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唐德宗致力于削藩大业,为何却失败了?
“建中四年,李希烈叛,寇陷汝州,诏哥舒曜率师攻之,营于襄城。希烈兵数万围襄城,势甚危急。”——《旧唐书·姚令言传》
唐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备受瞩目的一个存在,相比于其他王朝而言,唐朝要更加开放和包容。彼时因为唐朝的疆域辽阔,中央对边疆的控制逐渐被弱化。
为了避免这些地方发生动荡,唐玄宗李隆基设立了十大藩镇,由节度使以及经略使管理这些地方。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节度使们的权力越来越大。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致力于削藩大业,为何却失败了?
唐朝节度使分布
最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安史之乱爆发。而这场战乱,也使得唐朝此后的统治者们开始想方设法地削藩。
据悉在唐德宗时期,他曾主持进行过一次削藩,但最后却以失败告终,那么你知道他究竟是如何失败的吗?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致力于削藩大业,为何却失败了?
古代战场建模图
唐德宗
首先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唐德宗。据悉唐德宗李适是公元742年生人,唐朝的第九位皇帝。其父亲是唐代宗李豫,母亲为睿真皇后沈氏。
公元762年,李适被到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后改封鲁王、雍王,在名义上统军平定了安史之乱。2年后被立为太子,度过了5年太子生涯,而后荣登大宝。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致力于削藩大业,为何却失败了?
唐德宗李适像
在李适执政前期,他非常厌恶宦官干政,因为采用政策得当,这使得唐朝的境况好了不少。不过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德宗开始任用幸臣卢杞等。
同时他还在全国各地增收杂税,这就导致他越来越不受人爱戴。公元781年,李适发动了削藩战争,这场战争直接导致二帝四王叛乱接连爆发。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致力于削藩大业,为何却失败了?
唐德宗李适剧照
如果不是宰相李泌及大将李晟的存在,叛乱可能会愈演愈烈。也许是因为此次动乱,使得他在后期一直对藩镇多事“姑息”。
而这种“姑息”其实也意味着唐德宗的削藩失败了。在解读唐德宗削藩失败之前,我们不妨来简单了解一下唐德宗削藩的全过程。更多精彩资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致力于削藩大业,为何却失败了?
唐德宗李适剧照
削藩大业
自从安史之乱结束之后,黄河下游的各个节度使便拥兵自重,将手中所掌握的权力世袭相传,这给中央的稳定造成了非常明显的不良影响。
因此在唐德宗即位之后,他就一直致力于削藩大业。公元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他的儿子李惟岳要求德宗任他为新任成德节度使,但对此唐德宗表示拒绝。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致力于削藩大业,为何却失败了?
唐德宗李适剧照
之后李惟岳直接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以及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一同谋反。消息传来以后,唐德宗命幽州留守朱滔、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等平乱。
一场削藩大战就这样拉开了帷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战之后,造反的四镇因为种种原因,只剩下魏博节度使田悦部众在负隅顽抗。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致力于削藩大业,为何却失败了?
削藩·洹水之战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惟岳手下有一个叫王武俊的人,他为了权势选择背叛李惟岳,并因此被唐德宗授为检校秘书少监、兼御史大夫、恒州刺史、恒冀都团练观察使。
除官职以外他还获得了实封食邑五百户。随后唐德宗又任命张孝忠为易定沧三州节度使,康日知为深赵都团练观察使,命朱滔回镇幽州。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致力于削藩大业,为何却失败了?
古代战场绘图
不过在朱滔和王武俊看来,自己应该获得的远不止如此,这就使得他们对唐德宗起了怨恨之心,于是当田悦找上门来的时候,这两人直接倒戈反唐。
他们在后来与田悦、李纳二人分别称王。眼看当时的局势越来越乱,唐德宗于公元782年又任命李希烈为检校司空,兼淄青节度使,新罗、渤海两蕃使,前去讨伐李纳。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致力于削藩大业,为何却失败了?
唐德宗李适侧身像
只不过令唐德宗没有想到的是,李希烈当时已经与李纳等人暗中勾结,他率大军出发后没多久,也自立为建兴王,致使黄河下游的藩镇叛乱越演越烈。
公元783年,唐德宗再次派出淮西招讨使李勉、淮西副招讨使哥舒曜前往讨伐李希烈。此次征讨耗费了很长时间,但遗憾的是,唐军依旧没能奈何得了李希烈。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致力于削藩大业,为何却失败了?
古代战场绘图
泾原兵变
等到八月的时候,李希烈开始带部队围攻襄城,眼看襄城越来越危险,唐德宗又命舒王为荆襄、江西、沔鄂等道节度诸军行营兵马都元帅,并令泾原诸道兵马援救襄城。
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领士卒到达长安,本以为朝廷能够看在大家安分守己的份儿上给点奖赏。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致力于削藩大业,为何却失败了?
