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奇案:洞房夜,女子出走,无意撞见嫂子丑事,牵出一桩命案

 

明代奇案:洞房夜,女子出走,无意撞见嫂子丑事,牵出一桩命案

明朝宣德年间,南直隶苏州府吴县有一户主叫赵大良,父亲在靖难时身死。他得其父荫庇,实授华亭县丞。不久之后,因治水不利,致使治下百姓流离失所,被革职问罪,朝廷念其父功劳,免其罪责,恩准他告老还乡。

赵大良被革职时不到四十,正值春秋鼎盛,却整日郁郁寡欢,借酒消愁。妻子郭氏劝了几次,丈夫不为所动,甚至出言将她斥责,于是她负气回娘家。

郭氏的母亲张老夫人,是出生名门的大家闺秀,素来有主意。闻明女儿来意,郭氏遂将心中委屈讲诉给母亲听,请她拿个主意。张老夫人沉吟片刻,说道:“既然女婿起复无望,便将心思放在教导儿孙上就是。”

郭氏闻言有些气恼,说道:“母亲,我已年方四十,膝下只有一女,难不成让我替老爷纳妾,让外人给他生儿子?这岂不是引狼入室,家宅不宁?”

张老夫人摇头道:“妻与妾能一样?妾生的儿子称呼你为母亲,称生母为姨娘。将来将孩子过继到你名下,孩子便与妾再无瓜葛,你再寻个理由送她去庵里做姑子,这家依旧是你做主。”

郭氏沉默不语,心中思绪万千,要与外人平分丈夫,哪个女子愿意?可是看着丈夫一天天颓废,多年夫妻,她心中不忍。于是心中打定主意,纳妾!

张老夫人见女儿点头同意,唤来管家,让他从婢女中挑选几个姿色好,品性端正的女子来候选。管家领命退下,一盏茶功夫,管家来前来禀告,候选人已经在院子中。

于是,郭氏扶着张老夫人来到屋外,见院中站了四个年貌美的婢女,郭氏心中腻歪。张老夫人心中叹气,遂亲自挑选,最终看中了一个叫方竹的家生子。

方竹年方十九,姿色尚佳,身材婀娜多姿,且腚大好生养。其父母又都在郭家做杂役,知根知底。从旁知晓方竹,胆小怕事,秉性温和,正是纳妾最佳人选。

于是,郭氏便带着方竹回家,临走前,张老夫人将方竹的契书交给女儿。回家之后,张氏找到丈夫赵大良,刚见面就扑通跪在地上,任凭赵大良拉扯都不肯起来。

赵大良与郭氏成亲多年,早年间也是琴瑟和谐,只因赵大良获罪罢官,心中苦闷,难免对郭氏恶语相向,他知郭氏负气回娘家,心中早已后悔。此刻,见郭氏长跪不起,心中更是愧疚。

赵大良着急说道:“夫人为何如此?”郭氏哭着说:“我入门十余年,老爷待我不薄,可我却未能给老爷生下子嗣,每每想到,心中就觉得愧对赵氏列祖列宗,今日妾身斗胆,为老爷纳妾延绵子嗣。如果老爷不同意,我便长跪不起。”

赵大良并非迂腐书生,郭氏虽非善妒,可是对于府里丫鬟献媚,但凡被她发现,都是驱逐出府,今日见妻子这般,定是有缘由,于是板着脸问道:“夫人究竟何意?休要欺瞒我!”

郭氏知道丈夫赵大良脾气,便如实说出,她说道:“老爷整日借酒消愁,我实在担心,于是回家找到母亲拿主意。母亲说,既然事实已成定居,不如随遇而安,老爷虽然复出无望,可是家中子孙教导好了,来日金榜题名,依旧可以光耀门楣。所以,我才想为老爷纳妾。”

听完郭氏这番话,多日郁结在赵大良心中的憋闷烟消云散。忽然容光焕发,他扶起郭氏说道:“这些日子,辛苦夫人了。岳母大人高见,我定教出一位状元郎。”

郭氏用帕子擦干眼泪,将方竹唤进屋内,对她说道:“进了赵家门,就是赵家人。你需恪守妇道,在家勤勉侍奉老爷,可否听明白?”

