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绣魂
大唐天宝年间,长安城南有一家不起眼的绣坊,名为”锦心绣坊”。这日清晨,十六岁的沈碧君正坐在绣架前,纤细的手指捏着一根银针,在素白的绸缎上穿梭。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专注的侧脸上,映出一层淡淡的金边。
“碧君,你的’牡丹争艳图’绣得如何了?明日就是绣艺比试,可别给咱们绣坊丢脸。”绣坊管事周大娘站在门口,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
沈碧君抬起头,露出一张清秀的脸庞,杏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周大娘放心,已经完成了九成,今晚再赶一赶,明日定能惊艳全场。”
周大娘走近一看,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只见那绸缎上,一朵朵牡丹栩栩如生,花瓣层层叠叠,仿佛能闻到花香。最妙的是,沈碧君独创的”叠影针法”让花朵在阳光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变化,这是她从未见过的技艺。
“好孩子,你这手艺…”周大娘话音未落,门外传来一声冷哼。
“哼,不过是些花哨把戏,也敢称惊艳?”一个身着绛紫色衣裙的中年妇人迈步而入,正是绣坊首席绣师柳嬷嬷。她身后跟着两个年轻绣娘,都用轻蔑的眼神看着沈碧君。
沈碧君连忙起身行礼:”柳师傅。”
柳嬷嬷走到绣架前,挑剔地审视着那幅牡丹图,突然伸手摸了摸花瓣处,脸色一变:”你用了金线混绣?谁准你擅自改动传统针法?”
“回柳师傅,弟子只是尝试将西域传入的金线与本地丝线混用,发现能增强光影效果…”沈碧君恭敬解释。
“放肆!”柳嬷嬷猛地拍案,”刺绣一道,讲究的是传承有序,岂容你胡来?明日比试若用这等歪门邪道,丢的是整个绣坊的脸面!”
周大娘连忙打圆场:”柳师傅息怒,碧君这孩子天赋异禀,创新也未必是坏事…”
“住口!”柳嬷嬷厉声打断,”明日比试,不准她用这金线混绣的法子,否则逐出绣坊!”说完甩袖而去。
沈碧君咬着下唇,眼中泛起泪光。周大娘叹了口气,拍拍她的肩:”别往心里去,柳嬷嬷是怕你抢了她的风头。你且按自己的想法绣,出了事大娘担着。”
次日,长安城刺绣行会的比试在城南大绣楼举行。数十位绣娘各展所长,场面热闹非凡。当沈碧君的”牡丹争艳图”展开时,全场一片哗然。
“天哪,那牡丹竟似活了一般!”
“快看,阳光下花色还会变化!”
“这是何等神奇的针法?”
评判席上的几位老师傅纷纷离座,凑近细看。行会会长郑老捋着胡须赞叹:”老夫活了七十岁,从未见过如此灵动的绣品。小姑娘,这针法是你自创的?”
沈碧君福身行礼:”回郑老,是弟子琢磨出的’叠影针法’,将西域金线与江南丝线混用,再配合特殊的走针顺序…”
“胡说八道!”柳嬷嬷突然站起,脸色铁青,”这分明是偷学了我柳家秘传的’千影绣法’!小小年纪,竟敢欺师灭祖!”
沈碧君惊愕抬头:”柳师傅,弟子从未…”
“住口!”柳嬷嬷转向评判席,”诸位前辈,这丫头入我门下不过两年,若无偷师,怎会如此精妙的针法?请诸位明鉴!”
