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案:高尚静许愿失银两,叶街坊还银无芥蒂

 

包公案:高尚静许愿失银两,叶街坊还银无芥蒂

河南开封府,新郑县城东,有一农夫名高尚静。尚静为人朴实,不善修饰,衣带渐宽,食不厌精,却好学不倦,尤爱诗书琴酒,颇有一番雅兴。
这日,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尚静携妻赏菊小酌,谈诗论道,不胜快哉。忽闻门外叩门声急,尚静开门一瞧,竟是县衙催征粮差的衙役。

尚静忙取出家中几两碎银,道:”近来新官上任,查贪惩恶,连粮差都要亲自过秤。我这就去银铺,兑几锭银两缴纳。”言罢揣银出门,衙役随行在后。

行至银铺,尚静取出碎银兑换,得三大锭,约四两重。他将银锭系于腰间,不料邻铺一人正盯着他,眼冒贪婪之光。

尚静并未在意,径直来到城隍庙前,虔诚跪拜,祈求神灵保佑,粮差顺利,新官明断,阖家安康。

礼毕起身,尚静只觉酒意上涌,踉跄几步,竟将腰间银锭跌落,叮当作响,滚入香案之下。尚静浑然不觉,踏着月色,醉卧归家。

翌日清晨,尚静酒醒梦醒,忽然惊觉:”银锭呢?我的银锭哪去了?”连忙赶至城隍庙寻找,然而,香案之下哪里还有银锭的踪影?

尚静灵机一动,疾步来到县衙,欲寻青天大老爷做主。他跪在衙门外,叫天抢地:”大人!小民有冤!昨夜城隍庙遗落银锭,定是有人调换,还望大人明察!”

新官包拯闻声而出,沉吟片刻,缓缓道:”据你所言,这银子是落在庙中,却无人证物证。况你自己也说是遗落,岂能轻下定论说是他人调换?此案证据不足,难以定夺。你且回去,我自会仔细查明。”

尚静闻言,叩头如捣蒜,口称”青天大老爷英明!”泪眼婆娑而去。包拯望着他的背影,心中却是五味杂陈:”为官一任,理当为民雪冤。我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尚静走后,包拯立刻来到城隍庙,细细查看案发现场。只见香火缭绕,熙熙攘攘,显然有不少信众来此叩拜。

“大人,这庙中人多眼杂,想必有人发现端倪。”师爷陈宰沉吟道。

“非也。”包拯缓缓摇头,”案发之时,正值夜深,听尚静所言,他是独自前来还愿。若有他人在场,定会出面替他作证。”

“大人所言极是。”陈宰恍然,”那这案子,岂非无从查起?”

包拯凝视香炉,眼中精芒闪烁:”尚静所言,自有蹊跷。我看此案并非寻常失窃,其中必有隐情。”

当晚,包拯独自来到城隍庙,向神灵祈求指点迷津。三日三夜,滴水未进。

第三日夜,狂风乍起,尘沙飞扬。忽听”啪”的一声,一片梧桐叶飘然落在包拯脚边。包拯拾起一看,只见叶上虫蛀一孔,恰似”孔”字。

“孔?叶孔?”包拯嘴角泛起一丝微笑,”天意如此,我又岂能不从?”

次日一早,包拯升堂,当即令快手张龙、赵虎二人,分头走访城中各处,但凡遇到姓孔的,都带来衙门听审。

张龙、赵虎领命而去,走街串巷,呼喊:”叶孔何在?包大人有请!”百姓听闻,纷纷侧目。

不多时,东街一处门洞中走出一人,自称:”在下叶孔,不知大人唤我何事?”

“好个叶孔!”赵虎上前一把揪住他的衣领,”休要多言,速速随我们见大人去!”

叶孔还未及辩解,已被押解至大堂之上,跪在包拯案前。包拯端坐堂上,炯炯有神地盯着叶孔,缓缓道:”叶孔,可曾认得高尚静?”

