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富商城里买宅院,却被猴子霸占,道长:你回老家看看去
商人郑俭四十五岁,清朝乾隆年间嘉定府峨眉县人氏,后来随父在成都府定居,妻子王氏生的长子郑峰,妾室刘氏生的次子郑源,另有三个女儿。
郑俭父母已经离世,儿子都已经结婚生子,女儿已经嫁人,由于家里人口众多,再加上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就买了一座大宅院。
宅子非常不错,原主人是大户人家,后来赶赴京城任职,举家迁到京城,宅子就卖给了郑俭,总共花费白银一万二千两。
郑俭安排人将宅子重新做了修整,选择了良辰吉日,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搬了进去,还办了酒席,亲戚朋友,有往来的客户都请了过来,好不热闹。
可是住进去的当晚,这宅子就发生了奇怪的事情,偌大的宅院竟然被一群猴子给霸占了,让一家人苦不堪言,最后一位云游的道长的一番话,才让郑俭幡然醒悟。
那天傍晚,一家人正准备吃饭,忽然,从屋梁上掉下沙子,土块,将好好的一桌饭菜弄得没法吃,抬头一看,一只猴子冲众人龇牙咧嘴,然后飞了出去。
郑俭是气急败坏,刚想命令仆人去追赶,妻子王氏说:“老爷,算了吧,咱们刚搬进来,何必动怒呢?想必猴子也是贪玩,跑到咱家,说不定是来贺喜的呢,只是方式特别了点,我这就安排下人重新做饭菜。”
众人都这么劝郑俭,郑俭也就算了,王氏赶紧叮嘱管家去厨房重新安排晚餐。
忽然,厨房传来尖叫声,一个丫鬟慌慌张张地跑了出来,说道:“禀告老爷,夫人,不好了,厨房好几只猴子,把那些菜,还有做菜用的瓶瓶罐罐,都打烂了,我们去时,猴子都跑了,一时半会做不出饭菜了。”
众人去到厨房一看,确实是乱七八糟,而且还有肮脏之物,令人作呕。
郑俭大怒道:“我们这是闹市区,我以为一只迷路的野猴闹闹,也就罢了,怎么厨房会有这么多野猴?赶紧把门关好,丫鬟仆人都精神这点,守着灶台熬点粥算了,我累了,粥好了给我端到房里来。”
众人见郑老爷这么做,也都纷纷效仿。
可是粥煮好了,各自房里的丫鬟,都将粥端到主人的房里,不多时房间里都发出了尖叫声,众人都跑到了院子里,郑俭说:“这该死的猴子,我刚想吃饭,被猴子扔来了石头,砸碎了我的碗,粥都溅到我的脸上了,烫的不行。”
众人也都这么说,除了小少爷郑源和妻子孙氏说屋里并没有发现什么猴子,众人都觉得很奇怪,这粥也不喝了,饿一顿就饿一顿吧,早点休息。
众人刚躺下没多久,郑俭迷迷糊糊刚睡着,他就被猴子扔的树枝给弄醒,气得是暴跳如雷,大少爷的房间也是如此,小少爷平安无事。
众人吃早饭的时候都十分担心,好在并无异常,吃罢早饭,郑俭和两个儿子,去铺子转转,郑俭去城中的绸缎庄,郑峰去城西的当铺,郑源去城东的米铺。
郑俭刚到店门口,掌柜的哆哆嗦嗦地跑了过来说:“老爷,不好了,昨晚店铺关门上锁,好好的,刚进去,里面的绸缎被毁了不少,还有给人做的旗袍,也有损毁,这可咋办?”
郑俭进去一看,桌上有猴子的脚印,郑俭怒气冲天:“这死猴子,和我们家干上了?”
这时管家连忙到郑俭跟前说:“老爷,我听说宅子如果被木匠用了方术,会让人家宅不宁,何不找修房子的木匠来问问?”
修建宅院的领头的木匠被喊了过来,他对天发誓,并没有做过任何手脚,还喊来其他木匠一起来作证,管家又对郑俭说:“老爷,他们自己肯定说没事,不如另请旁人来看?”
