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年迈,洞房夜不想就寝,新郎:别害怕,我不会勉强你

新娘年迈,洞房夜不想就寝,新郎:别害怕,我不会勉强你

在甘肃会宁县,有一对父子,父亲被称为王老汉,而儿子则名为王福来。然而,他们并非亲生父子关系,而是因为王福来是王老汉哥哥的儿子。由于哥哥和嫂子都不在了,王老汉便收养了王福来,虽然血缘上并非亲父子,但他们的关系却宛如亲生父子一般。

原本,王家是一个富裕的家庭,但后来遭受了不幸,一大家子的人只剩下了这两位叔侄。当时,王老汉三十五岁,由于长相着急一直未娶到媳妇。而王福来则只有五岁,是王老汉一手拉扯大的。

十年匆匆而过,如今的王老汉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仍然孑然一身。对于娶媳妇,他已不再抱有太多期望,心中只想着攒些钱,为儿子王福来娶个媳妇,延续王家的香火。

有一天,王老汉正在田间除草,邻居过来告诉他,说村子东边的打谷场上有土匪在卖肉票,建议他去看看,或许可以为儿子找到一个媳妇。

得知这个消息,王老汉兴致勃勃地回到家里,拿出自己攒下的二两银子,准备去打谷场购买一个肉票,作为儿子的媳妇。

他走进打谷场,发现已经聚集了很多人。王老汉挤进人群,看到一个凶神恶煞的男子坐在椅子上,正是土匪头子胡五爷。胡五爷身边站着几个持刀的壮汉,前面摆放着一排麻袋,有的麻袋还在动。

王老汉胆怯地走到前面,望着胡五爷说:“我想买个麻袋。”

胡五爷瞟了一眼王老汉,脸上露出一丝淫笑,问道:“想找媳妇了?”

“媳妇是给我儿子的!”王老汉低声回答。

围观的众人开始起哄,有人说:“王老汉,你都打半辈子光棍了,给自己买一个吧!”

胡五爷听到有人这么说,表现出兴致勃勃,问道:“你没有媳妇,哪来的儿子?”

王老汉如实回答,说自己没有媳妇,儿子是他哥哥的孩子。胡五爷笑着说:“你没有媳妇,为什么不给自己找一个呢?”

王老汉从兜里掏出一个布包,说:“我就这么一点银子,只能给儿子找一个媳妇,我就不要了!”

胡五爷听到了,笑得声震四野:“你这点儿银子,估计连只蚂蚁都养不活,还谈什么娶媳妇?猪八戒都别做梦了!”众人跟着附和,笑声传遍整个场景。

突然,几个男子走了进来,手里拿着钱。胡五爷身边的一个大汉直接指向麻袋,声音洪亮地介绍着价格,从二两到十两不等。

王老汉看了看手中的银子,只能选择买最便宜的。但那两个最便宜的麻袋却静止不动,他心生疑虑,担心里面装的不是活物。

他犹豫地问:“那两个麻袋为什么不动?会不会……”话还没说完,就被一个大汉打断。大汉怒道:“买不起就滚开,给别人买!”

“我买,我买……”王老汉赶紧说,递给大汉银子,将最便宜的麻袋扛回了家。

回到家里,他迫不及待地解开麻袋,发现里面竟是一个中年妇人,闭着眼,一动不动。王老汉心凉了半截。

那二两银子可是他十年辛苦攒下的,原本打算给儿子找个媳妇。没想到却买回一个中年妇人。他心有不甘,急忙扎住麻袋,背着出了门。

这时,王福来背着柴火回来,看见父亲背着麻袋觉得奇怪,问里面装的是什么。王老汉把购买的经过说了一遍,还说妇人昏迷不醒。

王福来急道:“爹,人都昏迷了,现在救人要紧,快把人放下来!”

王老汉考虑到二两银子不容易得来,犹豫不决,说:“这可是花了二两银子啊,再晚点可能就退不回来了!”

“爹,救人要紧,二两银子小事一桩。快点把麻袋放下,我们救人!”王福来说着拉着父亲进了屋。

王老汉心知土匪是绝不会退钱的,虽然心痛不已,但也无可奈何。他只好把麻袋放下,打开,父子两人将妇人安放在床上。王福来烧了些热水灌给妇人喝,一直到天黑,妇人才渐渐苏醒。

王老汉看着这位面黄肌瘦的妇人,心头满是抱怨:“二两银子啊,攒了十年的辛苦钱,本想给儿子找个媳妇,没想到却换来这么个老太婆,真是个亏啊!”