古代军队集结场景
可对此唐德宗始终没有任何表示,再加上他派出去犒劳大军的京兆尹王翃对士卒们并不重视,这使得士卒们非常愤怒:
“吾辈弃父母妻子,将死于难,而食不得饱,安能以草命捍白刃耶!国家琼林、大盈,宝货堆积,不取此以自活,何往耶?”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致力于削藩大业,为何却失败了?
古代战场建模场景图
于是士族们纷纷折返,准备自己去讨要一个公道。唐德宗知道此事后急忙命人赏赐士卒,但奈何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士卒们已经陈兵丹凤楼下,随时准备进攻。
唐德宗见状只能仓皇出逃,最后被叛军在奉天围困了一个多月。而士卒们在进入京师以后,则开始疯狂抢掠府库财物。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致力于削藩大业,为何却失败了?
古代军队攻城绘图
削藩失败的原因
后来唐德宗从奉天返回,在李泌及李晟等人的努力下,叛乱最终被顺利平定。不过因为此件事令朝廷威严扫地,于是唐德宗又开始重用宦官,对藩镇多事“姑息”。
就这样,第一次削藩宣告失败。那么此次失败是如何造成的呢?这两个原因很关键:
唐德宗即位之后,朝堂上政治内斗严重,很多人为了利益是直接选择背叛;
唐德宗虽然将“租庸调”改为了“两税法”,但推行了一段时间之后,两税法也开始逐渐崩坏,致使大唐的财力不足以支撑此次削藩取得最终胜利。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致力于削藩大业,为何却失败了?
租庸调的征收体系
其实从前文对唐德宗削藩一事的简单介绍中我们也能够看出来,当时的很多官员其实并不忠诚,在整个削藩过程中,唐德宗每次派出去的人总有一部分会选择倒戈反唐。
且除了官员们,士卒也没有足够的使命感,他们为了利益同样会选择抛弃皇帝。在这种环境下,唐德宗不仅要关注藩镇的情况,同时还要提防自己人反水。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致力于削藩大业,为何却失败了?
古代战场剧照
并且从泾原兵变一事中我们其实也能够看出来,当时受到节度使叛乱的影响,整个朝廷的情报架构出现了一些纰漏,这就导致那些重要消息很难被及时传递。
并且朝廷处理事情的效率也很低,不然也不至于出现唐德宗派去安抚士卒的人还没到,士卒就已经陈兵准备进攻的情况。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致力于削藩大业,为何却失败了?
古代军队驰击
再者说“两税法”虽然比“租庸调”更适合当时唐朝的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税法”中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便显露了出来。
这时候朝廷就应该针对这些不完善进行改进,而不是想着增收杂税来充盈国库。另外唐德宗还要求各地藩镇均需要按时供奉,这其实也加剧了百姓的生活压力。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致力于削藩大业,为何却失败了?
两税法的征收体系
尽管当时唐德宗想尽了办法搞小钱钱,可没有一个善于理财的人,这些钱根本存不了多长时间便又被挥霍了出去。提及此便不由得让人想到刘宴和杨炎。
其中刘宴是一个非常善于理财的人,他曾建立了一套非常高效的经济情报网,在没有增加老百姓负担的情况下,使唐廷的财政收入提高了不少。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致力于削藩大业,为何却失败了?
刘宴是一个非常善于理财的人
就连几百年后的金章宗完颜璟也针对他给出了一个非常高的评价:
“理财安得如刘晏者,官用足而民不困,唐以来一人而已。”
至于杨炎,则是唐德宗早年间任命的宰相,此人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提出了“两税法”,不过因为他早年间与刘宴有些过节,因此他总是觉得刘宴不忠心。
恰好唐德宗当时对刘宴也有些不满,于是在杨炎的一句小报告下,刘宴悲催地走向了死亡。不过在抄家的时候,人们发现刘宴的一些罪名是栽赃的。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致力于削藩大业,为何却失败了?
杨炎提出了“两税法”
这之后朝中大臣纷纷为刘宴抱不平,并希望造成刘宴身死的人可以受到相应的惩罚,对此杨炎无比担忧唐德宗会把自己推出来,于是他非常机智地找了几个人。
然后让他们对外宣称:刘宴不是自己要杀,而是唐德宗要杀。此消息一出来,唐德宗变得非常愤怒,毕竟要不是杨炎的小报告,自己哪里会去杀刘宴。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致力于削藩大业,为何却失败了?
刘宴画像
此后没多久,杨炎也步了刘宴后尘。虽说杨炎本人的理财能力没有刘宴强,但至少他能够让唐廷的财政收入保持为正。
只可惜唐德宗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这两位理财能手离开后,唐廷的财政收入也越来越“感人”,这使得唐德宗实在没有足够的钱去搞定那些藩镇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致力于削藩大业,为何却失败了?
杨炎雕像(出处存疑)
小结
总而言之,唐德宗当时会削藩失败,一来是因为朝廷内部人心浮动;二来则是因为唐朝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
虽说唐德宗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削藩,但期间“泾原兵变”、“奉天之难”的发生,使得他不由得选择了退却。后来一直到唐宪宗时期,削藩才再度被提上议程……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致力于削藩大业,为何却失败了?
唐宪宗李纯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