方竹脸色羞红,柔声点头称是。赵大良并非柳下惠,眼睛早已在方竹身上挪不开。郭氏咳嗽一声,说道:“方竹先下去,管你先到客房住宿。待你入门,便入住西跨院。”

赵大良老脸一红,从方竹身上收回视线,拉着郭氏进了里屋,两人说起了帷帐内的话。三日后,历书上说宜嫁娶,赵大良便广请好友参加宴席。吹拉弹唱之后,一顶小轿从后门进府。

夜里,朋客散去,赵大良来到西跨院徐氏屋子,方竹本名姓徐,既已嫁人妇,便恢复本名。帷幕拉下,一曲唱罢。徐氏深情款款,赵大良许下海誓山盟。

俗语说新人笑就有旧人哭,郭氏在屋中哭得像个泪人,此刻恨不得就将徐氏就送入庵内做姑子。月挂半空,云遮半面,赵家内众人心思各异,同床异梦。

自从徐氏害喜怀孕之后,郭氏就让人好生照顾徐氏,生怕磕着碰着。日夜盼着徐氏生子,月份足够后,徐氏没有辜负众人期许,果真生下男孩,赵大良给孩子取名赵淳。

郭氏也是心狠,孩子不足半岁,就接到身边抚养。赵大良心中虽有不满,可是想到徐氏出身低微,将来要是科举,怕是被人说闲话,于是做主将赵淳过继到郭氏名下。

徐氏产子后,身材走样,脾气古怪。不复当年妙龄,善解人意的样子。这赵大良也是个薄情郎,渐渐对徐氏不在关心,这一切看在郭氏眼里。

有一次,徐氏因小事失手打了下人,郭氏借口徐氏跋扈,便责罚她到乡下的庄子上思过,徐氏苦苦哀求,郭氏不愿再容忍徐氏待在家中,不管不顾的将她送走,谁曾想此时徐氏身患重病,刚到庄子没几天就死了,赵大良没有太多悲,命人草草藏了。

赵大良现在的心思,都放在儿子赵淳功课上,只要他能完成每日的学业,想要什么,赵大良就给他什么。赵淳就是溺爱中长大,养成了胡搅蛮缠的性格,但凡得不到就会撒泼滚打闹腾。

赵淳仗着读书厉害,经常率性而为,长此以往,就变成了一个惹祸的主。赵大良虽是被罢官丢职,但是赵家人脉甚广,父辈姻亲还在朝中为官,郭氏的几个兄弟都在外做官,因此赵家在吴县就是庞然大物。

赵淳虽有才学,可是品性不端,长大以后,在吴县横行霸道,为非作歹。地方官怕得罪赵家都选择沉默,受害者怕被报复,只能吃哑巴亏。

(图片来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都说色字头上悬着一把刀,这把刀就悬挂在赵淳头上,它伺机等待着。这一日,赵淳带着几个护院游走在东大街,过几日就是郭氏生辰,他正在挑礼物。

就在这时,赵淳忽然眼前一脸,只见不远处有一美貌女子正走进绸缎在,她身穿素色直领对襟褙子,盈盈腰间,肤白貌美,我见犹怜。赵淳立刻问左右护院道:“此女子是何人?为何从未见过?”

一个叫杜鹰的护院说道:“她姓张,是咱们庄子上的佃户的女儿。”杜鹰是赵大良亲自挑选的护院,早年间凭借武艺,混迹江湖,因贪财好色,被人追杀,不得以才投奔到赵家。

赵鹰早就看上了黄氏,对她垂涎三尺,奈何黄氏早有婚约。张佃户也看不上粗鲁的赵鹰,正愁没机会报复张佃户。以赵淳好色的性格,定是要染指张氏,于是赵鹰推波助澜道:“少爷,这张氏是方圆百里的美人,可是比宫里的贵妃好看。”

赵淳阅女无数,这张氏姿色远没有张鹰说得那么夸张,但是胜在小家碧玉,就好比吃惯海鲜的人,偶尔吃粗茶淡饭也是美味佳肴。

回到家中后的赵淳,心眼里都张氏的身资,吃饭的时候都心不在焉。等赵淳回房,赵大良唤来赵鹰,问道:“今日出门发生何事?为何少爷心事重重?”

赵鹰脑子机灵,想到其中关键,于是说道:“回老爷的话,少爷在街上见到一妙龄女子,便赞叹不已。女子走后,少爷还是站在原地。”

赵大良闻言心中有数,来到房中,对妻子郭氏说道:“淳儿到了婚配的年纪,是该让他成家立业,来年下场科举了。”郭氏说道:“老爷为何今日突然说这些?”

于是赵大良将赵淳在街上发生的事说了出来,郭氏闻言有些好笑,赵淳自小就养在身边,女儿出嫁以后,郭氏对赵淳胜过亲生女儿。她知道赵淳是眼高于顶的,能有女子让他魂不守舍,着实让她也好奇。

再听到此女子只是佃户之女时,郭氏毫不犹豫说道:“区区一个佃户之女,娶回来做妾便是,我明日就让管家去找佃户说明。”赵大良听妻子郭氏这么一说也觉得有道理,让佃户之女嫁入赵家,他们该高兴来不及。

翌日,管家奉郭氏之命,来到张佃户家提亲。张佃户有些为难道:“这可如何是好?小女已经有婚约,实在让夫人抬爱了。”

管家来之前已经从赵鹰处得知,黄氏许配之人是位穷酸书生,书生叫廖俊,父亲病故,家中有一老母,母子俩还是寄居在亲戚家,生活过得很艰难。

管事笑着说:“我知张佃户是实诚人,当年你和廖佃户是好友,于是互相指腹为婚,定下秦晋之好,可是眼下廖家破败如此,你忍心将女儿嫁过去受苦?”