王福来并未发表太多言论,径直前往灶房,为妇人煮了一碗面。妇人注视着父子二人,心中已经明了事情经过,她选择保持沉默,接过面后狼吞虎咽地进食。

王老汉越想越生气,对妇人的年龄与儿子的不相称感到愈发恼火。然而,内心为那可怜的二两银子而矛盾重重。他决定将王福来带到自己的房间商量应对之策。

在密室中,王福来提出:“这妇人也算是个可怜之人,她现在身体虚弱,我们可以让她在家养几天,等身体好了再送她回家,让她与家人团聚。”

王老汉闻言心情更加不愉快,抱怨道:“你说得轻巧,她可花了我二两银子,那可是我辛辛苦苦攒下的十年积蓄,本来是打算给你娶媳妇的,现在却……唉……”

王福来深知这二两银子对父亲的重要性,不愿与他争辩,建议:“那就让她先住下吧,等她身体好了再说!”王老汉担心妇人逃走,于是锁上了房门。

第二天,见妇人面色好转,王老汉询问她的遭遇,妇人含泪道出。

原来,妇人姓郭,是陕北人,与丈夫育有一子。儿子前往京城赶考,家中遭受蝗灾,庄稼全无,人们因饥饿而死。幸存者纷纷涌入甘肃逃难,途中丈夫不幸被活活饿死。妇人一行遭遇土匪抢劫,她与其他女人也遭受不幸……

妇人恳求:“你们花钱买了我,我可以为你们做饭、洗衣……只求你们不要赶我走,给我一条生路吧!”

父子二人听罢深感同情,尽管心中有些犹豫。郭氏勤劳而乐意付出,清晨即起打扫、打水、烹饪,将家务井然有序,有时还会与父子二人一同下地干活。

村民们纷纷调侃王老汉娶了个勤快的儿媳妇,王老汉嘴上不表露,但内心对那可怜的二两银子仍感痛楚。

郭氏在王家居住了半个月,身体逐渐康复,面色也变得红润起来。整个人看起来依然保持着几分姿色。王老汉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让郭氏成为他儿子的妻子。

然而,王福来并不同意这个提议。王老汉劝说道:“虽然你年纪还小,但这样体贴人的媳妇会使你过得更加幸福。将来她也会成为大媳妇,不是吗?”

然而,王福来却坚持说:“我还年轻,现在不想结婚。爹,您不必为我担心,我会自己挣钱娶媳妇的!”

面对儿子的坚持,王老汉也没有强求。他决定收回之前借给郭氏的钱,并前往村里找刘媒婆,以二两银子请她帮忙为郭氏找一个好人家。

刘媒婆见到了郭氏,虽然她显得有些瘦弱,但五官依然算得上清秀。刘媒婆劝说道:“既然已经买来了,为何要再卖掉呢?留下来自己儿子不也是个好选择吗?”

王老汉叹了口气说:“我原本是为了儿子买的,可没想到她的年龄太大,与我儿子根本不相配。我这是无奈之举,想给她找个合适的人家。”

刘媒婆说:“年龄相差太大,与你儿子不太合适。你自己没有媳妇,留下她做你的媳妇如何?为你们父子俩洗衣做饭不也是好事吗?”

虽然王老汉想要媳妇,但他舍不得二两银子。他说:“这些银子是为儿子娶媳妇攒的,若我留下她,儿子咋办呢?”

刘媒婆知道王老汉是个实诚善良的人,为了王福来他愿意委屈自己。她说:“好吧,我会为你着想,有合适的人我会告诉你。”

回到家后,王老汉并没有告诉王福来他为郭氏找人家的事情。他觉得这是件正常的事情,也没有必要告诉儿子。

过了几天,刘媒婆带来了好消息,有人愿意出二两银子娶走郭氏。王老汉听了非常高兴,对郭氏说:“媒婆找到了一个好人家,准备好迎接新的生活吧。”

郭氏也感激地说:“谢谢你们这些日子的照顾,如果能拿回你的银子,我心里也会好受一些。”

刘媒婆二话不说,当即掏出二两银子递给王老汉,毫不犹豫地宣布:“银子给你,人我领走了!”郭氏默默地跟随刘媒婆离开,而王老汉对她们的去向并没有多加询问。

夜幕降临,王福来辛勤劳作后回到家,却惊讶地发现郭氏不见了。未等他发问,王老汉兴高采烈地说:“幸好没让她走了,否则我辛辛苦苦挣的二两银子可就打水漂了。这钱可是准备给你娶媳妇的呢!”

