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防人之心
直隶大名府城南二十五里有个古寺镇,镇上有个人叫张益民。他和妻子田氏都乐善好施,在镇上人缘极好。
一年冬天的一个早上,张益民起早扫雪,一打开门,见门外的地上躺着一个人,急忙走过去一摸,鼻孔中还有一丝气息,就把此人背到家中,静心调养。
这人醒过来后,说他是蓬莱人,身上的盘缠被歹徒抢劫一空,因饥寒交迫,昏倒在这里,腿也摔伤了。张益民为他请医、熬药、喂饭,直至身体康复,又给他凑足路费,送他回家。这人被张益民的好心肠所感动,为报答救命之恩,临别时,把家中熬膏药的祖传秘方传给了他。
张益民读过书,他根据秘方熬制出的膏药,果然对肿毒、溃烂等症有神奇疗效。于是,古寺镇上有了新的传说。
说张益民的大慈大悲感动了上八仙,是李铁拐亲自下凡点化,才熬制了这种灵丹妙药。从此,张益民夫妇就以熬膏药为生,“膏药张”就成了他的名号。
“膏药张”熬了几十年膏药,不知积攒了多少钱财,可遗憾的是,膝下只有一女。他有个本家侄子,因父母双亡,从小跟着他生活。岁数越来越多,两口子都考虑,这熬膏药的秘方该传给谁?苦心经营的家产该让谁来继承?
“膏药张”看中了侄子,觉得侄子忠厚老实,心肠好,秘方到他手不会失传,家业交给他不会败落。
可田氏说,侄子再好不是自家人,闺女才是爹娘的连心肉。再说女婿虽不太老实,但嘴巴乖巧,早晚回来,不叫爹娘不说话,不是亲儿胜过亲儿,家业、秘方该给他。
“膏药张”呢,提起女婿直摇头,说他华而不实,靠不住。这事,老两口商量了多次,也没最后定下来。这年,“膏药张”突然得了病,一天不如一天。
临死时,他让众人都出去,拉着田氏的手说:“我不行了。你要多保重……切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说着,他取出一贴膏药,交给田氏,千叮咛万嘱咐说:“这膏药不治身上的病,却能治心上的病,记住,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轻易撕开。”田氏接过膏药,把它放在贴身处,回头再看,老伴已经断气了。田氏悲痛欲绝,哭了大半天,想想人死不能再活,这才叫来女婿、侄子,商量如何办理丧事。
女婿说:“俺爹这辈子辛辛苦苦攒下这么大家业,死了应该排场排场。”他提出高搭灵棚,请四班响器,大待宾客,唱七天大戏,还要请和尚诵经,超度亡灵……
他侄子却说:“活着不孝,死了胡闹。伯父一生崇尚节俭,铺张浪费不合他的心意。”
主张丧事简办。
田氏为女婿有这样的孝心很感动,觉着侄子叫丧事从简是想占家产。她暗中骂侄子:这家产还没说让你继承,你可算计起来了,我不会让你达到目的。她当场拍板:丧事由女婿操办,家产由女婿继承。
女婿当家理事后,仗着家产万贯,整日酗酒赌博。
常言说,兴家好比针挑土,败家犹如浪淘沙。田氏的女婿为得到家产,对岳母千方百计谄媚讨好,家产到手后,他的脸就变了。田氏劝他他不听,妻子劝他他不理。赌输时,就变卖家产,不久,他便把“膏药张”一生攒下的家产变卖一空。最后,除了后院那棵老枣树,因没人要才没被卖掉,其它啥都让他给卖光了。眼看着坐吃山空,家业败尽,气得他妻子一命归阴。
闺女在,田氏的日子还好过。没了闺女,她天天给女婿做饭、洗衣,女婿还横挑鼻子竖挑眼,找茬骂她。田氏寄人篱下,只好忍气吞声。一天,女婿喝得东倒西歪地回来,质问田氏,“我待你胜过亲娘,你为啥还昧着良心对我留一手?”田氏战战兢兢地问:“我家财产没给侄子留一砖一瓦,还有啥没给你?”女婿直截了当地说:“俺爹熬膏药的秘方,你咋不拿出来?”
