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聊斋:秀才游园逢佳人,找寻玉簪得功名,不忘前恩结美缘
新聊斋:商女湘云
承聊斋之志,谱静月新篇|颂古之情义,明今世德尚
泽州高平县有一个叫张彩的书生,他为人木讷,被称为“二木头”。
张彩家中贫困,自己只知道死读书,自打15岁中了秀才之后,考场上屡屡碰壁,他又不会下田种地,家中就越来越穷。
因为穷困,张彩一直无钱娶亲,在父母去世之后,他便卖掉了家中的房产,到了一处寺庙里面寄住,靠着帮人抄写文书勉强糊口。
一日,张彩外出散心,他来到镇子北边一处花圃,意外看到一位年轻女子在花丛中似乎在寻找什么东西。张彩便走了进去,他便主动询问女子在做什么,女子起身看到他进来,也没有害怕,还很大方地介绍自己。
故事:新聊斋:秀才游园逢佳人,找寻玉簪得功名,不忘前恩结美缘
女子叫湘云,是云州人,她经常随父亲外出经商,此番她跟着父亲来到泽州做生意,可自己在路过这里的时候,意外丢失了父亲给她买的玉簪。
张彩见状也没多说什么,就低下头在周围到处寻找,不一会儿他就找到了女子所说的玉簪。湘云见状非常高兴,连声道谢,她又问张彩的姓名,张彩也如实说了,湘云想要掏出钱送给他作为谢礼,张彩没有收,自己就转身离开了。
回到庙中,张彩脑中还是时不时想起湘云,湘云俏美的样貌,让他也不禁有些心动。想到这里,他又有些后悔,觉得自己没有进一步了解湘云的情况,就这么白白离开是有些蠢。
过了几天,张彩正在庙中写一篇碑文,忽然他看到湘云的影子,自己连忙出去寻找,果然看到湘云和一个丫鬟正一起来庙中上香,湘云见到张彩也是非常惊讶,张彩就把自己在庙中做事的事情告诉了湘云。
湘云听罢便说道:“之前公子帮我找到玉簪,我也一直担忧公子的恩情无法报答,如今你在庙中栖身,靠着写碑文也总共赚不到什么钱,很难有所作为。”
湘云略一思索,又说道:“家父在太原做生意的时候,也曾与晋王有一些交情,我愿意回去跟父亲说说,看看能不能让他去求晋王,为公子寻一个机会。”
故事:新聊斋:秀才游园逢佳人,找寻玉簪得功名,不忘前恩结美缘
张彩听罢非常高兴,可又觉得这份恩情实在太重了,他不敢接受,湘云却没考虑这些,她辞别了张彩,回到家中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
她的父亲听完,也没觉得这是什么大事,于是就找了个机会,到太原府找到晋王。晋王在山西非常有权势,也受到皇帝的信任,他曾经为晋王修建王府出了大力,这点小事晋王也没有拒绝。
于是晋王就写了封荐书,给即将负责科举的主考官们。这些人见晋王有吩咐,自然就满口应承。事情办妥之后,湘云便找到了张彩,把这件好事告诉了他。
张彩高兴之余,又有些担忧,湘云看出了他的心思,便说道:“我与公子交往这几日,发现公子并不善交际,公子满腹经纶,却只能在庙中度日,并不是自己的才能不够,而是有些东西,是书本上无法学到的。”
张彩听完也非常佩服湘云的见识,湘云就提出让张彩跟着自己一家去一些地方走走转转,张彩也欣然应允,他心里越发喜欢湘云,只是一直说不出口。【文推网 wentuifa.com】
故事:新聊斋:秀才游园逢佳人,找寻玉簪得功名,不忘前恩结美缘
就这样张彩跟着湘云一家,在各地经商,湘云虽然并不会出面做生意,但能言善辩,精通人情世故,她就充当了张彩的老师。一路张彩也不断跟她学习,还观察他们与人做生意的言辞,渐渐张彩也不再像之前一样木讷了。
等到年末,张彩辞别了湘云一家,到京城备考,临行前湘云也为他送行,张彩心里非常不舍,于是就把自己的心意写在了信中,走之前偷偷递给了湘云。
到了京城之后,张彩也更加刻苦读书,他也深知交际的重要性,于是他按照湘云的吩咐,用湘云送给他的一些钱财去购买了很多礼品,四处拜访京城中的一些名士官员。不久后,张彩不仅中了举人,隔年还顺利中了进士。
此时京城中户部尚书非常欣赏张彩的文章,他便有意提携张彩,想要把女儿嫁给张彩,可张彩一心想着湘云,便主动推辞。
(图片来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张彩这件事得罪了户部尚书,自己只是被放到了山西一偏僻小县做县令。
可他心里并未灰心,在他前往山西赴任的时候,也派人去四处寻找湘云的踪迹,可一直都没有消息,这让张彩有些失望。没想到就在他一行到了山西,看到湘云正在路口等着自己。看到张彩到来,湘云也是红着脸一时说不出话。
故事:新聊斋:秀才游园逢佳人,找寻玉簪得功名,不忘前恩结美缘
张彩急忙下马跑了过去,他一把抱住湘云,把自己这些年的思念和爱恋都说了出来。湘云也非常高兴,原来她看到张彩写给自己的信件之后,也是非常欣慰,心中便决定要等张彩,期间父亲曾为她找了几门亲事,她都坚决推辞了。
后来她打听到张彩拒绝娶户部尚书的女儿,心中更加高兴,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于是她就立即去张彩的必经之路等他。
张彩随即就同湘云一起去拜见湘云的父亲,一边送上厚礼感谢他,一边主动向他提亲。湘云的父亲一开始还有些犹豫,觉得张彩官小,但湘云态度非常坚决,于是他就同意了。
就这样湘云终于嫁给了张彩,俩人过得也非常幸福,过了几年,张彩由于在地方的政绩非常好,很快就被调入京城做官,后来入翰林院做了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