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智斩罪驸马
北宋仁宗年间,新科状元凌元波凭借出色的才学在科举中拔得头筹,随后被仁宗皇帝招为驸马。
然而,这凌元波和之前被包公斩首的驸马陈世美一样,在家乡早已有了妻室儿女。
为了隐瞒这段过往,不让事情败露影响自己的荣华富贵,他竟也使出了极其恶毒的手段,打算收买太监杨公公,让其杀掉自己的妻子凌氏以及儿女。
杨公公为人善良,看到凌氏母子那可怜无助的模样,实在不忍心下手。可他又深知,如果不完成凌元波交代的任务,回去不仅无法交差,还极有可能被凌元波杀人灭口。
杨公公思来想去,听闻新任天官寇准一向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于是便带着凌氏母子,一同前往寇准处告状,将凌元波的恶行一一诉说。
寇准听完他们的陈述,又查看了确凿的证据,顿时怒不可遏。他丝毫没有因为凌元波是当朝驸马、朝廷重臣而有所偏袒,毅然决然地当堂宣判凌元波秋后问斩,并将判决的奏折呈递给了仁宗皇帝。
凌元波原本以为,凭借自己驸马的身份,寇准肯定会有所顾忌,从轻发落。
可没想到寇准如此铁面无私,真的判了他死刑。这下凌元波慌了神,恰好公主前来探监,他立刻痛哭流涕,苦苦哀求公主救自己一命。
公主对凌元波隐瞒已婚事实、骗取婚姻的不道德行为感到十分气愤。但木已成舟,凌元波毕竟是自己的丈夫,出于夫妻情分,她还是决定去找自己的父皇仁宗求情。
此时,仁宗皇帝也正为凌元波的案子发愁。从法律角度来讲,凌元波犯下数罪,按照律法理应问斩。但他是自己的女婿,一想到女儿日后的生活,仁宗皇帝拿着御笔的手就不听使唤,几次想要批复,却又犹豫不决,始终难以落笔。不过,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定,仁宗皇帝最后还是狠下心来,准备批复同意问斩。可就在他即将下笔之时,公主突然闯了进来。
公主一见到父皇,便哭倒在仁宗的怀里,这让仁宗心里也不是滋味。但当听到女儿哀求饶恕凌元波时,仁宗还是摇了摇头,说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凌元波虽然身为驸马,但也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朕要是饶恕了他,大宋律法就会被破坏,民心也会因此而寒,后果不堪设想啊。”
公主见父皇不肯饶恕凌元波,哭得更加伤心了,她哭诉道:“要是斩了凌元波,女儿这辈子就得守寡了。女儿还这么年轻,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仁宗皇帝又被女儿的哭声打动,心软了下来。其实,这也是他一直纠结的问题,祖宗立下的大宋律法,他实在不好公然违背。但看着女儿如此可怜,他思来想去,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于是,仁宗对女儿说:“你先去吧,父皇自有安排。”
公主听父亲这么说,以为有了转机,便千恩万谢,欢欢喜喜地离开了。
再说寇准把奏折呈上去之后,一直没有收到皇帝的批复。他好几次都想进宫去询问,但又觉得这样催促皇上不太妥当,只好强忍着,耐心等待。
又过了一段时间,眼看开斩行刑的时间越来越近,可那批复依然没有下来。寇准再也沉不住气了。
他心想,凌元波罪大恶极,按律就该斩首;但要是皇上因为徇私情,对这个案子不了了之,那可就麻烦大了。
于是,寇准决定在早朝的时候冒死进谏,向皇上陈述其中的利害关系,恳请皇上不要徇私情,一定要秉公执法。哪怕因此触怒龙颜,自己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第二天早朝,寇准走出大臣队列,向仁宗皇帝启奏:“如果凌元波这个案子就这样没有结果,那我大宋律法就会如同虚设;一旦开了这个先例,后患无穷。这关乎江山社稷的稳定,还望万岁三思啊!”
(图片来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寇准慷慨激昂地陈词,有理有据地劝谏,朝堂上两班文武大臣都不禁点头表示赞同。但见他言辞犀利,矛头直指皇上,大家都暗暗为他捏了一把汗,心想这寇准今天可真是拼了,为了公理连性命都不顾了。
谁知道,仁宗皇帝听了寇准这番话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微笑着点头表示赞同:“寇爱卿所言极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我大宋律法容不得半点亵渎。凌元波虽然是驸马,但既然按律当斩,朕也绝不姑息。寇爱卿的奏折朕已经批复下去了,你回府照办吧。”
寇准一听,十分高兴,连忙叩头谢恩。退朝之后,他急忙赶回天官府。果然,刚一回府,就有人来报,说仁宗皇帝已经将问斩的奏折批复下来了。
可当寇准接过批复展开一看,两道眉毛立刻皱在了一起。他反复思索了半天,还是毫无头绪,于是便把手下的幕僚们召集起来,将那批复拿给他们看。
众人一看,只见仁宗皇帝在奏折上密密麻麻地批了许多字。先是肯定了寇准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行为,还冠冕堂皇地说了一些“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之类的官话,表示赞同寇准依法斩杀凌元波。
但紧接着,却对斩杀凌元波的时间、地点、兵刃以及行刑人员都做出了极其奇特的规定:斩杀凌元波的时间,既不能是白天,也不能是夜晚;斩杀的地点,既不能在屋里,也不能在屋外;斩杀所用的兵刃,不能是铁、铜,也不能是任何金属铁器;执行斩杀的人员,既不能是男人,也不能是女人。
众人看完之后,纷纷议论起来:“这哪里是同意斩首啊,分明就是不同意嘛!皇上不好直接驳回,故意弄出这么一堆稀奇古怪的规矩。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人还怎么斩?这不是故意刁难吗?”
