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琅琊榜》更跌宕,比《雍正王朝》更烧脑,这段历史凭什么?

比《琅琊榜》更跌宕,比《雍正王朝》更烧脑,这段历史凭什么?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

长安城东都洛阳皇宫紫微城,一个女婴降临人间。

既然降临在皇宫之中,必然不是寻常人物。

女婴身份显赫,父亲是大唐帝王,高宗李治,母亲则是正宫皇后,武曌。

并且,这也是帝后之间的,最后一个子女。

既然是如此显赫的身世,那么女婴叫什么,其实已经不太重要,我们只需要知道,她是大唐皇帝的女儿,太平公主。

此时的大唐,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疆域极盛,可以说是四海平定,八方拜服。

唐高宗李治虽然在大唐的皇帝序列里并不出名,但这位帝王所缔造的功绩,并不逊色他的先人抑或是后辈。

皇帝很ok,但小公主却不是很ok。

《旧唐书》:时太平公主尚幼…又尝为(贺兰)敏之所逼。

太平公主六岁的时候,曾经到外祖母的家中省亲,结果却遭到了他的表兄贺兰敏之的强奸。

是的,大唐的公主,居然被皇室亲族强奸了。

比《琅琊榜》更跌宕,比《雍正王朝》更烧脑,这段历史凭什么?
(太平公主 形象)

这对大唐的皇族来说,是永远的污点。

但奇怪的是,大唐的管理层们,并不觉得这是一个污点。

昔日的唐高宗曾经泡过父亲唐太宗李世民的马子,这才有了武则天的明媒正娶,而不久之后的将来,又会有唐玄宗李隆基抢了自己儿子的女人。

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的男女关系似乎在大唐帝国已经习以为常,所以太平公主被表兄奸污一事,在唐帝国并未引起什么太大的波澜。

年幼的太平公主没有等来正义的伸张,反而等来了父亲和母亲息事宁人的态度。

家丑不可外扬,对皇帝来说,这事儿实在没有办法公平,公开,公正的处理。

倘若传扬出去,百官怎么议论,营销号又会怎么编排?

不行,实在是不行。

唐高宗李治的态度十分缓和,但作为母亲的武则天却觉得对女儿万分亏欠。

她明白在男人之间斡旋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她也知道被自己不喜欢的男人玷污了身子,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

她恨大唐,恨这个大唐伤害了自己的女儿。

比《琅琊榜》更跌宕,比《雍正王朝》更烧脑,这段历史凭什么?
(武则天 画像)

所以在仪凤四年,公元679年的时候,吐蕃使者来唐朝和亲,点名要娶走太平公主,武则天并没有同意。

武皇后的态度很明显,自己要把这个女儿,守护在自己的身边一辈子。

可谁又能守护谁一辈子呢?

每个人都只能陪对方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

对女儿永久的亏欠,让武则天想要给女儿促成一段完美的婚姻。

永隆二年,公元681年,太平公主大婚,嫁给了皇帝的外甥,薛绍。

出嫁那天,长安城人头攒动,灯火通明,盛况空前。

《新唐书》:自兴安门设燎相属,道樾为枯。

迎亲的仪仗队站满了整个长街,用以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树木。

幼年时饱受创伤的太平公主,就这么风风光光地嫁了出去。

在武皇后的眼里,这将是女儿最为幸福的结局。

但历史作弄,所谓的幸福结局,往往是悲剧的开端。

垂拱四年,公元668年,薛绍所在的宗室策划谋反,不料事情败露,全家遭到处斩,薛绍也获罪处死。

垂拱四年,这是一个风云动荡的年份。

唐高宗李治大行而去,龙驭上宾,早就领了便当,而皇帝身后的女人武则天,正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比《琅琊榜》更跌宕,比《雍正王朝》更烧脑,这段历史凭什么?
(唐高宗李治 画像)

这位曾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以及唐睿宗李旦的母亲的女人,一生实在是太过波澜壮阔了。

但再波澜壮阔的人生,也可以稍加概括,那就是:

这个在封建帝制时代之下,出身卑微的女性,通过自己一系列的雷霆手段,站上了权力的顶点。

她在一定程度上架空了自己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又通过政治清洗先后废黜了自己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帝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

颠倒乾坤自敢当,蛾眉岂必远朝堂?

爱人,亲人,朋友,敌人。

武则天战胜了所有的一切,此时的她,已经从当年那个懵懂无知的少女,成为了一个杀伐果断的女政治家。

所以面对薛家人的谋反,哪怕是自己女儿的丈夫,武则天也没有放过他。

当然了,我们的武则天同志管杀也管埋,弄死了薛绍之后,很快给太平公主另觅了一门亲事。

太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是武则天的侄子,武攸暨。

武攸暨是个老实人,他一心一意地爱着太平公主,但此时的太平公主,已经不是当年的俏佳人了。

比《琅琊榜》更跌宕,比《雍正王朝》更烧脑,这段历史凭什么?
(武攸暨 形象)

年幼时遭到亲族奸污的经历给太平公主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而自己唯一一段投入了感情的爱情,也在母亲武则天的政治清洗之下,分崩离析。

什么狗屁的大唐王朝?什么狗屁的大唐皇帝?

什么皇家的礼仪体统?什么全都是为我好?

