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奇案:女子想改嫁,在秀才食物里做手脚,却成就了老汉的好事

 

明代奇案:女子想改嫁,在秀才食物里做手脚,却成就了老汉的好事

明朝嘉靖年间,苏州府吴县有一个屠户叫张老汉,他有个儿子叫张茂才,14岁便考中秀才,因妻子病故,让他和儿子缺乏沟通,致使父子关系非常不好。

在张家对门住着一个漂亮的寡妇叫徐氏,她本是外乡人,因家乡闹水灾逃难来此,迫于生计,委身嫁给比她二十岁的丈夫黄贵。这黄贵本就是好色之徒,见新婚妻子年轻貌美,整日寻乐,亏损了身体,不到半年就死了。

 

黄贵一死,家里就没了银钱进项,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媒婆见徐氏貌美,想说动她到富贵人家里做妾。可是徐氏心高气傲,誓死不从,于是她把主意打到了对门住的张茂才身上。

这张茂才年方二十二,又有功名在身,指不定某天就金榜题名,如果可以嫁给他,后半辈子就不用发愁了。于是,徐氏故意接近张家,以此来引起张茂才的好感。

这张老汉并非柳下惠,见风韵犹存的徐氏经常上门,步子都迈不开腿。可张茂才整日在书房埋头读书,徐氏和他很难说上话,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徐氏有个丫鬟叫月娥,平时鬼点子多,徐氏就向她抱怨道:“张茂才就是个榆木疙瘩,一点都不解风情。”月娥知道徐氏的心思,一心想嫁给张茂才,就是为了将来做大官夫人。

于是,月娥出了一个主意,她说道:“非常时刻,我们就用非常手段。我们送一碗加了药粉的糖水给张茂才喝,等他昏倒之后,夫人就说张茂才有非分之想,为了保功名,他肯定会答应娶你。”

“这岂不是骗婚?”徐氏惊骇道,月娥劝说道:“夫人和张公子成亲后,好好待他便是,怎么能是骗婚?”

徐氏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便亲自熬了一锅糖水在里面倒入药粉,然后亲自端着去了张家,此时临近傍晚,张茂才的书房已经点上了油灯,徐氏熟门熟路上前敲门。

张茂才打开门,徐氏说明来意。可张茂才并没有让徐氏进房来的意思,徐氏嫣然一笑说道:“读书伤眼,张公子喝些糖水,如果不够就到我屋里喊我。”

徐氏转身离开张家,月娥上前问道:“张公子收下了吗?”徐氏点了点头,两人便一同回家。大概一刻钟之后,张家院子进来一个黑影,正是去而复返的徐氏。

 

她来到张茂才房外,见油灯已经熄灭,屋里传来酣睡的声音。她卷起裙脚,从窗户翻了进去,屋里漆黑一片,她来到床前,见到个男子盖着被褥睡在床上。

于是,徐氏褪去衣物,轻手轻脚上了床,掀开被褥两人躺在一起。翌日早上,鸡鸣三声,徐氏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竟然是一张满脸沟壑的脸,睡在身旁的并非张茂才,而是张老汉。

原来,昨夜徐氏走后,在雇主家吃完杀猪饭的张老汉回家了。他虽然与儿子有矛盾,可是每次吃完杀猪饭后,都会给儿子带些饭菜回来,当夜,他像往常一样带着酒席饭菜来到儿子房间。

他见桌上有一碗糖水,由于晚间喝了一些酒,嗓子很不舒服。没有经过张茂才的同意,就拿起糖水直接喝了。刚喝完就觉得头晕眼花站立不稳。

张茂才发现父亲的异样以后,以为张老汉是喝多了,便上前将他扶到床上躺下。刚睡下去,张老汉就鼾声如雷。张茂才见父亲已经熟睡,便离开屋子,到客房住宿。

这徐氏见躺在身边的是张老汉以后,尖叫一声,悲从中来,偷鸡不成蚀把米,她坐在床上嚎啕大哭,张老汉也被徐氏的哭声惊醒,见身边衣衫不整的徐氏,他连忙翻身下床,惊慌不已。

张家的动静很快就传了出去,正好徐氏的公公黄老汉送菜给儿媳,他路过张家院子,忽然听到院子里传来儿媳的哭声。他以为徐氏被人欺负。于是恼羞成怒,踹开张家院门,跟着哭声,来到张茂才的房间,只见张老汉和徐氏衣衫不整在房内,黄老汉大骂二人无耻,转身来到县衙告二人通奸。

县令王大人是个古板的人,听闻治下发生了通奸案,便派衙役将张老汉和徐氏拘到大堂。徐氏当然不会承认与张老汉通奸,便谎称被酒醉的张老汉强行拖拽到家里侮辱了。

(图片来源:文推影音 wentuifree.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王知县见徐氏哭得伤心欲绝,便认定张老汉醉酒行凶侮辱寡妇,张老汉不愿承认,王知县就对他用刑。眼看张老汉就要受不了疼痛就要招认的时候。张茂才突然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对王知县说:“王大人,我有证据可以证明,我的父亲是无辜的。”

王知县闻言说道:“你这番话是想说,徐氏所说的皆是谎言?”张茂才作揖道:“正如大人所言,这徐氏口是心非,包藏祸心,谎称家父侮辱了她,只是为了脱罪。”

原来,张茂才见张老汉和徐氏一同被衙役带走,他觉得此事有蹊跷。于是,他来到房间四处查看,只见桌上放着一个空碗,他这才记起这碗是盛糖水的,正是昨夜徐氏送来的。

张茂才记得并未喝糖水,他拿起碗看了几眼,并没有发现特别之处,只是碗里还剩下一些糖水。于是,他捉来几只鸡,将糖水喂给它们喝,没过多久,这几只鸡就站立不稳,在地上软绵绵扑腾。

张茂才大吃一惊,于是带着鸡和糖水去县衙,就在出门的时候,见到徐氏的丫鬟月娥背着包袱出门。他心中有个大胆的想法,于是上前拦住了月娥。

 

张茂才说道:“月娥你别跑了,徐氏已经全部招供,她说这一切都是你出的主意。”月娥闻言吓得战战兢兢,说道:“真的不关我的事,我没想到事情会闹到县衙里,我只是去药铺买了药粉,谁会想到房间里睡的男人不是张公子而是张老汉。”

张茂才见月娥背着包袱要逃,觉得月娥一定是知道内幕,只是害怕担责任,便想着收拾包袱逃跑,于是张茂才骗月娥,徐氏已经招供,就是为了让月娥将真相说出来。

张茂这才明白了徐氏的用意,便拖着月娥来到县衙,正好瞧见张老汉被用刑,便将徐氏与月娥合谋下药骗婚的事情说了出来。

徐氏见月娥已经招供,再也无法隐瞒,便将罪行供认不讳,黄老汉这才知道儿媳有了改嫁的心思,并且用这种见不得人的手段去骗婚。

 

最后,王知县判了张老汉无罪,徐氏下药骗婚,杖责二十大板,以儆效尤。回家后的徐氏自知没脸留在吴县,伤养好之后,投奔远方亲戚离开了吴县。张家父子经此案后,父子关系缓和,再也没有吵过架。

写在最后:

心高气傲的徐氏,并没有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命运,而是把命运寄托在“嫁男人”。

徐氏本想骗婚过上富贵的日子,却因为张老汉的出现破坏,然后徐氏诬陷张老汉又被张茂才识破,真是可恶又可悲。

现实生活中,一个谎言需要很多个谎言来圆,骗人的人,永远活在谎言中不能自拔,犯错不要紧,知错不知悔改,才会永远觉得人生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