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鼐:顶得住美女的“深夜诱惑”,才能蜕变成为大明的绝代首辅
曹鼐的出生在史学界的争议一直很大。
一部分学者认为,他是北宋名将曹彬的后代。
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他是北宋大臣曹利用的子孙。
大家各有史料证明,一时间争论不休。
但不管怎么争论,有一点是极为统一的,那就是,曹鼐是个出身名门的人。
既然出身名门,必然书香门第,所以耳濡目染之下,曹鼐从小就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
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又极擅诗文,落笔即成千字。
虽然他本人并不像大明第一才子解缙那样,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八岁熟读四书五经,十二岁经史子集倒背如流,但凭着仍然不俗的才学,曹鼐同样在十里八乡远近闻名
在古代,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秩序是泾渭分明的,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大家一直很敬重曹鼐。
而曹鼐也果然不负众望,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中乡试第二,成绩斐然。
我们知道,在明代,考取功名并非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儿。
曹鼐:顶得住美女的“深夜诱惑”,才能蜕变成为大明的绝代首辅
(科举制度)
乡试、会试、殿试层层选拔,最后就算考中进士,也很有可能只不过被朝廷随便安排到翰林院里担任闲职,然后一直到老。
是的,很大一部分读书人,春风得意,志得意满的步入翰林,他们以为那里是他们仕途的起点,却从未想到,其实这里已然是他们人生的结局。
但曹鼐似乎并不在此列。
他乡试中的之后,立刻被朝廷委派了一份江西泰和县典史的工作,直接就当上了朝廷命官。
过乡试而为官,在大明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朝廷的用意也许很明显,既然是名门之后,那朝廷必然重用,先让你到基层锻炼锻炼,等到你来年殿试中举,再委以重任。
于是,年轻的曹鼐轻装快马,赶奔江西泰和府上任。
虽说是走马上任,但典史实在不能算是什么大官儿。
他受当地县令管辖,专司擒拿捉盗之事,一来管缉捕,二来管监狱。属于一不入流,二无品阶的小官儿。
这里是广阔的基层,这里也是复杂的人世间,而曹鼐一生的传奇故事,就要从这里开始讲起。
上任没两天,曹鼐就破获了一宗盗窃案件。
案件的主犯,不是什么满脸络腮胡,穷凶又极恶的江湖盗匪,而是一介女流。
这女犯人约么二十五六,身材纤细,生的十分美艳,属于男人见了流口水,女人见了直嫉妒的类型。
明代的刑法,相较于前朝,是十分严峻的,在太祖高皇帝重典治国的法律方针下,寻常盗窃,也成了十分不能饶恕的重罪。
曹鼐:顶得住美女的“深夜诱惑”,才能蜕变成为大明的绝代首辅
(《大明律》局部)
根据《大明律·盗贼》中的记载,凡偷盗价值一百二十贯以上,就可判处绞刑。
一贯为一百两,一百二十贯即一千二百两。
乡野之地,别说偷它个一千二百两,就算是乡绅大户,也未必能一时间拿得出这么多钱来。
所以就算想偷这么多,也无处可偷。
但《大明律》中又有一条记载,凡屡盗三次以上,即可处死。
而这位女贼落到曹鼐的手里,正好第三回。
女贼不想死,而曹鼐见所犯数额不大,只有纹银数十两,也想要酌情处理。
但这位女贼却先动了歪心思。更多精彩资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曹鼐身为典史,夜里要在监牢里看押犯人,这女贼借自己有美色,屡屡诱惑曹鼐,想要献身于他,借次换来一线生机。
按照剧情发展,我们铁面无私,秉公执法,自小又是读圣贤书长大的曹鼐当然不会和此女苟合,只会严词拒绝,然后照章办事。
但历史并非模板,人性也并非毫无漏洞。
曹鼐年方二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二十年来他奉身守洁,哪里经历过这样的男女之事?
此时深更半夜,孤男寡女共处一室,眼前的女子面容姣好,又极尽妩媚之能事,试问,有几个人能顶着住?