“大胆!”寇准见大家越说越过分,赶忙厉声喝止。他说道:“皇上虽然贵为天子,但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也有亲情啊。
凌元波毕竟是他的女婿,女婿被斩,做岳父的心里能好受吗?但万岁能抛开亲情,以大宋律法和江山社稷为重,同意斩杀凌元波,这已经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寇准说到这里,见大家还是不以为然,便又接着说:“皇上连自己的女婿都能舍弃,只是提了这么几个小小的条件,难道过分吗?只能怪我们自己愚笨,想不出办法罢了。大家都回去好好想想办法吧。”
可是,一连好几天,众人绞尽脑汁,还是想不出任何办法。他们反复研究仁宗皇帝的批复,都认定按照这些条件,凌元波肯定是斩不了了。
这个消息传到了宫中,仁宗皇帝十分得意,公主自然更是高兴得不得了。眼看着第二天就是行刑的日子,如果过了明日午时三刻还不能将人斩首,就错过了行刑时间,按照律法必须将人无罪释放。公主激动得一整晚都没睡着,天还没亮,就乘坐凤辇来到了监牢。
见到凌元波,公主把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凌元波听后,高兴得简直无法形容。就在他们兴高采烈地商量着午后如何回家的时候,突然有人来报,说寇大人有请。
凌元波一听寇大人有请,顿时吓得胆战心惊。公主虽然仗着有父皇的批复,心里有底,但她深知寇准铁面无私,而且足智多谋、诡计多端,所以也不放心,跟着一起去了。
凌元波来到门外,看到寇准坐在屋里,面前还摆着酒肴,这才松了一口气,心想这肯定是寇准要体面地释放自己,设酒为自己压惊送行呢,于是不由得得意起来。
见寇准笑容满面地起身相迎,凌元波便撩起衣服,准备往屋里走。可就在这时,只见黑影一闪,一个尖锐的东西瞬间刺入了他的咽喉。凌元波惨叫一声,立刻瘫倒在了门槛上。
跟在后面的公主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凌元波已经浑身是血,一命呜呼了。她万万没想到寇准竟敢如此大胆,违抗圣命刺杀了凌元波,顿时又悲痛又气愤,急忙让人赶紧去禀报父皇。
仁宗皇帝听到消息后,又惊又怒,急忙赶了过来。看到凌元波真的被杀了,他脸色一沉,说道:“寇爱卿,你执法公正,朕不怪你,可朕的御批你看到了吗?”
寇准连忙说道:“臣已经反复拜读。臣现在所做的一切,正是按照万岁的旨意进行的啊。”仁宗皇帝问道:“朕要求你诛杀凌元波时,不能在白天,也不能在夜晚,你照做了吗?”
寇准回答道:“请万岁抬头看,现在虽然旭日已经升起,但天边还有一弯残月,有月亮就不能算白天;而虽然残月还在,但旭日已经东升,自然也不能算夜晚。
所以这个时间正好是非白天也非夜晚。”见仁宗皇帝没有说话,寇准又接着说:“万岁要求臣诛杀凌元波的地点,不能在屋外,也不能在屋里。
万岁请看,现在凌元波是一只脚在门里,一只脚在门外,所以这个诛杀地点既不算在屋里,也不算在屋外。”寇准又把杀死凌元波的兵刃拔出来给仁宗皇帝看。原来,那根本不是什么铁制兵器,而是一根削尖了的竹扦。
仁宗皇帝看到这里,又气又急,但却无可奈何。过了一会儿,他突然想起还有一个条件,便急忙喊道:“那么那个行刑诛杀凌元波的人呢?总不可能既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吧?”
寇准听到仁宗皇帝发问,便把那个行刑杀死凌元波的人叫了出来。仁宗皇帝一看,差点没被气晕过去。
原来,这个行刑的人真的既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正是一直被天官府关押的证人——那个非男非女的太监杨公公。
事已至此,仁宗皇帝看到人已经死了,而且寇准的做法又完全符合自己所提的条件,挑不出半点毛病。他只好强装笑容,勉强夸奖了寇准几句,然后一脸沮丧地起驾回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