郑俭同意了,请了城里最德高望重,品行端正的人来到家里,木匠在家里每个角落都仔细检查一遍,说万无一失,绝对没问题,可是他们的午饭还是被打扰了,晚饭也没吃成。
那猴子来无影去无踪,根本没办法捉住,再看房间,蚊帐,床单,被褥,还有房里的肮脏之物,根本没办法休息,旧宅已经卖了,无奈之下只好去住客栈,那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他们在客栈吃住倒是没问题,但是店铺损失很大,绸缎庄的绸缎,当铺的古董,可就是小少爷的米铺完好无损。
城里的人见郑俭一家人买的大宅不住,跑去住客栈,店铺的生意也没法做,就纷纷议论,主要有两个说法,一种是郑俭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二种是郑俭刻薄小儿子,小儿子要争家产,将大哥赶出去。
可是郑俭扪心自问,并没有做过任何坏事,平时还乐于助人,收下的伙计好多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两个儿子平时也是兄友弟恭,并没有发生争吵,自己对两个儿子也是一碗水端平,并不偏心。
管家又说要不要请风水先生来看看?郑俭说:“这个宅子原来的主人在京城做官,大儿子,小儿子都是进士出生,也在做官,二儿子在京城做生意,这样的宅院风水有问题?”
可是郑俭架不住管家一通劝说,就同意了,风水先生说这宅子风水绝佳,旺财旺子孙后代,可是为什么家里就有这么多猴子,而且是在闹市区 ,郑俭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管家又出了个歪主意,他说:“既然我们这些仆人没办法抓住猴子,何不去山里请些猎户过来?到时候见一个杀一个,看能有多猴子。”
郑俭说:“算了,猴子也是性命,让猎户来捕杀,太过残忍,到时候宅子里到处溅的是血,那怎么住人,到时候还真的成凶宅了。”
王氏旁边也这么说,管家只好退了出去,王氏想了想,开始对郑俭吹耳旁风,她说:
“老爷,有句话,我憋在心里很久了,今天是不吐不快,平日里我和刘氏情同姐妹,一起伺候老爷,但是家里闹猴子这个事情,为什么刘氏和郑源的屋里还有他管理的铺子平安无事?
我并不是故意说刘氏的坏话,但这个事情太蹊跷了,莫非真的如传言所说,是郑源请了高人,操纵猴子来捣乱,想独霸家产?”
郑俭生气地说:“郑源大小就聪明懂事,和他大哥郑峰相处得很好,从来没有这种想法,家中还有铺子里面的大小事情,账目都会拿给我还有郑峰过目的,猴子的事情已经闹得鸡犬不宁了,你就不要再闹了。”
话虽如此,但是郑俭架不住王氏天天这么说,最后着急上火,心烦意乱的郑俭说:“要不这样吧,让郑源去他妻子的娘家那边去吧,那里也有我们的生意,就说让他去打理。”
第二天,郑俭叫来小儿子郑源,和他说明了情况,郑源也没多说,带着妻儿就去了妻子娘家峨眉县。
没成想,这招还真管用,郑源走的时候,据说有只猴子跟着他的马车跑了很远的路,而郑源走后,看家护院的仆人说,家中一只猴子都没出现过。
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搬回了家,总算可以吃上家里的饭菜,睡上安稳的觉,这王氏又开始吹耳旁风,说果然是郑源用得诡计,还说以后让郑源在峨眉县住着别回来了。
可是郑俭不愿意,毕竟那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出去一阵子还可以,时间长了就很想儿子,还有自己的孙子,但是王氏坚持不让郑源回来。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家宅安宁,生意兴隆,郑俭也不再那么思念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了,可是郑源想念自己的父亲,还有母亲刘氏,就写信说想回来,刘氏知道后,苦苦劝老爷郑俭。
郑俭表示同意,但王氏坚决反对。就在当晚,猴子又来了,而且比以前闹得更凶。
郑俭十分苦恼,不让郑源回来也不是,让他回来也不是。
那天,郑俭心情愁烦,去街上闲逛散心,忽然一位道长拦住了去路,说道:“无量天尊,这位兄台看上去心情愁烦,莫非是遇到难事了?贫道愿意为你解忧。”
郑俭赶忙施礼,但他多了个心眼,怕遇到骗子,就说:“道长可知道我为何烦忧?”