当然,历史上大贤大善之人很多,换做他们,一个能顶十个。
但曹鼐不过是个初入仕途的小伙子,他着实是有点顶不住了。
男人的欲望似火烧,倘若欲望袭来,顷刻间便会成为不可控制的洪水猛兽。
曹鼐:顶得住美女的“深夜诱惑”,才能蜕变成为大明的绝代首辅
(“曹鼐不可”的成语典故)
眼见自己马上就要把持不住,曹鼐取来纸笔,大手一挥,写下了“曹鼐不可”四字,悬于案上,整夜观看,反复数十次,这才恪守住了自己心中的邪念。
最终,犯人被曹鼐从轻发落,但却并未和曹鼐发生过一丝一毫的龌龊之事。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任佥都御史,在江西一带剿匪时,留下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感叹。
但王阳明不知道的是,多年以前,一个叫做曹鼐的典史,在一间幽深阴暗的监牢里,即破山中贼,又破心中贼,成功践行了自己“知行合一”的人生信条。
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曹鼐离开泰和县,再次参加科举,这一次,他一鸣惊人,直接考中癸丑科一甲第一名,成为了当年的新科状元。
能获得这份功名,绝非偶然。
因为曹鼐已经不再是那个当年勤学苦读,满脑子只有圣贤之言的读书人,他任典史多年,已经有了扎实的社会经验,他深知为官不易,而民间更为疾苦。
有这样的人生经验,殿试之中必然对答如流,妙笔生花,夺魁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曹鼐正式步入了大明王朝的政治舞台。
但与其说是步入了政治舞台,不如说是曹鼐遇到了所有初入仕途的官员们都会遇到的问题。
那就是,他被搁置了。
宣德年间,他任翰林编撰。
正统年间,任经筵讲官。
这些官职不能算小,但也绝不算大。
有面见天子的机会,有参与早朝的资格,但却没有决策国事,发挥自己能力的实权。
所以曹鼐在朝廷里大部分的时间,每天做的不过是编修史书的活计。
修《元史》,修《太祖实录》,撰《宣宗实录》,可史海无涯,什么时候是个完?
曹鼐:顶得住美女的“深夜诱惑”,才能蜕变成为大明的绝代首辅
(《元史》局部)
自己身怀报国之心,难道要一辈子在翰林院里做一个纯粹的文人?
上天没有亏待曹鼐。
他给了曹鼐民间历练的时光,也让曹鼐品尝过仕途的落寞,而现在,上天又为他引荐了两个极为重要的人。
这两个人一个是杨荣,一个是杨士奇。
两位仁兄身居高位,入主内阁,又是历经两三朝的老臣,英宗皇帝朱祁镇登基时不过八九岁,朝政事务更是由他们全权代理。
国之重臣,也不过如此了。
杨荣和杨士奇敏锐的政治嗅觉让他们发现,曹鼐绝非平庸之辈,身有奇才,必然能为朝廷所用,于是全力引荐他加入内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有人说,明朝政坛,最为复杂,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文臣们以言语为刀,以纸墨为剑,相互攻伐,残酷程度不亚于军事战场。
的确,大明的政坛是个大染缸,更是一个修罗场,这种情况尤以明朝嘉靖年间为代表。
但在明朝初年的政坛,情况却并非如此。
同僚之间少有攻伐构陷,更无党同伐异,更多是相互之间通力合作,团结有爱,选才任贤,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虽说历史残酷,但也不乏温暖交织的时刻。
因为杨荣和杨士奇明白,大明王朝的内阁早晚是要更新换代的。
权力永远存在,但却没有人能够永远拥有权力。
强如帝王,也有龙驭上宾的一天。
杨荣老了,杨士奇也老了。
曹鼐:顶得住美女的“深夜诱惑”,才能蜕变成为大明的绝代首辅
杨荣(左) 杨士奇(右)
眼前的大明,年轻气盛,如日中天,然而自己却已经不能再陪伴这个强大的帝国走下去了。
曹鼐,交给你了。
同为臣子,带着我们的信念和祝福,把大明王朝这艘巨轮,驶向更远的地方吧!
