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司训

 

「聊斋志异」司训

在一所颇具规模的学府中,有一位掌管诸事的教官,其貌不扬且身患耳聋之疾,却因与一只狡黠聪慧的狐狸交好,得以在众人面前维持着正常的表象。那狐狸机灵非常,每当教官与人交谈,它便悄悄凑近教官失聪的耳畔,将话语清晰地传入,使得教官能准确回应,久而久之,无人知晓他耳不能闻的秘密。

数年过去,狐狸忽然辞别。离去前,它神色凝重地劝道:“君今恰似木偶,牵则动,不牵则五官皆废。若因耳聋而招罪,不若早退保身。” 教官却贪图官禄,对这逆耳忠言置若罔闻。此后,在上司面前,他屡屡答非所问,引得学使不满,欲将其驱逐。教官苦苦哀求诸多大官说情,才暂且保住职位。

一日,考场之中,学使点名完毕,与教官们闲坐。其他教官趁机从靴中取出为走后门的考生准备的名籍呈给学使。学使见状,转而笑问这位教官:“贵学可有呈进之人?” 教官一脸茫然,身旁之人忙以肘相碰,并指其靴内示意。教官却因靴中藏着为亲戚代卖的淫具,四处兜售无果,见学使发问,竟以为是索要此物,忙起身鞠躬道:“有个价值八钱的甚好,只是卑职不敢呈进。” 众人闻之,皆暗笑不已。学使大怒,即刻将他赶出考场,教官终被免职,沦为众人笑柄,狼狈回乡,昔日荣耀皆化作泡影,只余满心懊悔,却已于事无补。

而在东莱之地,有一位老贡生,其头脑愚钝,在沂水县官学担任司训一职,性情癫狂痴呆,常于众人聚会时独坐无言,片刻后五官抽动,时而哭笑无常,仿若陷入自己的世界,旁若无人。他人笑声一起,他便戛然而止,行为举止甚是怪异。

这老贡生平日里吝啬至极,竟悄悄攒下百两白银,深埋于书房地下,连妻儿都被瞒得死死的。一日,他独坐书房,突然手脚乱动,喃喃自语:“一生作恶结怨,方得此银,埋于此处,若为人知,如何是好?” 如此反复念叨,浑然不觉身旁有一仆役正在劳作。那仆役听闻,暗暗留意。待老贡生外出,便潜入书房,将银子盗走。

两三日后,老贡生心有不安,挖开藏银之处,见洞穴空空,顿时捶胸顿足,懊悔不迭,几欲寻死。其贪吝一生,到头却为他人做了嫁衣,往昔的积蓄化为乌有,只留下无尽的悔恨与绝望,在凄凉晚景中独自悲叹。

学府之中,本应是传道授业之净土,却因这些人的贪嗔痴念,沦为欲望的闹剧舞台。教官的贪恋权位、不识时务,老贡生的贪吝痴愚、懵懂不觉,皆为世人敲响警钟。人生之路,若被贪念蒙蔽双眼,被痴妄阻塞心智,被嗔怒左右情绪,终将偏离正道,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唯有坚守本心,戒贪戒嗔戒痴,方能在这纷扰世间,寻得一份安宁与坦然,不致迷失于功名利禄的迷宫,为后人留下的不是笑柄与叹息,而是智慧与德行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