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登上世界最高峰

 

民间故事:登上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海拔8882米,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也是地球上最高峰峦。

珠穆朗玛峰神秘奇妙的大自然强烈地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登山家和探险家。从 1921年到1938年这十多年中,英国的探险队曾七次来到这里,试图由北坡攀上顶峰。

但他们每次都遭到了失败,最后无可奈何地把珠穆朗玛峰的北坡称作是“连鸟也无法越过”的山峰,是一条“不可攀援的路线”,“死亡的路线”。

但是,年轻的中国登山队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把他们的“结论”彻底打破了。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冒着高原的风雪,来到了珠穆朗玛峰下。

他们在海拔5120米的一块谷地上建立了登山队的大本营,竖起了高大的旗杆,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

队员们搬走石堆,在峡谷里搭起了一座座毡毛帐篷,挖开冻土,在山坡下砌起了一眼眼炉灶······就在这渺无人烟的荒山野谷中他们正式“安家落户”了。

他们迅速展开了全面的准备工作。医疗站、气象站、发电站都很快地建立起来。

全国人民都在支持他们。各种现代化的高山技术装备,营养丰富、品种繁多的高山食品和饮料······从北京、上海、沈阳等地经过拉萨,源源不断地向大本营运去。

根据气象资料和侦察的结果,党委和队部确定了征服珠穆朗玛峰的整体计划。决定夺取主峰的战斗分成四个“战役”,逐步上升,逐步适应高山环境,然后集中力量突击主峰。

3月24日,他们召开了誓师大会。队员们振臂高呼“珠穆朗玛峰再高高不过我们的雄心,再难难不倒我们的干劲!

党委书记史占春同志代表党委讲话:“同志们,征服珠穆朗玛峰的战斗开始了,党和祖国人民都在注视着我们,不征服珠穆朗玛我们决不罢休!历史应该由共产党领导下的英雄人民自己来写!

当天下午,由运动健将许亮、刘连满等六人组成的侦察组冒着狂风雪,向7000多米的北坡出发了。送行的时候,大家都没有说什么,但“此时无声胜有声”,人们心底的激情的确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

第二天,风雪停息了。中午12时,队员们集中在大本营的广场上,史占春向全体队员发布了向珠穆朗玛峰进军的命令。

他们沿着中绒布冰川的侧碛前进。最后他们来到主绒布冰川的会合口,又转而顺东绒布冰川的侧碛,向上攀登,才到达了5400米的第一号营地。

第二天,从第一营地出发,他们进入了一个奇异的冰雪世界。这里到处是森林般的冰峰雪塔。像水晶一样透明洁白,像宝石一样绚丽夺目。

面对着壮丽的景色,队员们忘记了疲劳,忘记了危险,欢呼着,歌唱着,在冰峰雪塔间行进,不时用摄影机把它们摄入镜头。

拐过一个弯,几座冰塔并立在一起,像一座高墙,把窄峭的山坡全堵住了。在强烈的高山阳光照耀下,巨大的冰塔不时有冰块崩塌下来,如果从冰缝中间穿过去就会遇到危险。

队伍停下来,寻找更安全的路线。就在这时,有人在一块岩石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绿地,大家立刻围了上去。

原来在冰碛石下压着一张纸条,这是走在大队前面的侦察组留下的。纸条上面写着:“危险!冰崩地区。攀右侧山坡绕行,切勿停留。速去,速去!”

大家向右面山坡一看,侦察组已经在一座十几米高的雪坡用冰镐刨出了一级级整齐的台阶。

沿着台阶前进,到达了海拔5000米的地方,他们在这里立刻架起了一座座银色的帐篷,建立了第二号营地。

他们从第二号营地出发,已是第三天上午了。前面是巨大的冰石地区。为了保证安全,大家用绳子结成组,小心地前进。

走了一会,他们进入了一片漫无边际的冰雪盆地。高高低低的冰石又陡又滑,刺骨的旋风卷起雪粒,不断地扑打他们。

又深又阔的裂缝像蜘蛛网般密布,但是阻挡不住他们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决心。

队员们都穿着钉着钢钉的登山鞋,但仍然不容易踩稳。他们一步一滑,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继续前进。