道长说:“乔迁新居心愉悦,不料神猴来贺喜。”
郑俭大吃一惊,不过他想了想,自己家的事情可以说人尽皆知,道长知道并不稀奇,道长看郑俭好似不相信自己,道长说出了猴子闹宅院的细节,仿佛亲身经历一般。
郑俭震惊,因为这些事情,叮嘱过家人和丫鬟仆人从未对外透露过,外人只知道他家里闹猴子,但具体细节,外人是不知道的,可是郑俭还是觉得不相信,也许是有人透露出去。
道长见郑俭低头沉思,道长又说道:“山娃认父忘养亲,神猴报恩来提醒。”
道长说完这句话,忽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临走时说了句”回老家看看吧”,留下郑俭傻傻地站在那里,忍不住泪流满面,山娃是自己的小名,这城里除了自己,无人可知。
原来郑俭有段特殊的经历,他的亲生父亲早年就是做小生意的,娶的妻子是富家千金,为人彪悍,只是结婚后,连续生了三个女儿,就没在怀孕。
郑俭父亲靠着岳父的支持,把生意做得很大,岳父岳母在的时候,他不敢对妻子怎么样,做人规规矩矩,但是岳父岳母离世后,就想起偌大家产无人继承,想纳妾。
但是郑俭父亲的妻子是坚决不同意,说宁愿招上门女婿,也不会同意他纳妾,后来郑俭的父亲一方面不满意妻子的彪悍,另一方面考虑到家产的继承,他在外面做生意时,结识了红尘女子。
那个女人就是郑俭的母亲,郑俭出生后是个男孩,郑俭的父亲十分高兴,想等想等孩子长大后,再接母子二人回府,可是被郑俭父亲的妻子知道了。
郑俭父亲的妻子大怒,差人秘密解决此事,不想这个事情被郑俭的母亲知道,她以为是郑俭的父亲怕自己的妻子,派人来解决自己,她担心郑俭的安危。
就把刚满六个月的郑俭,托付给自己的远房亲戚也就是郑俭的养父母,郑俭母亲投河自尽,临走前对郑俭养父母说:“就让他做个普通人,不要认父亲。”
郑俭的养父母当时年近三十,养父在山脚下的船夫,姓王,渡人过河为生,闲事捕鱼,结婚十几年都没孩子,他们把郑俭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来养,取名王俭,小名山娃。
郑俭小时候虽然清苦,但养父母并没有亏待他。没过两年,郑俭的养父母生了个女儿,一家四口更是其乐融融。
郑俭十五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不过他并没有声张,也没有责怪养父母瞒着自己,反而很高兴。
因为他从小就喜欢自己的妹妹,只是那个时候觉得是亲妹妹,并没有往哪方面想,当得知自己和妹妹没有血缘关系后,便和养父母提出和妹妹成亲。
郑俭的养父母觉得这也没什么问题,可是郑俭的妹妹坚决不同意,一方面他一直把郑俭当作亲哥哥一样看待,另一方面她有自己喜欢的人,是同村青梅竹马长大的后生。
郑俭以为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养父母发话,自己的婚事就能成,可是养父母并没有替自己说好话,反而将妹妹嫁给了那个后生。
郑俭觉得养父母还是偏爱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气之下跑去了县城,找不到事情做,只好流落街头,而那是郑俭的父亲的妻子已经去世,郑俭的父亲派人四处寻找郑俭。
他们终于在街头找到了郑俭,郑俭开始不愿意认父亲,觉得父亲对亲生母亲太狠,但是郑俭的父亲说一切不是他的主使,是自己妻子的作为,郑俭这才认了父亲。
后来郑俭的父亲对外说,郑俭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儿子,并且举家迁往成都定居,教郑俭做生意,郑俭很聪明,很快就对生意的事情了如指掌,渐渐的接管了家里的生意。
可是郑俭发现自己的身份变化后,不愿意见自己的养父母,一来还是有些生气,二来是怕自己亲生母亲的身份暴露,影响自己的声誉,所以一只没去看望过养父母。
后来觉得于心不忍,毕竟养父母养了自己十几年,而且自己已经成家立业,有了儿女和孙辈,就打发管家悄悄地给养父母送些银两,叮嘱管家不要暴露身份。
郑俭听道长这么一说,心里是五味杂陈,思来想去,想起儿时的种种,觉得自己愧对养父母,于是决定以去峨眉县看望自己小儿子和孙子为理由,去县里乡下探望自己养父母。
到了养父母家门口,已经是泪流满面,可是他发现养父母家门口停了辆马车,一打听才知道,是自己小儿子郑源一家三口在养父母家中。
他觉得十分蹊跷,就在村口等郑源返回,不多时,郑源一家三口返回县城,郑俭拦住去路,郑源十分吃惊,还没等他询问,郑俭说:“你们为何去看望一个船夫?”