张佃户闻言有些犹豫,其妻子刘氏从旁说道:“当家的,管事说得没错,我早就不同意这门婚事,这廖家连个屋子都没有,女儿嫁过去这是遭罪,如果嫁入赵府,她后半生无忧了。”

管事见火候差不多,说道:“我们家夫人说了,只要你们同意嫁女。你们所租赁的田地就当聘礼,并将你们的契书交还,从此尔等就是自由生,只要有赵家一天,你们每月都可以领十两银子。”

这等丰厚的嫁妆,让张佃户心动,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然后说道:“我女儿对廖俊倾心,我恐她不答应。待我女儿与廖俊成亲之日,你们在半道抢亲,生米煮成熟饭后,她也就不会再闹了。”

管事很满意,回家之后将这事告诉了郭氏,起初听闻黄氏有婚约在身,打算劝说赵淳放弃。可听闻女方家的主意后,郭氏也觉得不错,于是将赵淳叫来,讲此事告知了他,赵淳心花怒放,对郭氏千恩万谢,郭氏却嘱咐不可让赵大良知晓。

话说管事去找张佃户提亲的事,正好被邻居谢大娘看见,她深知张佃户是见钱眼开之人,好心提醒张氏。张氏得知后,哭着质问张佃户道:“爹,我倾心俊哥多年,两家互交婚书。你怎么能答应赵家的提亲?”

张佃户心中恼火谢大娘的多事,嘴里只能安抚女儿,说是别听信谣言。张氏回房后,左思右想还是决定让廖俊早日来迎娶,以免夜长梦多。

翌日,廖俊收到张氏的书信,他得知赵家要抢婚后,心里很惊骇。同母亲商议后,他打算提前去迎娶张氏,问过先生二天后是个宜嫁娶日子,于是找到张佃户定好日子。

这边张佃户得知廖俊提前来娶亲,他马上就告诉赵家管事来抢亲日子,只是张氏还被蒙在鼓里。

二日后的傍晚时分,张氏穿好嫁衣在房中等待接亲,此时谢大娘慌忙推开房门,对张氏说:“赵家的接亲队伍就在门外。”

张氏惊骇的不知所措,她把心一横,决定逃走,并且独自去找廖俊,于是她从后窗逃了出去。穿着大红衣的赵淳在门外久等新娘没有出来有些不耐烦,片刻之后,张佃户夫妇惊慌跑出门外说道:“不好了,我女儿不见了。”

张淳闻言带人来到房间,见后窗开着,想必是从这逃了出去。于是,一行人依葫芦画瓢,都从此处追去。

话说天色已黑,张氏穿着嫁衣不管不顾,一路逃跑,很快来到一片林子,不远处有一座农舍,那里住着她的寡嫂。一年前,张氏的哥哥意外去世,嫂子杨氏就在丈夫墓旁结庐,欲要守节三年。

张氏本打算到嫂子屋里躲避赵淳的追赶,可当她刚要推门而入时,却听见屋里有个男人在说话。张氏从门缝里观望,只见谢大娘的儿子谢长发腿上坐着嫂子杨氏。

旁边是一桌的菜,杨氏正在为谢长发倒酒,两人之间有说有笑。在门外的张氏很吃惊,她只能用手捂住嘴巴,生怕发出声音,被里面的人发现。

张氏心中虽然生气,可是想到谢大娘待她如亲女儿,可这谢长发竟然做出与寡嫂通奸之事,太让人气愤。可如今,张氏自身难保,她只能选择离开,直接去找未婚夫廖俊。

张氏刚离开竹园不久,赵淳就来到院门外,他从张佃户口里得知,这附近唯一能藏人地方就是嫂子杨氏的住所。当院门外传来脚步声时,谢长发就有所察觉,他赶紧躲到杨氏的衣柜里,杨氏为了掩人耳目就在柜子外上了一把将军锁。

赵淳率先踹门而入,杨氏假装惊吓,说道:“你们是何人?为何夜闯民宅!”赵淳不想多费口舌,众人在屋里没有找到张氏的踪影。

赵淳走进里屋,看见上锁的衣柜,旁边有半个鞋印,他会心一笑,觉得张氏就躲藏在柜子里,于是不顾杨氏的拼命阻拦,让人直接抬着箱子回府。

杨氏见装有谢长发的箱子被抬走,吓得跌坐在台阶上,嘴里不停说道:“该如何是好!”

