么异响都没听到。夫妻二人面面相觑,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赵怀正只当是自己劳累过度,出现了幻听,便不再多想,渐渐在那奇异的风雨声中睡去。

此后数日,赵怀正每夜枕着石枕入睡,总能听到那风雨声,而且一日比一日清晰。更奇的是,他白日里精神反而比从前更好,干活也有使不完的劲儿。王氏见丈夫气色好转,心中欢喜,早把那老道的话当成了巧合。

这日傍晚,赵德从外面吃酒回来,见叔父正对着石枕发呆,便凑上前问缘由。赵怀正将石枕的奇异之处说了,赵德眼珠一转,忽然拍手道:”叔父,这石枕里莫不是藏着什么宝贝?我听说前朝有人将财宝封在石头里掩人耳目,那风雨声说不定是金银在石中发出的声响!”

赵怀正失笑道:”你这孩子,整日里尽想这些没影的事。石枕沉重,若有金银在内,岂会只卖三钱银子?”

“那可说不准!”赵德急切道,”那卖枕的或许不识货,或是来路不正急于脱手。叔父不如让我砸开看看,若真有宝贝,岂不是天降横财?”

赵怀正皱眉道:”好好的东西,砸了多可惜。即便真有金银,那也是别人的财物,咱们岂能贪图?”

赵德撇撇嘴,心中不以为然,但见叔父态度坚决,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此后每每见到那石枕,眼中便流露出贪婪之色。

转眼一月过去。这日清晨,一向身强体健的赵怀正忽然发起高烧,口中呓语不断,尽是些”金银归处””风雨太大”之类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王氏急请了郎中来看,郎中把脉后却连连摇头,说这病症古怪,从未见过。

到了第三日夜里,汴州城果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赵怀正在病榻上忽然睁大眼睛,直勾勾地望着房梁,嘶声道:”来了…都来了…”话音未落,一口鲜血喷出,竟就此断了气。

王氏哭得死去活来,赵德倒是手脚麻利,很快张罗起丧事来。只是这丧葬费用不小,赵家积蓄本就不多,一时间捉襟见肘。

头七过后,赵德忽然对王氏道:”婶娘,叔父生前说那石枕有异,如今人不在了,不如砸开看看,若真有值钱物件,也好抵些丧葬费用。”

王氏本不愿毁坏丈夫遗物,但眼下确实艰难,踌躇半晌,终于点头同意。

赵德迫不及待地找来铁锤,对准石枕猛地一砸。只听”咔嚓”一声,石枕应声裂成两半,一道金光闪过,竟从里面滚出两个元宝来——一个金的,一个银的!

“果然有宝贝!”赵德两眼放光,伸手就要去抓。

王氏却抢先一步将元宝拿起,仔细端详。那金元宝底部刻着”天宝三年”字样,银元宝上则刻着”慎取”二字。她心中忽有所感,将两个元宝拿到城中钱庄鉴定,果然是真金白银,兑换的银钱正好够支付丧葬费用,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此事很快在汴州城里传开,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有人说赵怀正命薄,无福消受这横财;有人说这是天意,特意留给他办后事的;更有甚者,说那石枕是件邪物,专吸人精气。

又过了七日,王氏去城隍庙为丈夫做超度法事,竟又遇见了当初卖石枕的老道。那老道似乎早知她会来,在庙门前候着,见了她便深深一揖。

“道长…”王氏刚要开口,老道却摆手打断。

“娘子不必多言,贫道已知晓一切。”老道叹息道,”那石枕名为’试心枕’,乃贫道师尊所留,专为测试世人贪念。枕中有风雨声者,便是与枕有缘,若能守得本心,不为外物所动,自可得享天年。可惜…”

王氏闻言,泪如雨下:”都怪我贪图便宜,买了这害人的物件…”

老道摇头:”娘子错了,害人的从来不是物件,而是人心。那石枕中的金银,本就是为枕主准备的,若枕主不起贪念,自可安然享用;若枕主或枕边人起了贪心,便会招来祸患。”

王氏猛然想起赵德那日的怂恿,以及自己最终同意砸枕的决定,心中顿时明白了七八分。

“那…我丈夫…”

“赵木匠心性纯良,本可长命百岁。”老道叹道,”可惜身边有人贪念太重,终究害了他性命。”

正说话间,忽见赵德慌慌张张跑来,见了王氏便哭喊道:”婶娘救我!方才我在赌坊,忽然两眼一黑,现在什么都看不见了!”

老道冷冷看了赵德一眼,对王氏道:”贪心不足蛇吞象,如今反噬自身,也是报应。娘子心善,但此人不可再留身边,否则后患无穷。”

说罢,老道从袖中取出一张黄符递给王氏:”将此符贴于家门之上,可保家宅平安。至于这赵德,让他自生自灭去吧。”

王氏接过黄符,还想再问些什么,抬头却已不见老道踪影。再看赵德,已瘫坐在地,双目无神,口中只反复念叨着:”我看不见了…什么都看不见了…”

后来,王氏搬离了汴州城,据说在南方某个小镇开了间绣庄,日子过得平静安稳。而赵德则流落街头,成了个瞎眼乞丐,每逢风雨交加之夜,便会在街头巷尾哀嚎:”我错了…我不该起贪念…饶了我吧…”

至于那个破碎的石枕,被王氏埋在了赵怀正坟旁。有人说每逢清明时节,路过那坟前,还能听见隐约的风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