叶孔闻言,方寸大乱,额头渗出密密的汗珠。他强作镇定,咬牙道:”小人,小人不认得什么高尚静。大人为何问起此人?”

包拯冷笑一声:”你莫要抵赖!高尚静几日前在城隍庙遗落白银三锭,今已到本官这里状告有人调包。我已查明,此人正是你叶孔!你虽非偷盗,却拾到他人财物,为何不及时归还?”

叶孔闻言,如遭雷击,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瑟瑟发抖道:”大人明鉴!小人,小人确实拾到银锭,但并非有意调包!只是一时糊涂,还请大人宽恕!”

“叶孔,你可知拾金不昧的道理?”包拯义正辞严地训斥道,”高尚静拾金归还尚属本分,你见财起意,悄悄据为己有,便是不道德的行为!你速速将银锭取来,我好明断此案。”

叶孔吓得连连磕头称是,被衙役押回家中,当真从床铺下掏出三锭银子,又押解至大堂之上。

与此同时,高尚静也再次被传唤至堂。他瞧见银锭,先是惊喜,继而义愤填膺:”大人!这分明就是小人的银子!叶孔这厮,竟敢如此欺瞒!”

叶孔噗通跪倒在地,语无伦次地辩解:”小人,小人并非有意欺瞒,只是一时鬼迷心窍,才铤而走险。求大人、求高公公宽恕则个!”

包拯沉吟片刻,缓缓道:”叶孔,世间最难能可贵的,便是诚实二字。你拾金不昧,本可成一美谈,却因一念之差,酿成大错。本该重惩,念在你尚知悔改,这才饶你一次。”

叶孔如蒙大赦,连连叩首:”多谢大人不杀之恩!小人今后再不敢了!”

高尚静捧着失而复得的银锭,喜不自胜。他向包拯拜谢道:”青天大老爷大恩大德,小人无以为报,唯有日后在城隍庙多烧香,为您祈福了!”

包拯淡然一笑:”尚静,为官一任,本该为民除害。这三锭银子,你只管拿去缴纳粮差,剩下的赏给叶孔,算是劳他一番。从今往后,你们都要互相监督,常怀善念,切莫再犯错误。”

(图片来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高尚静和叶孔齐齐跪拜,感恩戴德。两人走出衙门,又惊又喜。高尚静拍了拍叶孔的肩膀:”往事既已揭过,我们也就不必再提。日后亦要常来往,好生做人,休叫包大人失望。”

叶孔连连点头,喃喃道:”我这一生,算是彻底改过自新了。”说罢又向城隍庙的方向拜了拜,只盼今后能洗心革面,再不负这白玉似的美名。

高尚静和叶孔离去后,包拯回到后堂,先斋戒沐浴,又清心静坐片刻,这才提笔疾书,将这桩离奇的失银案的始末,尽数写在卷宗之上。

此时,师爷陈宰颤颤巍巍地走了进来,捧着一卷发黄的古籍,恭敬地说:”大人所断此案,可谓神机妙算,令人叹为观止。小人愚钝,实在好奇大人是如何察觉叶孔的?”

包拯放下笔,微微一笑:”此案看似离奇,实则线索早已现于天象。那日在城隍庙祈祷,忽见梧桐叶上虫蛀一孔,疑似’叶孔’二字。叶孔拾到尚静遗落的银两,按理本该归还,却迟迟未曾出面,其中必有蹊跷。我便令人四下查访,果然揪出叶孔。”

陈宰恍然大悟,连连称是:”大人智慧超群,简直是神机妙算!小人这些古书看来,还需勤加练习,方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包拯闻言,语重心长地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若非用心体察民情,洞悉人性,如何断得万千奇案?这古书看得再多,不如走街串巷,察民情、解民忧来得实在。你且带着卷宗,去录入案簿,日后好生参详。”

陈宰领命而去。包拯缓缓起身,负手踱到窗前。他的目光穿过重重宫墙,投向无边的夜空。今夜月明星稀,朗朗乾坤,正如他的心境。

数日后,高尚静和叶孔再次来到县衙,只见两人喜气洋洋,哪里还有之前的惶恐和愧疚。

高尚静率先跪拜禀告:”青天大老爷在上,高某已按您所言,将银锭缴纳粮差,余下五钱赏给叶孔。这叶孔近来改过自新,再不似从前那般贪婪,高某见了,实在欢喜。因此特地来衙门,再次叩谢大人!”