王福来敏感地察觉到情况,追问:“你卖了郭氏?”

王老汉笑道:“我让刘媒婆给她找了个好人家,这样咱们的钱也算是回来了。对她而言,也是好事。住在我们家,名声不好,谁知道会闹出什么事呢?”

王福来担心地问:“郭氏勤劳善良,是个好人。刘媒婆给她找的人家,是个好人家还是个坏人家?”

王老汉不以为意地说:“比在外面讨饭好多了,别想太多了!”

夜深了,王福来躺在床上,辗转难眠。他忧心忡忡地想着郭氏会不会遭遇不幸。直到半夜三更,王福来才陷入沉睡。

刚入睡,他感到有人拽他,睁眼一看,果然发现一个身穿白衣的老者,高大威严,身上散发着淡淡的光辉。

老者说:“别害怕,我是夜游神!”

王福来曾听父亲讲过夜游神的传说,知道这是一位善神,专门在夜晚为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想到这里,他镇定下来,并向老者倾诉了自己的担忧,请求老者用神秘的天眼看看郭氏嫁给了何等人家。

老者说:“赶紧把郭氏带回来,未来必有好运!”

王福来的仁爱本性表露无遗,他并未考虑回报,只是担心郭氏可能会遭遇不幸。他问:“神仙,那家人如何?如果是个好人家,我就放心了。”

老者深思片刻后说:“郭氏的命运危险!”

王福来吓了一跳,急忙请老者指点迷津,问郭氏去了哪里?

老者叹息着:“向东行进十里即可抵达,赶快动身吧,再迟就为时已晚!” 他的话音刚落,便神秘消失在空气中。王福来确信自己刚刚遇到了神仙,于是深信不疑。

毫不犹豫,他匆匆穿好衣服,一路小跑朝老者指示的方向探去。不久,他发现了一座宏伟的宅子,高大的建筑显然属于富贵之家。然而,大门外挂着两个白色的巨大灯笼,黑漆涂抹的大门反射出闪亮的光泽,给人一种诡异的感觉。

四周都是茂盛的草地,这样的荒郊野外竟有如此宏伟的建筑,让王福来相信这必定是老者所指的地方。他走到门口,试图透过门缝窥探,但大门紧闭,一无所见。

他打算敲门,却突然感到急需上厕所,于是匆忙走到宅子后面。方便结束后,当他抬头时,眼前的宅子却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孤坟。

王福来吓坏了,赶紧提起裤子准备逃跑。然而,突然传来一个女子的哭泣声。他战战兢兢地朝哭声看去,凝视下,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竟是郭氏。

“郭大姐……” 王福来心中的惊恐一扫而空,快步跑上前呼唤着。

郭氏抬起头,眼中还残留着惊恐,她哭诉道:“快带我离开这里!”

王福来带着郭氏一路踏实,穿行在深浅不一的土路上。当他们回到家时,已是凌晨五点,王老汉看到两人从外面回来,十分吃惊。

他指着郭氏说:“你……你怎么把她带回来的?”

王福来将昨晚的经历一一向王老汉陈述,但老汉大半辈子都没遇到过这种事情,难以置信。他不信地说:“你别再愚弄我,赶紧把她送回去!”

“不信的话,看看这两两银子!” 王福来说道。

老汉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个包裹,打开一看,却是一堆破树叶。他这才信了儿子的话。

老汉觉得这一切都是刘媒婆故意欺骗他,于是气呼呼地走到刘媒婆家,刘媒婆听后也感到匪夷所思,拿出自己的银子一看,竟然是一包腐烂的虫子和蛤蟆。她气得跳脚三尺高,王老汉看到刘媒婆也被骗,于是便回家去了。

王老汉心烦二两银子的花销,尤其是郭氏回来后,他总是唠叨着这笔钱花得太亏了。王福来提议:“爹,不如让她做我娘,我们一家过日子吧,这样就不算亏了吧?”

