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机械师的永乐风云(32-34章)

第三十二章 归航再遇残匪扰,铁船双姝定风波

永乐二十二年秋,“鲸波号” 载着灭蝗成果与哈烈国的友好盟约,从西域港口启航归乡。船过印度洋时,海面突然飘来三艘破损的海盗船 —— 竟是上次被击溃的海盗残余,为首的独眼海盗举着弯刀嘶吼:“把你们的铁船技术交出来,不然别怪老子烧了你们的船!”

姜炎站在甲板上,指尖摩挲着咸宁公主新缝的羊毛护腕,目光扫过船舷新加装的 “蒸汽连发火炮”—— 这是永安公主在哈烈国时改良的,能连续发射三枚炮弹,射程达一千五百步。“阿福,把双准罗盘调到‘风暴模式’,西域信风要变向了,咱们借风势绕到海盗船侧后!” 他话音未落,永安公主已抱着炮位测算图奔来:“姜炎哥,按星象算,半个时辰后风向会转北,咱们现在调整船身,等风一转就能侧击他们的弹药舱!”

海盗见 “鲸波号” 不逃反迎,立刻开炮。一颗炮弹擦着船桅落下,溅起的火星点燃了甲板上的麻绳。咸宁公主提着水桶冲过来,身后跟着哈烈国送来的护卫 —— 她早把草药箱换成了灭火工具,指挥众人用浸湿的帆布盖灭火苗:“大家别慌!船舷有钢板护甲,炮弹打不穿!” 说话间,她瞥见一名年轻工匠被弹片划伤手臂,立刻拉着他蹲在锅炉旁,用温热的金银花膏快速包扎:“忍忍,这药能止血,回去给你煮红糖粥补身子。”

风势如期转北,姜炎下令开炮。蒸汽连发火炮 “砰砰砰” 三声巨响,三枚炮弹精准击中海盗船的弹药舱,浓烟瞬间腾起。独眼海盗还想驾船冲撞,永安公主突然指着海面:“姜炎哥,你看!他们的船底在漏水 —— 上次咱们打坏的舵机没修好,现在进水更快了!” 姜炎立刻让工匠启动船侧的 “蒸汽助推器”,“鲸波号” 如离弦之箭般绕到海盗船前方,放下救生筏:“放下武器,饶你们不死!”

海盗见大势已去,纷纷跳上救生筏。清理战场时,永安公主蹲在炮旁,用布擦拭炮管上的硝烟:“这次的连发火炮真好用,就是后坐力有点大,下次得加个弹簧缓冲。” 咸宁公主则端来刚煮好的姜汤,递给姜炎一碗:“你刚才站在甲板上太危险了,以后不许离炮位那么近。” 姜炎接过姜汤,看着两位公主眼底的关切,笑着将两人的手攥在掌心:“有你们在,再大的危险都不怕。”

归航抵达苏州港时,码头早已挤满了人 —— 朱棣派太子亲自来迎,身后跟着老张、阿福和学院的学生。老张捧着新锻打的锅炉模型:“姜大人,您走后咱们把锅炉改得更省煤,学院的学生都能独立造了!” 阿福则递上一张地图:“这是北方学生画的,省柴灶已经推广到宣府,冬天百姓再也不用砍那么多柴了!” 姜炎看着眼前的景象,知道自己的技术传承,终于扎下了根。

第三十三章 学院桃李满天下,民生技术暖万家

永乐二十三年春,大明技术学院迎来了第二批结业生 —— 不仅有大明各地的青年,还有来自南洋浡泥国、西域哈烈国的留学生。结业礼当天,学院操场上摆满了学生的发明:有能自动筛粮的蒸汽碾米机,有适合北方寒冷地区的保温灌溉管,还有阿隆(浡泥国留学生)带来的竹制蒸汽抽水机改良版,“用当地的竹子和棕榈叶做零件,百姓花半个时辰就能装好。”

姜炎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朝气蓬勃的面孔,想起自己初到京城时的模样:“你们带着技术回去,要记住 —— 技术不是用来炫耀的,是用来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江南的学生,多帮着丝绸坊改进织布机;北方的学生,把保温灌溉管教给种麦子的农户;阿隆,你回去后要好好教百姓种耐旱稻种,咱们大明和南洋永远是朋友。”

咸宁公主给每个学生递上一本《民生医护全书》,里面新增了西域草药的用法:“这是在哈烈国整理的,黄芩能治热病,沙棘能补气血,你们遇到百姓生病,就按上面的法子来。” 永安公主则给每人发了一枚小巧的 “迷你罗盘”,“这是按双准罗盘改的,巴掌大方便携带,不管去多远的地方,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结业礼后,三人回到苏州的园林。园子里的蒸汽煮茶炉正冒着轻烟,咸宁公主坐在亭子里,教绣坊的姑娘们用蒸汽熨斗烫丝绸 —— 这是她和姜炎一起改的,用小锅炉产生的蒸汽烫衣服,又快又平整。王翠儿拿着刚织好的丝绸过来,上面绣着 “鲸波号” 和蒸汽灌溉机:“姜大人,现在绣坊用了您改的蒸汽织布机,一天能织三匹布,姑娘们再也不用熬夜了!”