评判们面面相觑。郑老沉吟片刻:”此事一时难以决断。不过沈姑娘的绣品确实精妙,今日比试,当属头名。至于针法来源,容后再议。”
沈碧君虽得了头名,心中却无半分喜悦。回到绣坊,她发现自己的绣架被人翻动,几卷珍贵的丝线不翼而飞。更糟的是,接下来几日,她常去的丝线铺子突然拒绝卖货给她,连绸缎庄也说没料子供她使用。
“碧君啊,不是大娘不帮你,”绸缎庄的老板娘为难地说,”是有人放了话,谁敢卖料子给你,就别想在长安绣行混了。”
沈碧君心知是柳嬷嬷从中作梗,却无可奈何。正当她愁眉不展时,绣坊接到一桩大生意——为即将出嫁的刺史千金绣制嫁衣。周大娘力排众议,将任务交给了沈碧君。
“这是你翻身的机会,”周大娘私下对她说,”只要刺史夫人满意,柳嬷嬷再想打压你也难了。”
沈碧君感激涕零,日以继夜地赶工。她独创的”双面异色绣”让嫁衣正反两面呈现出不同的图案,正面是百鸟朝凤,反面是鸳鸯戏水,针脚细密得几乎看不出是刺绣,倒像是织就的花纹。
就在嫁衣即将完工的前夜,沈碧君因过度劳累伏在绣架上小憩。朦胧中,她听到绣房门被轻轻推开的声音。她以为是周大娘来查看,便没有睁眼。忽然,一声轻微的”撕拉”声让她猛地惊醒。
“谁?”她跳起来,只见一个黑影正用剪刀在嫁衣上划开一道口子。
“住手!”沈碧君扑上去,那人却灵活地闪开,夺门而出。借着月光,她只看到那人手腕上戴着一个熟悉的玉镯——那是柳嬷嬷大徒弟翠娥的饰物。
嫁衣被毁,刺史府大怒。尽管周大娘极力辩解,绣坊还是赔了一大笔银子,沈碧君也被罚三个月工钱。更糟的是,柳嬷嬷借机向坊主进言,说沈碧君心术不正,应当逐出绣坊。
“坊主,请再给弟子一次机会…”沈碧君跪地恳求。
坊主摇头叹息:”碧君啊,不是我不讲情面。你得罪了柳师傅,又惹恼了刺史府,绣坊实在留不得你了。”
那日黄昏,沈碧君抱着自己仅有的几件绣品和工具,茫然走在长安街头。天空突然下起大雨,她慌忙躲进一条小巷,却不慎踩到湿滑的青苔,摔倒在地。绣品散落泥水中,她手忙脚乱地想要捡起,泪水混着雨水流下面颊。
“哟,这不是锦心绣坊的小绣娘吗?”三个地痞晃进巷子,为首的咧嘴一笑,”柳嬷嬷说了,只要你肯离开长安,就赏我们十两银子。”
沈碧君惊恐后退:”你们…你们要做什么?”
“不做什么,就是劝你识相点…”地痞伸手去抓她的包袱。
“住手!”一声厉喝从巷口传来。一个身着墨蓝色劲装的年轻男子大步走来,腰间佩剑在雨中闪着寒光。
地痞们回头一看,脸色大变:”杨…杨公子!”说罢转身就逃。
男子并未追赶,而是走到沈碧君面前,蹲下身帮她捡起散落的绣品。当他看到那幅被雨水浸湿却依然精美的绣作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图片来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姑娘是绣娘?这手艺…”他轻轻展开一幅残破的绣片,”我在西域多年,也未曾见过如此精细的针法。”
沈碧君抬头,看到一张棱角分明的俊朗面孔,剑眉下是一双如星辰般明亮的眼睛。她慌忙低头:”多谢公子相救。只是…这些已经毁了。”
男子微微一笑:”在下杨瀚森。姑娘若不嫌弃,可到舍下暂避风雨,这些绣品或许还有救。”
沈碧君犹豫片刻,但见雨越下越大,只好点头。杨瀚森的宅邸在城东,虽不奢华,却处处透着雅致。他命人取来干净衣物给沈碧君更换,又亲自煮了姜茶给她驱寒。
“姑娘如何称呼?为何流落街头?”杨瀚森坐在对面,语气温和。
沈碧君将自己的遭遇娓娓道来。说到柳嬷嬷的种种刁难时,杨瀚森眉头紧锁;提到嫁衣被毁时,他一掌拍在案几上:”岂有此理!”
待她说完,杨瀚森沉思片刻:”沈姑娘,在下刚从西域归来,带回一些特殊的染料和布料,或许对你有用。不如这样,你暂且住在这里的后院,那里清静适合刺绣。我倒要看看,那柳嬷嬷能奈你何!”
沈碧君惊讶地睁大眼睛:”杨公子为何帮我?”
杨瀚森笑道:”我杨家世代为将,却也好文惜才。姑娘的绣艺堪称国手,若因小人作梗而埋没,岂不可惜?再说…”他顿了顿,”我在西域时,曾见过一种融合东西方风格的刺绣,一直想找人将其发扬光大。今日见到姑娘的绣品,便知找到了合适人选。”
就这样,沈碧君在杨宅安顿下来。次日,杨瀚森果然带她见了几位奇人:一位是驼背的西域老商人,精通各种奇特染料;一位是隐居城南的老染匠,掌握着几近失传的染色秘法;还有一位是从波斯来的织工,带来了轻如蝉翼的特殊布料。
“这些…这些太珍贵了!”沈碧君抚摸着那些流光溢彩的材料,双手微微发抖。
“宝剑赠英雄,好料予巧手。”杨瀚森笑道,”沈姑娘尽管使用,我期待看到前所未有的绣品。”
接下来的三个月,沈碧君几乎足不出户,整日埋头研究那些特殊材料。她将西域的金银线与江南的蚕丝混用,创造出七种新针法;她利用波斯布料半透明的特性,发明了”透影绣”,让图案在不同光线下变幻无穷;她还从老染匠那里学会了制作”七彩丝”的秘法,使绣线一束中包含七种渐变色。
杨瀚森每日都会来看她,有时带些新奇的水果,有时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看她刺绣。渐渐地,沈碧君发现自己的心跳会在听到他的脚步声时加快,而当他的目光长久停留在她脸上时,她的耳根会不自觉地发烫。
“杨公子,你看!”这日傍晚,沈碧君兴奋地展开一幅绣品。那是一幅融合西域飞天与中原仙女的图案,人物衣袂飘飘,仿佛真的要乘风而去。最神奇的是,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那些衣带的颜色会从浅蓝渐变为深紫,如同天上的虹彩。
杨瀚森屏息凝视,半晌才叹道:”此物只应天上有…沈姑娘,我敢断言,这将是前所未有的杰作!”
