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三岁孙子指着茅坑大喊有龙,茅坑移走后,当晚传来巨响

民间故事:三岁孙子指着茅坑大喊有龙,茅坑移走后,当晚传来巨响

唐朝贞观年间,小山村里有一户姓季的人家,一家七口人,老两口小两口加上三个小孩,过着安宁的生活。这一年,季老汉在山上放牛时,看见一条蛇钻进了一个小洞里,开始挖掘小洞捉蛇,结果蛇没有捉到,却挖到了一块彩色石头,卖了三十贯钱。

手里有了钱,季老汉和家人相商,把家搬出村里。他在村外看中了一块地,离村子大约两百多米远,独门独户住着清静。老伴脾气硬,常和村妇们发生口角,巴不得搬出村里,于是同意了。小两口见父母同意了,也没有意见,这事就定了下来。

过了一段时间,新房建好后,全家搬进去住了。季老汉在屋侧大约二十米远的地方,挖了一个茅坑,坑里放上一口大缸,上面放上踏板,四周插上篱笆,一个简易的茅厕就建好了。茅厕建好后,季老汉蹲在上面方便了一下,相当满意。

当天晚上,季老汉忽然被一阵怪叫声惊醒,既像虎吼,又像牛叫,还像马嘶。他竖耳一听,却只剩下窗外的虫鸣声。他索性起来小解,提着灯笼出门,唤来狗跟在一起。他进了茅厕,忽然觉得茅厕晃动了一下,又似乎没有晃动。

出了茅厕,他提着灯笼四处转悠了一下,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便进屋睡觉去了。

一转眼,好几天过去。这一天,三岁的小孙子小飞虫要大便,季老汉便抱着他去茅房。搁平常,小飞虫小便都在墙根下,大便都在屋后树丛里,因为年纪小,担心他掉进了茅坑里,才不让他上茅厕。今天恰好季老汉有时间,便带着他上茅厕。

小飞虫刚踏上踏板,忽然跳了下来,跑出茅厕,指着茅坑大叫着说:“爷爷,里面有龙。”季老汉大笑着说:“尽瞎说,茅坑那么小,怎么可能有龙呢?”

小飞虫大声说:“不在茅坑里,在茅坑的下面,卧着好大一条龙。”季老汉见他说的认真,便询问道:“那你说说看,龙长的什么样子?”小飞虫说:“大大的头,长着两只角,还有四只爪子。”

其实,季老汉也没有见过龙,只听老人们摆古时讲过,而且小飞虫才三岁,也听不懂大人摆古,说得如此有鼻子有眼的,看来是真的。他抱着小飞虫到屋后大便完,回家把此事一讲,老伴担忧地说:“这不是好事啊,茅坑臭气熏天的,压住龙身,对它不利啊。”

其实,她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不利的,只不过从小听老人讲过,但凡天上的神灵,都怕污秽的东西,就这样猜测起来。

季老汉便把晚上曾经听见过的怪叫声讲了,也将茅厕地面晃动的事情讲了。他的儿子说:“莫非那是龙啸声。”季老汉说:“应该是吧。”接着,他点点头说:“不管是不是真的,先把茅坑移走吧。”

第二天一大早,季老汉就在屋侧的另一边,挖了一个新坑,喊来几个人,把大缸移走,然后把坑填上。做完这一切后,他把小飞虫抱过来,指着地下问:“龙还在不在?”小飞虫摇着头说:“我是从茅坑里的水看见的,现在看不见了。”

当天晚上,忽然下起了瓢泼般的大雨,季老汉入睡时,山洪已经爆发了,就像千军万马一样,顺着山谷流入小河里,呼啸而下。

半夜里,忽然传来一声巨响,就像有东西从地下钻出来一样。季老汉大着胆子,举着灯笼出来查看,只见一条粗大的黑影,随着洪水流进了小河里,顺流而下,瞬间不见了踪影。过了不久,雨停了。

第二天早上,季老汉出门查看,发现原先茅坑的地方,出现一个大坑,泥土飞溅的到处都是。他暗自揣测,可能龙钻了出来,顺着山洪走了,他昨晚看到的黑影,就是龙。季老汉把坑填平了。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两年多,这一天,来了一位游方道士,季老汉端出酒肉款待,说起了往事。道士去看了看当初茅坑的位置,说下面曾经是龙穴,幸亏移走了茅坑,不然就会惹祸。

龙都会潜伏在龙穴里,时机一到就会钻出地面,随着洪水游到大江大河,往大海而去。茅坑是脏东西,恰好阻挡了它出世的通道,要是没有移走茅坑,它可能会发怒,龙尾一摆,方圆十里都会变成废墟,人和动物都不会幸免。

季老汉长舒一口气说:“还好,我的小孙子看见了龙,我才移走了茅坑。”道士来了兴趣,说道:“普通人是看不见龙的,你的孙子能看见龙,必定不是普通人,你把他喊来我看看。”季老汉就把小飞虫喊了出来。

道士端详了他片刻,笑着说:“贺喜老丈,你的孙子将来贵不可言,你一定要让他读书。”季老汉听进了心里,等到小飞虫到了七岁,便送他去启蒙,先生给取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小飞虫的前面有两个姐姐,他是季家的独子,全家人把他当做宝贝一样。他天资聪颖,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后来考上了进士,留在朝中为官,最终官至三品。

季老汉还算开明,相信了三岁顽童的话,没有当做无稽之谈,移走了茅坑,没有酿成大祸,实属万幸。本故事采用了荒诞的笔法,在于借事喻理,劝喻世人,与封建迷信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