叶孔也连连磕头,泣不成声:”大人恩重如山!小人无以为报,唯有今后行善积德,决不再犯,也不枉大人教诲之恩!”

包拯看着两人,嘴角泛起一丝欣慰的笑意。他缓步走下公堂,亲自将两人扶起,叮嘱道:”尚静,叶孔,你们能悔过向善,本官甚慰。望你们今后常存善念,互助互爱,自然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高尚静和叶孔齐声道:”谨遵大人教诲!”说罢恭恭敬敬地退了出去。

陈宰在一旁瞧着,禁不住感叹:”大人断案如神,又能感化人心,简直就是人间的包青天啊!”

包拯闻言,正色道:”为官者,心存仁厚,才能感化人心;明察秋毫,才能惩恶扬善。我辈当以此自勉,不负百姓所托。”

话音刚落,银铃声响起,衙役来报:”大人,东街王屠又告西街李氏偷猪一案,两家当堂对质,吵成一团,还望您断案!”

包拯凝目听着,轻轻叹了口气。他缓步走上大堂,身后衣袍飘飘,如苍鹰展翅,直上九霄。

此时映入他眼帘的,正是大堂上”清慈省躬””明察秋毫”八个大字。陈宰瞧着那八个字,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原来,这不仅是包大人断案时的准绳,更是他身体力行,一生为官的真谛啊!”

案件真相已大白于天下,然而,青天之下,又何止这一桩冤案?包拯将宣德六年的断案奇闻记入府志,授予后世,正是为了让更多的官员明白,断案如何,为官如何,这才是最根本、最深远的教化。

风清月朗,一轮明月高悬夜空。在包公祠堂里,那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烛光映照下熠熠生辉,似乎在向世人诉说着包拯的为官准则和断案智慧。

这一夜,陈宰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的脑海里反复回荡着那句话:”为官者,心存仁厚,才能感化人心;明察秋毫,才能惩恶扬善。”

他恍然大悟:包拯之所以能断案如神,归根结底还在于他博大的胸怀和敏锐的洞察力。那些精妙的断案手段固然令人拍案叫绝,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一颗悲天悯人、护佑黎民的心啊!

陈宰暗暗发誓,他一定要向包拯学习,常怀仁厚之心,练就火眼金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高尚静和叶孔回到村中,将包拯断案如神的事迹传为佳话。乡亲们坐在榕树下,听得入了迷,个个拍手称快。

从此,村里再没有发生过调包银锭的事。大家也都学会了拾金不昧,互帮互助。村民们感念包拯的恩德,纷纷在家中供奉起他的画像,日日焚香祷告,祈求”包青天”常驻人间,主持公道。

包拯断案如神的事迹不胫而走,传遍大江南北。那些背井离乡的农民,那些饱受欺凌的弱者,无不将”包青天”视为救星,期盼有朝一日,也能沐浴在这公正无私的青天之下。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包拯断案的故事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为学子们效仿的榜样,也成为官员们为政的准绳。这些精彩的断案故事,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中华法制文明的瑰宝。

包拯的一生,是正直不阿、勇于担当的一生,是心系百姓、惩恶扬善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清官”,什么是”明断”。他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成为百姓心中永恒的丰碑。

愿”包青天”的精神代代相传,愿这斑驳陆离的人世间,永远有一方晴空如洗的”青天”。这,就是包拯断案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公正自在人心,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秉持善念,世间再大的阴霾,也终会被拨开。

让我们携手前行,用一颗赤子之心去对待每一个生命,去守护每一寸公平正义的土地。这,就是包拯精神最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