下午,天气变了。冰风撕裂着人们的皮肤,雪花在空中翻飞,几米以外就看不清道路。队员们用冰镐探索着地面,顶着风雪,缓缓地,但是不断地向上攀登。

我们是登山队员,我们是高山战士。大风雪中上冰川,冰山上面是营地。唉,同志们来呵,拿起冰镐上岩石,踏雪蹬冰走峭壁。唉哟哟,雪山顶上见高低。

天色渐渐昏暗下来, 风雪更大了。他们高唱着自己创作的歌曲- 《登山队员之歌》。嘹亮的歌声,长久地在这块冰雪雪地的上空飘扬。

就这样,3月27日,在预定的时间内,登山队员们到达了预定的目的地—海拔6400米的第三号营地,与许亮率领的侦察组汇合了。他们胜利地完成了第一次的行军任务。

就在附近,他们发现了一团黑色的东西,上去一看,原来是一具尸体。从尸体的外形和装束估计,这是一个遭遇不幸的英国“探险家”。

看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登山牺牲者。由于气候严寒,尸体还没有完全腐坏。登山队员们用冰镐挖开雪地,把尸体掩埋了。

侦察组为了尽快地为大队开辟一条第二次行军的道路,第二天在大队返回大本营的同时,又冒着狂啸的风雪向预定的目标“北坳”进发了。

“北坳”是北峰与主峰之间的一个坳谷。在无边的险坡上,堆积着深不可测的多年冰雪,到处布满了冰崩雪崩的槽印,是一个绝险的地方。他们毫无畏惧向上攀登。

“前进”的呼声压倒风啸。他们手里拿着冰镐,脚上绑着冰爪,互相牵着尼龙绳索,一个跟着一个登上了冰坡。

每一秒钟,每走一步,在他们的脚下,都隐藏着意料不到的危险。天上又刮着遮天盖地的风雪。他们全神贯注地用手里的冰镐,从一望无边的冰雪里,闯出一条前进的道路。

七八个小时过去了,他们上升到海拔6800米的地方。现在一道纵直的冰裂缝又拦阻在他们面前。这道裂缝又窄又深,像一个“冰胡同”,只有从它的底部攀援上去,才能到达北坳的顶端。

许亮、刘大义和彭淑力走在前面开路,他们用背紧靠着“冰胡同”的一边,双脚蹬在“冰胡同”的另一边,运用最复杂的攀登技术,一寸一寸地向上移动。

不到几分钟,他们就感到疲累不堪,汗水从额角上不停地消下来。他们咬着牙,一寸一寸地坚持着。刘大义已经患了感冒,体力虚弱,连续三次从半空中摔下来。

他的气力一点也没有了,但他想起党交给他的光荣任务,立刻就忘掉了疲累和疼痛,继续第四次攀登,终于上了。他与大家一起搭起了云梯,拉上了绳索,保证队员们安全顺利地通过“冰胡同”。

经过十多小时的搏斗,天黑的时候,他们才到达北坳的顶端。他们完成了侦察任务,为大队进行第二次行军找到了一条安全的路线。珠穆朗玛峰的“大门”打开了。

侦察任务结束后,队部又派许亮率领一支修路队,在坡度极陡的冰面上刨出一级级平平的台阶,拉起牢靠的保护绳索······使这座被称为“难关”的北坳,成为一条安全而畅通的大 路。

经过两次行军后,4月25日,在史占春的亲自率领下,他们又踏着一尺多深的雪开始了第三次行军。

当他们攀到7400米的地方时,突然刮起了十级以上的大风,险些把人都刮跑。他们向前冲两步,连忙爬下来,歇一下,再冲两步······费了好大的劲才冲到一块大岩石下避风。 -42-

他们在岩石下住了一夜,第二天又继续前进。现在又遇到一道宽阔而陡滑的雪槽拦在前面,雪已变成了坚硬的原冰,好多人试了几次都爬不上去。

这时,背着30多公斤重的背包的共产党员刘连满突然挺身而出,坚决地要求在前面开路。

刘连满先用冰镐撑着,等站稳了,然后提起冰镐在冰面上一下一下地刨出台阶。

在这样的高度,每一个动作都可能耗费全身的力量,刘连满好几次要昏倒下来,但他一想到整个大队要沿着他开出的道路前进时,就又鼓起了勇气,加快自己的前进步伐。

经过两天的艰苦行军,大队终于安全地到达海拔 7600 米的地方,暂时住宿下来。5月2日,由史占春、许亮、藏族队员拉八才仁和米马组成的侦察组,又向 8100米高度进发了。

