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巧断争牛案

民间故事:巧断争牛案

话说在繁华昌盛的唐朝时期,卫州新乡县有一位备受赞誉的县令,名叫斐子云。

他为人正直,断案如神,总是能以独特而巧妙的策略,破解那些看似棘手的案件,在当地百姓心中威望极高。

当时,新乡县有个名叫王恭的年轻人,响应朝廷号召,毅然前往边疆戍守,保家卫国。

临行前,他放心不下家中的六头母牛,思量再三,决定将它们托付给舅舅李璡代为饲养。

李璡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王恭觉得把牛交给他,肯定不会出什么差错。

时光匆匆,一晃五年过去了。在这漫长的五年里,王恭在边疆历经风雨,时刻坚守着自己的职责。

而那六头母牛,在李璡的照料下,也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它们陆续生下了三十头活泼可爱的牛犊。

这些牛犊茁壮成长,每一头按照当时的市价估算,都价值十千钱以上,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终于,王恭结束了戍边生涯,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他满心欢喜地回到家中,稍作安顿后,便前往舅舅李璡家,想要把寄养的牛牵回来。

可没想到,迎接他的竟是舅舅的一番推诿之词。李璡一脸无奈地说:“唉,外甥啊,你当初留下的那六头母牛,有两头已经死了,现在我只能还你四头老牛。

至于其他那些牛犊,都不是你原来那几头牛生的,你可不能随便认领。”

王恭一听,顿时火冒三丈。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信任的舅舅竟然会做出这种事。

这六头母牛是他辛苦积攒下来的家业,如今牛犊被舅舅霸占,他如何能咽下这口气?

愤怒之下,王恭决定寻求官府的帮助,于是一纸诉状将李璡告到了斐子云那里。

斐子云接到案子后,并没有立刻升堂审问。他深知这种亲戚间的纠纷,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更大的矛盾。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

斐子云先是命人将王恭关进监狱,同时下令,不得追捕所谓的盗牛贼。这一举措让众人摸不着头脑,李璡得知后,心中更是惶恐不安。

他暗自揣测,难道官府真的发现了什么?自己霸占牛犊的事情要败露了?

怀着忐忑的心情,李璡来到了县衙。只见斐子云一脸威严,大声斥责道:“大胆李璡,盗贼已经供出你和他一同盗窃了三十头牛,就藏在你的庄院里。

现在人证物证俱在,叫你来当堂对质,你还有什么可说的?”李璡一听,吓得脸色苍白,双腿发软。

接着,斐子云让人用布衫蒙住王恭的头,将他带到南墙下站着。

李璡心里慌乱至极,根本来不及细想,急忙喊道:“大人冤枉啊!这三十头牛都是我外甥寄养的母牛所生,真的不是偷来的。”

听到这话,斐子云微微一笑,示意手下拿掉王恭头上的布衫。

李璡定睛一看,这才发现站在面前的竟然是自己的外甥,顿时惊得目瞪口呆。

斐子云严肃地说:“既然是你外甥的牛,那就理应归还给他。

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好狡辩的?”李璡羞愧难当,无言以对。

斐子云见事情已经真相大白,便缓和了语气,说道:“李璡,你养牛五年也确实辛苦,念在你并非有意作恶,本官决定赏给你五头牛,其余的都还给王恭。”

李璡听后,感激涕零,连忙磕头谢恩。王恭也对斐子云的公正判决心服口服。

这起案件一经传开,全县百姓都对斐子云的断案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

大家纷纷称赞他断案如神,能够巧妙地利用人心,在不激化矛盾的情况下,让真相水落石出,维护了公平正义。

斐子云也因此成为了当地百姓心目中的传奇人物,他的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