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老汉大义灭亲,没想到儿子变成了豹子,豹子:奉命除凶
唐太宗贞观年间,山脚下住着一户姓陶的人家,只有父子两人相依为命。姓陶的30岁上死了妻子,那时儿子讨财儿才10岁出头,为了不让儿子受委屈,姓陶的决定不续弦,独自把儿子拉扯成人。
有可能是平时太娇惯了,也有可能是儿子长期缺乏母爱,讨财儿长大后,脾气暴躁,一意孤行,而且好吃懒做。一旦姓陶的教育几句,讨财儿就大发雷霆,甚至卷起袖子要打当爹的。姓陶的没想到养出这么一个逆子,欲哭无泪,只好认命。
这一天,姓陶的赶集,忽然听到一个惊天的消息,小镇上的大善人一家五口人全部被杀,钱财被抢劫一空,官差调查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蛛丝马迹。姓陶的震惊不已,世上最不应被害的就是大善人一家,大善人做过无数好事,好多穷苦之人都得到过他的救助,就连姓陶的,也得到过大善人的帮助。
那还是8年前的事情,妻子刚死不久,儿子讨财儿生病了,姓陶的手头无钱抓药,跑到药店里赊药,被药店伙计推搡了出去。此时恰好大善人路过,掏出钱来为姓陶的买了药,还送给他500文钱,叮嘱姓陶的要是没钱抓药了,就去找他。
后来,姓陶的积攒了钱,找到大善人家里还钱,大善人没有要,让他买好吃的给孩子补身子,感动得姓陶的热泪盈眶,从此牢记大善人的恩情。
真是好人不长命啊,也不知道是哪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为了钱竟然害了大善人一家,天理难容啊!姓陶的跑到大善人灵前哭了一场,心情郁闷地往家里走去。
一路上,姓姚的想着大善人一家的惨死,猜测凶手是谁?猜来猜去,他怀疑到了儿子讨财儿的身上。这几天,讨财儿手头阔绰了起来,买回来不少鸡鸭鱼肉,顿顿喝得烂醉如泥,他询问儿子哪来的钱?却被儿子呵斥了一顿。
这时,姓陶的又想起一事,前几天,他半夜里起来小解,看见讨财儿扛着一个包裹,慌慌张张地回来。他询问包里是什么?讨财儿说是新买回来的一床被褥,可是,也没见他换新被褥啊。他算了算那一天的日期,不由得大惊失色,正是大善人遇害的那一天。事情不可能那么巧合,一定是讨财儿杀了大善人。
回到家里,讨财儿不在,姓陶的就在儿子的卧室里翻找,发现墙壁上有一块砖松动了,撬开一看,里面藏着一个包袱,包着许多金银。他顿时老泪纵横,想不到儿子真的是凶手。
到了晚上,姓陶的烧了一桌好菜,拿出一坛窖藏的好酒,爷俩畅饮起来。姓姚的殷勤劝酒,连逼带劝,把讨财儿灌醉了。讨财儿连衣服也没有脱,躺在床上鼾声如雷。
姓陶的叹息一声,拿出绳子,将讨财儿五花大绑了起来,他要大义灭亲,把儿子送到官府里问罪。不过,在送官之前,他要审问明白。
他转身到厨房里舀来一瓢冷水,进到房间,不由得愣住了,只见床上捆着一头金钱豹。他颤抖着手,把冷水泼向金钱豹。金钱豹一个激灵,醒了过来,瞬间变成了讨财儿。
姓陶的厉声询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讨财儿说道:“恩人,你还记得20多年前搭救的小豹子吗?我就是啊!”
姓陶的顿时想起了往事,那时候,他还没有结婚,有一天上山打柴,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头小豹子,身上中了一箭,奄奄一息,于是带回来救治。等到小豹子伤愈后,就把它放归山林了。
金钱豹变成的讨财儿说:“讨财儿害死了大善人一家,人神共愤,山神命我今天咬死了他。可是,我想到你从此后无依无靠,就变成了他的模样,来奉养你。”
姓陶的点点头,解开绳索说:“我能自食其力,能照顾好自己,如今你的身份被揭开,不易待在人间,你走吧。”讨财儿变成豹子,消失在夜幕里。
天亮后,姓陶的拿出墙壁里的金银,到官府自首,官差在山上找到了讨财儿的尸首,县令将他当堂释放了。姓陶的回到家里,觉得养儿如此,无颜见人,一把火烧了房屋,葬身在火海里。
父母养育儿女不容易,都盼望儿女有出息,儿女有出息了,父母脸上有光。人人都要当儿女,人人也都要当父母,无论当儿女还是当父母,都要一心向善,千万不要误入歧途,伤及家人之心。本故事采用了荒诞的笔法,在于借事喻理,劝喻世人,与封建迷信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