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男子回到家中,妻子大惊:你已死多年了
北宋时期,在天津有个书生姓赵,名叫赵永光,满腹经纶,才华出众。
可是,他屡试不第,原因奇特。
第一年去科考,由于他的名字犯了皇上(赵光义)的禁忌,竟然被取消了考试资格。
满腹才华没有用武之地,赵永光忿忿不平,又敢怒不敢言,十分憋屈地打算回家。
一个考官姓杜,看过他的文章,十分爱惜人才,指点他回家改个名字,明年继续科考。
赵永光依照指点,就回家继续复习了一年,感觉文章又精进了不少,信心满满地去应试,改名赵永明。
可谁知,这次竟然因为文章写得入木三分,针砭时弊,对当今执政朝廷大加鞭挞,触了皇上的霉头。
还弄个论国之赋税征收不合理十条,你倒是写得痛快了,可这不是反朝廷吗?
一些溜须拍马的贪官污吏,马上上纲上线,把赵永明踩得死死的,直接不许他继续科考了。这他要是上来佐政,还能有他们好果子吃么?
尽管,有刚正不阿的忠臣杜翰林站出来说话,说治理国家,就要有这样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人,可是,风向一边倒,终究没有保住这赵永明。
杜翰林感叹到,远忠臣,近小人,我朝将不久矣!
然后他暗中把赵永明留在身边,讲述为他在朝廷上争取的过程。
赵永明一口血喷出,就人事不省了,他想不到自己十年寒窗,一身报复,想要为朝廷做事,想要大展宏图,如今就这样被朝廷封杀了!
他一股火病倒了,这期间,杜翰林为他请医诊病,帮他煎汤熬药。
可谓尽心尽力,只希望这么个奇才不要就这么陨落。
就这样,两人成了莫逆之交,杜翰林的小儿子5岁,他希望赵永明教他读书,有这么一位饱读诗书的老师辅导,日后孩子一定错不了。
可是,赵永明的身体还是没好,只教了几天,他身子骨就越来越虚弱,眼看不久人世了。
见此情景,杜翰林就派人把他送回老家了,洒泪惜别。
到了老家,赵永明已经奄奄一息,妻子扑上去大哭,十指望丈夫能功成名就,自己也跟着享点清福,谁知却送回一个濒死之人,天妒英才呀!
不知过了多久,赵永明想到这一辈子,自己过得好失败,妻子没和自己享一天福,平生也就只有杜翰林一个知音。
忽然,他又想起,自己不是给杜翰林的儿子做教师么?怎么回家了呢?
看着远去的轿子,他起身跟着跑了过去,他感觉身体很轻,很快就追上了那顶轿子,坐了上去。
到了京城,杜翰林惊讶,这赵永明如何又跟了回来。
赵永明说,他是为了报恩,他要教小少爷。
就这样,他每天除了教学还是教学,倾尽自己的所有,去教导这个孩子。
奇怪的是,他的私生活不许任何人过问,也不和任何人说起,他的生活中只有一件事:教书。
果然,杜翰林的小儿子杜贺,不到十岁就崭露头角,他的文章犀利,文风酷似赵永明。当然这些也只有杜翰林知道,他同时还要引导儿子,不能再落下个反朝廷的把柄。
杜贺15岁时,高中状元,赵永明得知这一消息,终于仰天大笑!
第一,他报了杜翰林的恩,第二,他的得意门生终于金榜题名高中状元,遂了他的心愿。
他也没和杜家人告别,就回家了。
回到家里一看,房子破败不堪,残垣断壁,荒草丛生。他推门进入,妻子已经苍老好多,头发焦枯,面容憔悴。
一见赵永明回来,大惊失色!
“你!你怎么回来?”
“我干嘛不回来?这是我家!”
“可!可是!你,你已经死了十年了!不信你看,因为没钱!你的棺椁一直没入殓,就在下屋放着!”
赵永明顺着妻子手指的方向一看,果然,一个破旧的棺材放在那里,踉跄走过去,发现棺材里的只有白骨一堆。
他瞬间扑倒,没了生息,不见了影踪。
妻子这才知道这是他的魂魄回来了,又大哭了一阵。
再说,京城里杜家,杜贺正要请老师参加他的状元宴,却四处找不到人。
家人们都奇怪他为啥出出进进一个空了很多年的房屋
他说,那是他恩师的卧房。
家人们面面相觑,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杜贺觉得奇怪,说:
“你们不知道赵先生教了我十年吗?刘妈,你不是每天送饭来这里?”
“少爷,那个赵先生,不就教了你几天就病倒了?然后被老爷送回老家了呀!”
“怎么会!他回家看看又回来了,此后又教了10年呢!”
刘妈摸了摸杜贺的头:“少爷也没发烧呀?怎么说起胡话来?你不是一直一个人在温书吗?也不许别人进你的书房!”
“是先生他说不要别人来影响我们!你不是每天都送饭给我们吗?”杜贺急了。
刘妈想了想:
“我是送饭到你书房,每天你都要两份,老爷说你读书累,让你多吃,可每次你都剩一份。”
“哪有!先生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都吃得干干净净,他也是!”
刘妈懵了,这时,杜翰林听到吵闹声也过来询问,听两人的话并不意外。
他也看到赵永明教儿子的,只是此后赵先生深居简出,不与外人接触。
听刘妈说只看见儿子一个人在温书,那就奇怪了。他好像想起了什么,又问刘妈:
“你始终没见过赵先生?”
(图片来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没有!我也不敢多问,小少爷也不说,记得有一次,我拿走剩的那份饭菜,我心想这么好的饭菜剩了可惜,我就尝了下,那饭好像变成了生米,菜都没了香味,变得象柴禾一样,我总以为自己做的饭菜不好。”
“那您别说了,再去备些酒菜来,要上好的。”
杜翰林忽然想起什么似的。
赵妈没多一会提来一个食盒,里面都是上好酒菜,香气四溢。
杜翰林让杜贺焚香祷告一番,然后请老师喝酒,可是,过了一下午,酒菜香依旧在,并没有什么改变。
杜翰林对儿子说:“我们赶紧去你恩师的家!”
杜贺也不知道父亲要搞什么,就随他去了,一行人快马加鞭到了天津,找到赵永明的家,却发现家里只有赵永明憔悴的妻子,房间里还停着一口破烂的棺材。
赵氏听闻来人的身份也是大吃一惊!
她把前几天的事情一说,众人大骇,闻所未闻。
这么多年来,果然是赵永明的魂魄不散,为了报杜翰林的知遇之恩,竟然把满腹才学都教授给了他的儿子!
等杜贺功成名就后,他才魂归故里……
杜翰林父子赶紧八拜九叩,花重金把赵永明厚葬了。
杜贺还不肯走,在恩师的坟墓旁盖了间小庙,供奉恩师的牌位,为其守孝三年,方才赴任。果然他的博学得到重用,成了赫赫有名的大儒。
后来,这赵永明小庙的香火不断,凡是家中有学生的都来求拜,说是这里是文殊菩下凡,能保佑学生们都考取个功名。
有诗云:
满腹经纶未得施,此恨深深世不知。幸有杜翁相眷顾,此恩欲报病难辞。待我还乡扔瘦骨,重归杜府做人师。令郎金榜题名日,便是魂归故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