话说张氏离开竹林,慌不择路的将鞋子跑丢,任凭脚上被石子划出许多血口子,她忍着疼痛,历经千辛万苦,在东方露出鱼肚白前,逃到了廖俊家。

此刻,廖俊坐在门前生气,他的迎亲队伍在进城时就被赵家人阻拦,等他到张家接亲时,张佃户却说赵家已经派人将张氏接走了,所以,廖俊并不知晓张氏逃婚的消息。

当张氏落魄的来到廖俊眼前时,两人相拥而泣,张氏将赵氏与父母联合抢亲的事告诉了廖俊。廖俊得知后,决定去县衙告发赵家强抢民女。

张氏担心说道:“赵家在吴县只手遮天,县衙不敢管。”廖俊安慰说道:“赵家好日子到头了,新任知县王林大人,清正廉洁,铁面无私,定会为我们做主。”

说罢,廖俊拿来笔墨奋笔疾书,列举赵家不法之举。片刻之后,他拿着状纸去县衙状告赵淳强抢民女,赵家如何在吴县横行霸道的恶行。

王县令接下状纸,拿签给捕快让他们拘拿赵淳到堂审问。此刻,赵家灯火通明,县里有头有脸的人都在赵家喝喜酒。赵淳抬了箱子回房间后,就去宴上招呼客人。

几杯黄酒下肚,赵淳有些微醺,他摇摇晃晃的回到房中。见房中木箱,他愤怒说道:“我看上的东西,从来就逃不出我的手掌,张氏你就是逃到天涯海角,也是我赵家的人。”

赵淳摆弄了下箱子外的锁头,见它无法打开,本就喝醉的他,有些爆怒。一脚将木箱踢翻,抽出挂在墙上的佩剑,就对铁锁一通乱砍。

赵淳酒醉不稳,摔倒在地上,他起身时,手上感到很滑腻。抬手一看,满手血渍,他定睛望去,原来是木箱里流淌出来的。

赵淳连忙打开箱子,发现箱子里一个男子卷缩在其中,他的头上有一道伤口,应该是他刚才暴怒砍箱子时,剑身刺破木箱,砍到了男子头上。

“张氏在哪里?这男人是谁?”就在赵淳神魂不宁时,一队衙役冲入房内。他们见赵淳手提利剑,浑身沾满血渍,又发现男子死在箱子中。立刻缴了赵淳的剑,连同箱子里的尸首一同抬回县衙。

宾客知晓赵家发生命案,都怕引火烧身,不打招呼都跑了,原本还喧闹的赵家空无一人,都去县衙门口围观审案了。

赵大良本想单独见王县令,被拒之门外,他知道儿子危险了。果然,王县令在堂上,拿着廖俊的状纸和张氏、张佃户的证词,都指向赵淳强抢民女的罪名坐实。

又有衙役作证,看到他满身污血在房中。赵淳只得承认过失杀人,就在这时,衙门外很多被赵淳伤害过的人,纷纷出首要告发他,别看赵淳只有二十岁,他的所犯罪行罄竹难书。

赵大良和郭氏这才知道,儿子赵淳竟然做了那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赵淳对于罪行供认不讳,王县令当堂宣判,赵淳数罪并罚,判斩立决。

赵淳原以为父亲会出手救他,谁曾想赵大良选择了沉默。赵大良将儿子尸首收敛后,做出了一个决定,他散尽家财,替儿子弥补那些被害人,算是为儿子恕罪。

再说这箱中男子,王县令得知是在张佃户儿媳处抬走,于是唤来杨氏询问。起初杨氏还想装不知道,小姑子张氏站出来,将所见说了出来,杨氏见瞒不住,才说出与谢长发通奸一事。

廖敏和张氏得到赵家的赔偿后,买了间小院,随后两人成亲,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至此明朝一桩奇案就此告破。

写在最后:

现在的孩子任性使气,胡搅蛮缠,作为家长只会觉得孩子太小,长大以后再改正不迟,现在只要他不哭闹,想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便是。

长此以往下去,孩子的性格只会率心而为,甚至做事不讲规则,也就成了招祸惹事的问题孩子。

赵淳无疑是悲剧人物,他的出生就是有目地的,他的使命是光宗耀祖,至于其它的品性,礼仪,廉耻,对于赵淳来说都不值一提,只要我把书读好了,其它的都交给父母去打理好了。

正是因为有这种思想,他才会走上歧路,如果赵淳在犯错的第一时间,受到父母的批评,我想作为一个才二十岁的年轻人,他不至于到最后所犯的罪行罄竹难书,这都是父母和周围的人惯出来的,赵淳的今天所有人都有责任。

孩子的教育,不单单是成绩单上的毫无感情的数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分辨是非,以及如何不成为别人眼中的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