他们艰难地翻过了强烈风化的岩石陡坡,经过了十多个小时的行军,深夜才到达预定的8100米的地方。

他们搭起帐篷等待运输队,但是运输队被风雪阻在途中了。他们四人已经很久未吃东西,真是又饿又困,而且明天还要继续前进。史占春和许亮商量解决的办法。

这时,拉八才仁和米马突然走过来,要求连夜返回7600米的营地去取食物。十多小时的行军已经使他们疲惫不堪,再摸黑冒着危险从悬崖上下去,这要有多么勇敢顽强的毅力呀!史占春和许亮都激动得连话也说不出来。

为了同志,为了集体,两个藏族青年,拿起冰镐,背上背包,就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

回到海拔7600米营地时,米马已经精疲力尽,他一躺在帐篷里就一步也动弹不了。拉八才仁向党委副书记王凤桐汇报了山上的情况。

运输队还没到达营地。王凤桐和队员石亮、贡布马上把自己的一点食物全拿了出来,凑在一起,不到一斤的炒面。他们就请拉八才仁带路,连夜赶上山去。

继续的行军使拉八才仁疲累极了,走一步就跌一跤,但他仍然走在前面带路。

他们一直到第二天黎明才赶到8100米的营地。史占春握着拉八才仁的手,感动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他们吃过炒面,商量一下,决定留下许亮在营地,接应大队,史占春和王凤桐带着石亮、拉八才仁、贡布再向更高的高度挺进,确定征服主峰的路线。

到了海拔8500米的地方,留下石亮、拉八才仁和贡布在一处雪坡上建立珠穆朗玛峰北坡的最后一座高山营地:第八号突击营地。史占春和王凤桐又继续前进了。

他们登上海拔8600米的高度,在雪洞过了一夜。第二天,观察好一条适宜登上顶峰的路线。5月4日,他们带领队员返回大本营。

突击主峰的一切工作都已准备妥善,现在只等这里难得的好天气的“周期”到来。北京、成都······各地的气象台都为他们忙碌起来,这里的气象工作人员更为紧张,珠穆朗玛的高空不断出现探空气球。

好天气终于等到了。从5月14日起,一批批运输队员就把大量的装备和食品运到海拔7600米高度以上的营地,等待突击顶峰的队员们的到来。

5月17日清晨,突击顶峰的队员们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大会,每个人的心情都是无比的激动。

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许亮的带领下,激动地举起右手,向敬爱的党,敬爱的毛主席宣誓:不征服顶峰,誓不收兵。

经过七天的艰苦行军,5月23日,许亮带着13名登山队员登上了海拔8500米的第八峰“突击营地”。夺取主峰的战斗马上就要开始了。

当天晚上,从6400米的营地发出了“好天气”的信息预告,胜利的时刻快要到了,突击主峰的队员们每个人的心里都说不出的高兴。

他们马上讨论了行动计划。决定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和藏族队员贡布等四人攻夺顶峰,许亮留在“突击营地”指挥战斗。

5月24日清晨北京时间九点半,由王富洲率领屈银华、贡布和刘连满背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峰顶峰进发。

他们足足走了两个钟点,才上升70多米。远远望去,只见一座相对高度约30米、平均坡度在六七十度左右、光滑陡立的峭壁就像城墙一样阻隔着他们的去路,这就是北坡著名的“第二台阶”。

“第二台阶”是一道陡峭的悬岩绝壁,几乎找不到任何便于攀援的支撑点。1924年,英国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在这一带失去了生命。他们四个人,不畏艰险,千方百计地寻找攀登的路线。

他们试着绕过“第二台阶”,沿东北山脊登上顶峰,但是过去一看山脊地带更是陡峭,更难行走。

于是,他们沿着那“第二台阶”东行的方向盘旋前进,最后在中层地带找到了一条纵形岩石。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商量了一下,决定从这里登上“第二台阶”。

他们冒着摄氏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攀登,虽然穿着特制的镶有细钉的高山靴,也很难使脚步踩稳。正走在前面开路的刘连满滑跌了几次,艰难地向上爬进。

在接近“第二台阶”顶部最后三米地方时,岩壁更加垂直光滑,没有攀位的地方。刘连满找到一个小裂缝,他用双手伸进岩缝,脚尖蹬着岩石,使出全身的力气,一寸一寸往上移动。

但是,只要身体稍稍一歪,便又跌落落 到原来的地方。一次 不成,两次;两次不成,三次······刘连满一连攀登了四次,跌落了四 次,弄得他浑身都酸软了。王富洲叫他暂停,要大家动动脑筋,找找窍门。

曾在哈尔滨当过消防队员的刘连满,提出了搭“人梯”的办法,他立刻转过身,蹲在岩缝旁边,拍着自己的肩膀,招呼着屈银华:“屈银华,来,踩到我肩上,先把你托上去!”