“我想叫它’飞天霓裳图’。”沈碧君轻声道,”听说下月有皇家刺绣大赛,我想…”
“正该如此!”杨瀚森击掌道,”此作一出,必能夺魁。届时看那柳嬷嬷还有何话说!”
皇家刺绣大赛当日,长安城万人空巷。比赛在大慈恩寺前的广场举行,评判席上坐着宫廷绣坊的总管、几位皇亲国戚,还有从洛阳专程赶来的刺绣大师。
当沈碧君的”飞天霓裳图”展开时,全场鸦雀无声,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惊叹。评判们纷纷离席,凑近细看这前所未见的绣品。
“妙!太妙了!”宫廷总管激动得胡须直颤,”这针法,这配色,这意境…老朽活了大半辈子,从未见过如此精妙的绣作!”
就在众人以为胜局已定时,一个尖锐的声音响起:”且慢!这绣品抄袭了我西域壁画!”
柳嬷嬷带着几个绣娘挤到台前,手中展开一幅西域飞天的画作:”诸位请看,这构图、这人物姿态,分明是照搬!”
评判们对比两幅作品,确实有几分相似,不禁犹豫起来。沈碧君脸色煞白,她确实参考过西域艺术,但绝无抄袭。
“沈碧君,你还有何话说?”柳嬷嬷得意洋洋,”抄袭他人作品参赛,按律当逐出绣行!”
场下一片哗然。沈碧君深吸一口气,走到绣架前坐下:”请诸位评判大人给弟子一个机会。”她拿起针线,在众目睽睽之下开始刺绣。
只见她手指翻飞,针线如行云流水,不消半个时辰,一幅缩小版的”飞天”便跃然布上。最令人称奇的是,她现场创造的这种”立体绣法”让图案有了真实的凹凸感,这是任何壁画都无法表现的。
“诸位大人,”沈碧君起身行礼,”壁画是平面之作,而刺绣可立体呈现。弟子的’飞天’融合了中原刺绣的立体感和西域艺术的流动美,绝非简单抄袭。若柳师傅能找到与弟子针法相同的作品,弟子甘愿认罚。”
评判们再次对比,纷纷点头。柳嬷嬷脸色铁青,正要再说什么,忽听一个洪亮的声音道:”阿弥陀佛,老衲可以作证。”
人群分开,一位白眉老僧缓步而来。杨瀚森跟在他身后,向沈碧君眨了眨眼。
“是慈恩寺的慧明大师!”有人惊呼。
慧明大师走到绣品前,仔细端详后道:”老衲年轻时曾游历西域,见过那原版壁画。沈施主的绣作虽有借鉴,但更多是创新。这立体效果、这渐变色彩,都是壁画所无。若说抄袭,实属冤枉。”
真相大白,柳嬷嬷灰溜溜地退下。评判们一致评定”飞天霓裳图”为大赛魁首。宫廷总管当场宣布,沈碧君将被聘为宫廷绣师,专门为皇室制作绣品。
“不,大人。”沈碧君却出人意料地拒绝,”弟子有个不情之请——望能自立绣坊,广收门徒,将这融合东西的新绣法发扬光大。”
总管沉吟片刻,笑道:”好志气!准了。朝廷会资助你开设绣坊,就叫…就叫’霓裳绣苑’如何?”
消息传开,长安城轰动。曾经驱逐沈碧君的锦心绣坊坊主亲自登门道歉,柳嬷嬷也被迫前来赔罪。沈碧君大度地原谅了他们,甚至邀请柳嬷嬷的徒弟们来学习新针法——唯独翠娥除外。
一年后,”霓裳绣苑”名扬天下。沈碧君与杨瀚森共同改良了十几种刺绣工艺,使大唐绣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一个春花烂漫的日子里,杨瀚森在绣苑的庭院中单膝跪地,向沈碧君奉上了一枚绣着比翼鸟的锦囊。
“君心似我心,”他轻声念道,”不负相思意。”
沈碧君红着脸接过锦囊,从袖中取出另一枚绣着连理枝的香囊:”早知君有意,故作此物候。”
从此,长安城中多了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而融合东西方精华的”霓裳绣”也成为了大唐刺绣的新高峰,流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