公元1440年,杨荣病逝。
两年后,杨士奇病逝。
五年后,内阁首辅杨溥病逝。
至此,明朝最强内阁团体“三杨”正式解体,化为一段历史的记忆。
三位大臣接连去世,在当时并未引起多大的波澜,但殊不知,他们的离世,正预示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年轻的曹鼐成为了新一任的内阁首辅,而英宗皇帝的身边,同样出现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王振。
王振,河北蔚县人,永乐年间入宫为宦,到正统一朝,摸爬滚打,成为了皇帝身边炙手可热的红人。
对英宗皇帝朱祁镇来说,相比内阁里看起来穷酸腐儒的首辅曹鼐,古灵精怪,每天带着自己嬉戏的太监王振似乎更能吸引自己的注意力。
王振,即是大明王朝历史上的第一代擅权太监。
曹鼐:顶得住美女的“深夜诱惑”,才能蜕变成为大明的绝代首辅
(王振 形象)
在皇帝的充分信任之下,王振脚踢朝廷百官,拳打内阁成员,俨然成为了权倾朝野的大宦官。
如果说位宦官只是贪钱好权,倒也坏不了什么大事儿,但偏偏王振同志还是个很有理想的人。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
北方草原上的蒙古族分裂为瓦剌和鞑靼两部,鞑靼势小而瓦剌势大,而瓦剌部的首领也先则是个很有野心的人。
因为和明朝互市,也就是做生意,做的不是很痛快,也先同志恼羞成怒,居然打起了大明边境的主意。
他举兵数万,进攻山西大同府,情况一时危急。
说危急,但也并非特别危急。
因为此时的明朝是个十分强大的封建王朝,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虽然皇帝年幼,难堪大任,但是朝廷之上名臣之流不在少数。
有十分靠谱的内阁首辅曹鼐,还有文武全才的侍郎于谦。以这些人的才学和能力,坐镇北京,调集边防军队来抵抗瓦剌的进攻,问题倒不是很大。
但坏就坏在,皇帝并不愿意听从朝臣们的建议,国家大事,他更愿意询问王振的意见。
王振虽是阉人,但却有着十分宏大的理想。
朝堂上的权倾朝野已经不能让他满足,他渴望在北方建立军功,以此得到朝臣们的承认,扩大自己的威望。
王振表示,瓦剌不足为惧,建议皇帝御驾亲征。
大臣们当然强烈反对,不过是一小股敌军犯境,又不是什么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犯得着这么大动干戈吗?
况且战场瞬息万变,皇帝年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国本动摇,又该如何是好?
首辅曹鼐不同意,侍郎于谦更是急得跳脚。
曹鼐:顶得住美女的“深夜诱惑”,才能蜕变成为大明的绝代首辅
(于谦 画像)
但没办法,再小的天子也是天子,天子发话,大家只能照办。
这一刻,曹鼐的心情变的十分沉重。
他知道,这一次的御驾亲征,必然是十分凶险的。
王振是个奸佞小人,他能给皇帝出什么好主意?
作为首辅,他实在是放不下心,所以他决定, 即要出征,皇帝必须把我带上。
这是一个简单而纯粹的决定。
既为臣子,势必永远追随帝王。
于是,英宗皇帝带着王振,带着曹鼐,带着一干文武大臣,亲率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条看似可以建功立业的道路,却是所有明军将士们的不归路。
北方多雨,道路泥泞,粮草周转不济,明军人困马乏,毫无战斗力,就算曹鼐是文人,也明白这种状态之下的明军,实在没有能力和瓦剌骑兵作战,他几番恳请皇帝,回转班师,但均遭皇帝拒绝。
曹鼐的心情是复杂的,他没有像“三杨”那样的威仪,可以凭自己的进言让皇帝回心转意,作为内阁首辅,他的苦心孤诣竟然比不上宦官王振的几句谗言。
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皇帝一错再错,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
而英宗皇帝朱祁镇,也为他的宠信宦官,轻敌冒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正统十四年八月,二十万明军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遭到瓦剌骑兵合围偷袭,全军溃败,死伤过半,就连皇帝本人,也被活捉俘虏,成了瓦剌人的阶下之囚。
曹鼐:顶得住美女的“深夜诱惑”,才能蜕变成为大明的绝代首辅
(土木堡之战)
这是大明王朝由盛转衰的节点,也是一代名臣曹鼐最终的结局。
烽火狼烟,喊杀声震天,明军士兵们一个接一个的倒下,中军大帐里传来了皇帝被俘虏的消息,曹鼐,终于崩溃了。
他无力改变这一切,但也绝对不肯离开战场一步。
公元1449年,文臣曹鼐杀敌数十人,最终不支,身死于乱军之中。
深受皇恩,如今遭逢大难,今日,就让我血洒疆场,铸就大明文臣忠贞死节的传奇吧。
曹鼐的人生谢幕,然而大明王朝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