愤怒的王老汉回应:“我这一辈子都为了你娶媳妇攒下那点钱,怎么能让她替代呢?你怎么办?”

“爹,我还年轻,将来我自己挣钱娶媳妇,现在我只想要个娘!”王福来坚持说。

王老汉不耐烦地说:“别再说了,我马上去镇上看看,哪家需要媳妇,总之,我的银子不能白花。”

王福来笑着说:“给我做娘怎么算白花银子呢?”

“一个老头子娶媳妇就是浪费银子,坚决不行!”他说完就要出门,王福来赶紧说:“爹,我答应你,我愿意娶郭大姐为妻,你就让她留下吧!”

王老汉惊讶地看着儿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你俩也不合适呀!”

王福来说:“郭大姐勤劳善良,我觉得挺合适的……”

郭氏年约三十七八,相貌也不差。这个年纪生育孩子还有可能,而且想要娶个黄花大姑娘,那二两银子真不够用。对于王老汉来说,只要能传宗接代就行了。他想到这里,说:“好,你愿意就行!今晚你俩就入洞房!”

在那个饥荒的时代,能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郭氏的生死都由父子二人说了算。听着他们的对话,郭氏并没有表示异议,默许了这个安排。

儿子要成亲,王老汉非常高兴,匆匆到集市上买了红纸,找邻居的婆婆剪了几个喜字,贴在王福来的房里。

穷人家的婚礼没那么多繁文缛节,晚上王老汉充当证婚人,让两人拜了天地,就算正式成亲了。

在洞房之夜,郭氏心中充满不安,觉得自己不配王福来。坐在那里,她迟迟不肯上床休息。看出郭氏的犹豫,王福来安慰道:“郭大姐,别害怕,我不会勉强你的……”

其实,王福来并没有真的打算与郭氏成亲。他只是怕父亲再把郭氏卖掉,才这样做的。得知真相后,郭氏感动地说:“小兄弟,没了银子,你怎么娶媳妇呢?”

王福来坚定地表示:“我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娶媳妇是我的责任!郭大姐,请放心,您可以在这里安心居住……”

白天是夫妻,晚上却成了姐弟,这是王福来和郭氏之间的秘密。如此一来,他们成功瞒过了王老汉,一年过去了,但当王老汉发现郭氏并未怀孕时,开始有些后悔了。

有一天,王家父子去田地工作,留下郭氏独自在家。这时,一位穿着考究的年轻人来到了王家门前,一见郭氏便跪伏在地。

郭氏愣住了,仿佛失去了理智,但突然她冲向了那个年轻人,二人紧紧相拥,泪如泉涌。

原来,那位年轻人正是郭氏进京赶考的儿子李志德。一年前,李志德取得了优异的第二名成绩,兴冲冲地回到家乡,却得知灾难中失去了父母和村里的许多人。

面对家乡的哀伤景象,李志德心如刀绞,他不知道父母是否还活着,经过多方打听才得知母亲的下落,便匆匆赶回家。

郭氏领着儿子进屋,向他诉说了过去一年的所有经历。她说:“要不是王家父子,你可能永远也见不到我了……”

李志德安慰母亲:“母亲放心,儿子会报答他们的恩情。”

王老汉父子回家后,得知李志德是郭氏的儿子,感到震惊不已。

王老汉意识到自己差点害死郭氏,还差点让她嫁给自己的儿子,内心感到极度愧疚,说:“我也做了不该做的事情……”

郭氏理解穷人赚钱的辛苦,也理解王老汉为儿子谋取幸福的心情。她打断他的话说:“这不怪你,而且我和福来之间……” 王老汉听后才明白自己被误导,但庆幸儿子的善良。

如今的李志德在县城担任知县,他将郭氏接回家,同时也将王老汉父子接走。村里的人纷纷表示,王老汉这次赚大发了。

在李志德的撮合下,王老汉和郭氏结为夫妻,李志德和王福来成为了异姓兄弟。王福来留在李志德身边工作,并在工作之余努力学习,积累了不少知识。

后来,在李志德的介绍下,王福来娶了一位富商之女为妻,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