永安公主则趴在石桌上,画着新一代远洋蒸汽船的图纸:“这次要加个冷藏舱,用冰块和隔热棉做保温,能放新鲜的水果和肉,远航时大家就能吃到不腐坏的食物了。” 姜炎凑过去,指着图纸上的尾舵:“再加个手动备用舵,万一蒸汽出故障,也能控制方向。” 两人头挨着头讨论,咸宁公主端来刚烤好的青团,笑着说:“先吃点东西,不然一会儿又该饿肚子了。”

傍晚时分,宫里传来消息 —— 朱棣下旨,任命姜炎为 “大明远洋技术总管”,负责筹备新的远洋船队,与郑和一起出使红海沿岸各国。姜炎拿着圣旨,看着两位公主:“咱们又能一起出海了。” 永安公主眼睛一亮,攥着图纸:“我早就想看看红海的样子了!” 咸宁公主则温柔地说:“我去准备远航的草药和干粮,这次要多带些金银花膏,海上湿气大,容易生疮。”

第三十四章 鲸波再航通红海,铁骨柔情终圆满

永乐二十三年秋,苏州港的码头旌旗招展 —— 新的远洋船队共有三十艘船,其中十艘是升级后的 “鲸波级” 蒸汽船,船身涂着红色的桐油,甲板上的蒸汽连发火炮闪着冷光,货舱里装满了大明的丝绸、瓷器和技术书籍。朱棣亲自来送行,握着姜炎的手:“朕等着你们带着红海各国的友好盟约回来,让大明的威名,传遍天下!”

姜炎牵着永安公主和咸宁公主的手,走上 “鲸波号” 的船头。永安公主穿着改良的船服,腰间挂着迷你罗盘,手里拿着航海图:“咱们第一站去印度半岛,然后绕过阿拉伯半岛,就能到红海了。” 咸宁公主则提着药箱,里面装着治疗热病、外伤的草药,还有给船员准备的清凉茶包:“海上太阳毒,这茶包能解暑,每天泡一包喝。”

船队启航后,姜炎忙着调试新的 “蒸汽冷藏舱”—— 里面装满了从江南带来的橘子和肉干,用冰块和羊毛隔热,五天后打开,橘子依然新鲜。永安公主则在甲板上教船员用新的 “星象罗盘”,“这个罗盘结合了西域的星象和大明的地磁,就算在阴天,也能通过北极星的位置校准方向。” 咸宁公主则每天去各个船舱巡查,给船员量体温,教他们用艾草熏船舱,防止疫病。

途经印度半岛时,当地国王派使者来见 —— 原来阿隆(浡泥国留学生)之前来过这里,教他们用了蒸汽抽水机,现在粮田收成翻了一倍。国王送来一箱香料,恳请姜炎留下几名学生,教他们造蒸汽织布机。姜炎答应后,咸宁公主还特意留下几本《民生医护全书》,“里面有治热带病的法子,你们照着做,百姓就不会再因为热病去世了。”

船队抵达红海沿岸的麦加时,当地的首领带着百姓来迎 —— 他们早就听说过大明的蒸汽船和技术,看到 “鲸波号” 喷出的白烟,纷纷惊叹不已。姜炎让工匠们展示蒸汽喷药机和省柴灶,首领摸着省柴灶的外壳,感慨道:“有了这个,我们冬天再也不用砍那么多树了!” 永安公主则把织布机图纸送给当地的妇女,“按这个图纸做,一天能织两匹布,比你们现在快三倍。”

返航途中,三人站在船头看日出。红海的朝阳染红了海面,“鲸波号” 的螺旋桨在水里转动,留下一道长长的水痕。姜炎从怀里掏出两个盒子,一个递给永安公主,里面是用红海珍珠做的罗盘吊坠:“你总说罗盘是咱们的幸运符,这个吊坠,代表咱们永远不会迷路。” 另一个递给咸宁公主,里面是用金银花形状做的金簪:“你总用金银花膏帮大家治病,这个金簪,代表你的善良永远发光。”

永安公主把吊坠戴在脖子上,靠在姜炎的左肩:“以后咱们每年都来一次红海,好不好?看看这里的百姓,看看咱们教他们造的机器。” 咸宁公主则把金簪插在发髻上,靠在姜炎的右肩:“还要带更多的学生来,把大明的技术和善意,传给更多人。”

姜炎抱着两位公主,看着远处的船队 —— 蒸汽船和传统帆船并行,像一条连接大明与世界的纽带。他想起自己初到通州造牵引车的日子,想起第一次试航 “破浪号” 的紧张,想起在漠北与蒙古军作战的热血,想起在江南推广灌溉机的忙碌…… 这一路走来,有艰辛,有危险,可因为有两位公主的陪伴,有大明百姓的支持,所有的困难都变成了值得。

船队驶入南海时,远远望见了大明的海岸线。码头上传来欢呼声,老张、阿福和学院的学生们正举着 “欢迎回家” 的牌子等着他们。姜炎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 未来,会有更多的蒸汽船驶向远方,会有更多的民生技术落地生根,会有更多的国家与大明交好。而他和两位公主,会一直在一起,用蒸汽与爱,守护大明,温暖天下。

夕阳落在 “鲸波号” 的船帆上,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的海面上,一群海鸥飞过,像是在为他们的传奇,唱响永恒的赞歌。大明的铁骨,柔情的守护,技术的光芒,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