田氏说:“都怪我不认字。熬膏药的事是你爹一手操持的,秘方怕是带到阴曹地府了。”
女婿冷笑一声说:“这就别怪我不好了,养鸡为下蛋,养狗图看门,养活你有啥用?”
田氏听了这话,气得发抖,嘴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她原想把全部家产交给女婿,实指望老有所靠,谁知道女婿竟是一个口是心非,丧尽天良的人!
田氏被撵出家门,跑到“膏药张”的坟上,大哭起来。也不知哭了多长时间,忽然她想起老伴临终的遗嘱,忙从怀中掏出那张医治心病的膏药。谁知刚掏出来,忽听身后有脚步声,她忙把那张膏药又装进衣袋,回头一看,来人是她侄子。
原来她侄子听说她被撵出家门,便四处寻找,最后找到这里,要把田氏接到他家。可田氏说她哪里也不去,只想在坟上跟老头儿作伴。侄子咋劝她都不听,气得她侄子将她背起就走。
这时,田氏在侄子的背上又哭起来。
她侄子问她哭啥呀,田氏不说,她在想:当初不但没给侄子留一点家业,还说了他不少坏话,咋有脸去见侄媳妇呢?继承了那么多家业的女婿都不愿养自己,没继承一点家业的人能会对我好吗?即使是侄子愿意养我,侄媳妇愿意要我这个一无所有的人吗?
她越想越感到不能去,可侄子说啥也不让她下来。
到了侄子家,侄媳妇老远就迎上来,问寒问暖,“伯母,伯母”地叫得亲极了。
从此,她就在侄子家住下了。日子长了,她对侄儿、侄媳妇说:“都怨我看错了人,把家产全……”
没等她把话说完,侄儿、侄媳妇便拦住她说:“东西都是身外之物,一切都过去了,如今只要伯母在我们家过得舒心,我们觉得比啥都好。”他们说得好,做得更好,待伯母胜过亲娘。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老天好像故意捉弄苦命人,这年冬天,田氏得了瘫症,卧病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小两口轮着为她擦屎接尿洗衣服,请医熬药,好话宽慰,无微不至,没一点怨言。
田氏不忍心再拖累他们,熬药不喝,送饭不吃,想一死了之,谁劝也不听。
小两口双双跪在田氏的床前,哀求,“如果我们对老人有照顾不到的地方,您打也行骂也行,要是再这样,我们就长跪不起了。”
田氏哭着说:“你们对我太好了,你们的心比金子还珍贵,我求你们快起来吧!”
当天,她吃了饭,也吃了药,病又一天天轻了。
田氏看侄儿、侄媳妇对她是真心,就把老伴临终前留给她的那张膏药,拿出来递给了侄子,叫他撕开看个究竟。
他侄子接过膏药,撕开一看,原来里边藏着一张纸,上面写的是四句话:
落泪看冬去,叶绿喜春来,
归魂思故里,根深理浮财。
这四句话头一个字连起来读,是“落叶归根”。而第四句分明是“膏药张”暗示还保留着一笔浮财。
田氏一想,忙叫侄子到她家后院那枣树下刨刨看。
她侄子去那一挖,竟挖出一个缸来,缸里没一分钱,却放着一本书,忙拿回来。
田氏让侄子看书上写的是啥,他侄子细细一看,原来写的是如何熬膏药的秘方。
田氏高兴地说:“咱们也熬膏药吧!”侄媳妇说:“虽然书上写了,可咱们都没熬过,怕熬不好吧!”田氏说:“没事,你伯伯生前熬啥样的膏药我都在场。你们熬,我帮你们照看着。”
他们三人按书上写的,熬起膏药来。因为有田氏指导着,治各种疮、病的膏药都熬成了,送给病人们一试,神极了,啥号膏药治啥疮、病,都很灵验。
他们又打出“膏药张”的字号,办起了膏药店。他们价低利薄,不坑人,赚了钱在镇上为百姓办学堂和其它福利事业,深得民心。
多少年后,田氏和她侄子、侄媳妇都先后善终,而“膏药张”的膏药却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直到今天,说起古寺镇的“膏药张”,无人不知,无人不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