(图片来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郑源的妻子说:
“爹爹,他们对我有恩,我嫁给相公之前,一次去野外踏青,掉进河里,丫鬟不会游泳,急得大喊,是船夫王爷爷救了我,我感念他的救命之恩,常来看望他和奶奶。
后来我嫁给相公,我也会叮嘱家里日有空来看望他们,最近我们回到县城打理生意,见一切打理妥当,就带着相公常来来看望二位老人,爹爹,你为何在此?”
郑俭羞愧难当,也不想再隐瞒了,就说:“你们随我再去趟二老家中吧,自然知晓。”
郑俭带着郑源一家人来到养父母家中,此时养父母已经年过七旬,但郑俭一眼认出,只是他养父母,不太认得郑俭,毕竟几十年没见面,从孩子变成了中老年人,而且富贵人家打扮。
郑俭忽然跪倒在地,哭到:“爹,娘,孩儿山娃不孝,负气出走,不思报恩,还请你们原谅。”
二老闻听此言,老泪纵横,养母说:“儿啊,可想死我们了,那日你走后,我们四处寻找,后来听说你和你爹相认了,我们替你高兴,也不好再去找你,回来就好啊。”
养父说:“儿啊,起来吧,我带你走走,几十年没回来了,很多地方还是没什么变化,那河,那山,那水还是老样子的。”
郑俭起身,搀扶着养父,准备一起出去走走,忽然,一只老猴子来到家里,就像是来自己家一样,悠闲自得,郑俭一眼认出,就是经常和自己作对的那只。
郑俭没敢说猴子闹宅院的事情,忙问道:“爹,娘,家里怎么多了一只老猴子?”
养母说:
“这大概有几年了,那天我在院子里择菜,忽然它就来了,浑身是伤,感觉快要死了,你爹说估计是山上的猴子,选了新猴王,这只猴子被打败了,逃下山了。
我们把它送到郎中家里医治,后来养在家里,它养好伤后,放它上山,它也不去。平日里,我没什么事情,就念念经,这猴子开始还挺闹腾,后来坐在我旁边很安静。”
郑俭听到这里,大致明白为什么家里闹猴子,为什么小儿子郑源一家人没任何影响,想必是老猴子天天跟着母亲听她念经,有了灵性,父母年纪大了念叨和思念自己,猴子在这么闹,是想让自己回来看父母啊。
郑俭和妹妹相见后,往事已经烟消云散,郑俭知道自己给的银两是可以让父母衣食无忧,但平日里未曾在身旁尽孝,还是靠妹妹来照顾。
于是郑俭决定,将父母接到成都和自己一起住,也给妹妹一家人在成都安排了住处和做起了小生意,后来他家宅平安,家庭和睦,生意兴隆,家里更多了欢声笑语。
而那只老猴子,见郑俭将养父母接了过去,自己则进入山中,再也没人见到过。
(故事完)
笔者说:
郑俭从身世来看,是可怜人,他获知真实身世后并没有离开,可见还是有一片孝心,但因为儿女私情,负气出走,与亲生父亲相认,也正是因为自己的身世,未曾来探望养父母。
猴王相争,自然规律,无法改变,所幸斗败的猴王被郑俭养父母所救,相伴在他们身边,每日听郑俭养母念经,有了灵性,知恩图报,用了手段让郑俭与养父母团聚,令人感慨不已。
亲生父母也好,养父母也罢,养育之恩大于天,不是靠钱和物可以偿还的,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和陪伴才可以报答养育之恩,猴子都明白的道理,我们更加应该明白和奉行,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