武则天恨大唐,是因为大唐的男人们曾经伤害过她,利用过她,视她为掌上玩物,但大唐也成就了武则天。

而太平公主恨大唐,则是因为大唐从来没有给过她任何一丝的恩赐和温暖。

所以,太平公主变了。

她开始豢养男宠,和朝臣通奸,完完全全地沦为了一个放浪形骸的女人。

多年的痛苦经历需要释放,需要宣泄的出口,而只有掌握了权力,才能把这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全都凌驾在脚下。

事实证明,仇恨往往比爱更有力量。

因为爱是一种惯性,并且会随着时间而逐渐累积,但恨意却需要时刻提醒,时刻铭记。

不用学别人,自己的母亲武则天,就是最好的榜样。

但太平公主没有想着去击败武则天,因为她很明白,在母亲这样传奇的人物面前,自己如果要搞小动作,充其量只能当炮灰。

太平公主需要一个机会,一个翻身的机会,一个报仇雪恨的机会。

但在此之前,上天先给了李唐皇室的男人们一个机会。

封建帝制时代,男人是主场,而武则天成为女皇,当家做主,对李唐皇室的男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耻辱。

你武则天在皇位上颐指气使这么多年了,权也有了,瘾也过了,也该退休了吧?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李唐皇室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这位一生传奇的女政治家,终于迎来了落幕的时刻。

比《琅琊榜》更跌宕,比《雍正王朝》更烧脑,这段历史凭什么?
(神龙政变)

虽然武则天并非本篇文章的主角,但并不妨碍作者为她留下一句言简意赅的评论:

在史学界上,有一部分人时常拿武则天和慈禧相提并论,认为她们同属一类人。

慈禧固然也是权后,但和武则天却没什么可比性。

人们往往认为,武则天是一个背叛了唐高宗李治的女人,她僭越为帝,篡夺皇位,是个实打实的乱臣贼子,比享乐误国的慈禧太后好不到哪儿去。

但实际上,两者不能说完全一样,简直是毫不相干。

慈禧太后在后花园昏天黑地的看大戏的时候,武则天在深宫里昏天暗地的批奏折,而慈禧太后一顿饭要吃一百零八个菜的时候,武则天常常披星带月,日夜劳作,连一口饭也吃不上。

控鹤屠龙立纪纲,麟材凤质尽君囊。

是的,武则天很优秀,她证明了女性在封建时代也能散发出无可匹敌的光芒,她为大唐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存在。

武则天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一个醒目的感叹号,但太平公主的命运却要走向另一个极端。

武则天之后,唐中宗李显复位,而已经被仇恨和愤怒填满的太平公主,很快联合中宗的皇后韦氏,毒杀了皇帝。

大唐的男人对不起我,那我就要大唐的帝王为我陪葬!

而在除掉了中宗李显之后,太平公主又很快背离了韦后,转而联手了临淄王李隆基,将刚刚即位的幼帝李重茂拉下马,拥立了唐睿宗李旦。

比《琅琊榜》更跌宕,比《雍正王朝》更烧脑,这段历史凭什么?
(唐睿宗李旦 形象)

废立君王,鼓弄风云,太平公主俨然已经成为了大唐政坛的幕后推手。

而在睿宗李旦禅位于玄宗李隆基后,太平公主更是做了一件惊人之举,她起兵叛乱,要彻底荡平大唐!

她要让大唐的帝王跌落神坛!

她要这巍峨的帝国为她殉葬!

她要用李唐家族的鲜血来弥补自己过去的伤害!

她要坐拥这天下,然后再亲手摧毁它!

是的,太平公主从来没有在六岁时被人奸淫而无处伸张正义的风雨之夜中走出来。

生死?有什么关系?

冷漠的亲人,无情的政治,残酷的朝堂,这一切有什么好留恋的?

而现在,她明知道自己无力对抗玄宗李隆基,她还是毅然决然地开战了。

权力,是杀人的权力,皇位,是带血的皇位。

我太平公主要的不是天下,我要的,只是一个解脱。

生如夏花,却不绚烂,死如秋叶,无声无息。

或许,太平公主的一生,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

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太平公主谋反兵败,于家中自尽。

太平公主死了,但历史的权谋爱恨之争,却远远没有结束,如果读者朋友们意犹未尽,大可以在小说《长风落霞》中再次体会家国爱恨,政治权谋和儿女情长的故事。

比《琅琊榜》更跌宕,比《雍正王朝》更烧脑,这段历史凭什么?
这里,有冷酷无情的双面帝王柳禀世,一手是丰功伟业,一手则沾满了鲜血。

这里,有勇敢坚毅,心存大道的丘正峰,有凄苦身世,枉顾天下的岳端,有铮铮傲骨,但却被仇恨裹挟的杨世玄,多愁善感,乱世佳人的柳筱璇……

更有背负累累血债,一心想要推翻旧朝,别开天地,另造乾坤的郡主柳蓉霞。

天下大乱,国将不国,山河破碎,群雄割据。

用人的得与失,用权的道与路,真爱,仇恨,相聚,别离,家国,一幅幅,一幕幕,尽在这凄美壮丽的故事之中。

这是历史的风骨,也是历史的动人之处,在书中,你能体会到历史的无情,更会感受到,历史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