屈银华刚一抬脚,猛然看到了高山靴下的细钉,怎么也不忍心踩在同志的肩上。他把脚缩了回来,弯下腰脱掉靴子,他知道这会把脚冻伤的,但是他毫不犹豫地脱了。

刘连满让屈银华踏稳以后慢慢地站起来。在这样的高度上,任何一个微小的动作,都会给身体带来严重的反应。刘连满眼里直冒金花,两腿颤抖,咬着牙把屈银华举起来。

他把屈银华托了上去,然后又托贡布。屈银华和贡布站在上面,再把他和王富洲拉上去。

登上“第二台阶”的岩顶后,王富洲一看表,才发觉由于体力减弱,他们攀登“第二台阶”竟花费了五个多小时,而这最后的三米,竟用了三个小时的时间。

天色开始晚下来,他们所带的人造氧气已剩下很少了。刘连满过度疲劳,体力弱到极点,走了一阵,眼睛一黑,只觉得山摇地转,身不由已地跌倒了。

他爬起来,可是没有走几步又跌倒了。接着,他走一步,就拌一跤。他怕影响战友的情绪,还是坚持前进。

当他们到达8700米的高度时,氧气更少了,刘连满的行动也更加艰难。这时中国共产党党员王富洲、屈银华和刘连满邀请了贡布,就在这样的高度上举行了一次党的小组扩大会。

王富洲-这个地质学院的毕业生激动地说:“登上顶峰是党交给我们的任务,没有氧气也要前进!”从小在四川的森林里伐木,养成了一副倔强性格的屈银华也表示决不后退。

贡布显得十分激动,他可以听懂他们的话,心里也有很多话要说,可是他的普通话还不熟练。他双手握紧拳头,使劲晃动着说:“听党的话,前进!

刘连满缓慢而坚决地说:“不能走,我爬也要爬上去!”党小组会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为了以尽快的速度向顶峰挺进,还是决定让刘连满留下来。

刘连满服从了党的决定,靠在一块大石头旁边,眼看着战友们拖着沉重的步子,迟缓地往上移动着。忽然,他摸着自己身边的氧气筒,看了看,里面还剩下几十公升氧气,便贪婪地套起了面罩。

但是,他立刻想起了正在向顶峰突击的三位战友。无论如何,也要把这最后的一点氧气留下来!他毅然地放下了面罩。

他撕下一页日记,写着:“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我对不起党,我的氧气筒里还有点氧气,留给你们回来时用······你们的同志······”还没写完,就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这时,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正在苍茫的夜色中艰难地沿着雪坡前进。雪深过膝,山壁又愈来愈险,他们不得不改道绕到东北方向的岩石坡向主峰突击。

他们翻过两座在60米以上的岩石块以后,开始攀登一座更大的陡坡。贡布在前面开路,刚一爬上去,就“啪”的一声跌了下来。

屈银华马上跟上去,他用了很大的劲,经过很长时间,才前进了两三步,但是两腿一软,又滑到原来的地方。

王富洲又换了上去。他先撑着冰镐,使自己在冰面上站稳脚步,然后让屈银华和贡布在背后拖住,再用冰镐一下一下在冰上刨出台阶,一步一步向前挪动。

夜色凝重起来,山岭间到处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他们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就伏在地上,依靠模糊的雪光反照,辨认路途,爬行前进。

祖国的光荣在召唤他们,祖国的荣誉激励他们。他们一尺一尺地爬,一寸一寸地爬。夜深了,远处山下一片漆黑,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的面前越加显得低矮了。

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氧气全用完了,按航空生理学的结论,海拔8000米以上不用人造氧气,就会导致死亡。前进,会遇到危险;后退,就要全功尽弃。他们挺起身来,望着即将到达的顶峰。

王富洲喘着气,尽力提高嗓音说:“同志们,我们能后退吗?”屈银华和贡布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继续前进!

他们抛掉了空氧气筒,彼此鼓励,彼此帮助,开始了更加艰巨和更加危险的历程。

一切严重缺氧的征状都向他们袭来,头昏、气喘、呕吐、心跳、无力······现在,他们每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