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收养猴子,赶考时猴子给他托梦,晚上吃饭时千万别喝鸡汤
大柳村坐落在蓊郁的群山之间,四季如画,鸟语花香,溪水潺潺。对于村民们而言,尽管每年每月都能欣赏到同样美丽的景色,但渐渐地失去了新奇感。
眼下,村里面临的紧要事是苞谷即将丰收,不仅需要防范野猪的侵害,还得提防山上的猴群下山捣乱。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老族长特地召开会议,安排村中的年轻人轮流到山脚下巡视,白天防范猴群下山。
村里的青壮们手持锣鼓,一旦发现猴子在山上活动就纷纷击鼓,胆子小的甚至会赶紧躲进深山不敢再下来。
一位村民,名叫李大柱,一边巡视一边对他的弟弟说:“这山上的猴子都挺懂事的,没必要太过担心。”
李二柱点头表示同意:“特别是那个大宝,简直比人还聪明,就是可惜不会说话。”
两人一边讨论着猴王的聪明才智,忽然一只强壮的公猴从山上跃下。兄弟俩看到猴王脖子上挂着的葫芦,顿时高兴地笑了起来,今年的丰收又可期了。
这只猴王身后跟随着一百多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都在地里采摘苞谷,损失将不可估量。
当猴王递过葫芦的时候,李二柱迅速接过来,并向猴群挥了挥手,示意它们可以进地里采食了。
为什么这两兄弟如此慷慨呢?原来葫芦里装的不是别的,正是那鼎鼎大名的猴儿酒,在市面上非常值钱。
上一次猴王送来的那葫芦酒,老族长卖了个好价钱,全村人分得的银子让大家欢天喜地,生活过得更加富裕。
既然猴王提供了报酬,那么和它们进入庄稼地的交易就显得合情合理。可惜的是,其他猴王没有大宝那么聪明,不知道如何与村民进行交流,这也让他们感到惋惜不已。
猴王接着拿出一个小葫芦,对着李大柱比划了一番。李大柱连忙表示,一定会把酒送到王大叔家。
王大叔名叫王德贵,已经40岁了。
五年前,他上山时遇到了猴王大宝。大宝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个婴儿,看起来只有几个月大。它将这个婴儿托付给了王德贵抚养。
一开始,夫妻俩还期待着孩子的亲生父母找上门来,但是几年过去了,一直没有任何消息。孩子渐渐长大,当他学会说话的时候,自然而然地称呼夫妻俩为爸爸妈妈。
他和夫人姓李,两人年届而立,却尚未迎来自己的孩子。然而,一旦有了孩子,他们便用心悉心照料,家中也因此充满了孩童的欢声笑语。
小男孩的名字是王文远,这个名字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童生帮忙取的。尽管年纪轻轻,王文远显示出惊人的聪明才智,这让王德贵夫妇不惜省吃俭用,终于在他5岁的时候送他去上学。
在这个贫苦家庭里,读书并不容易,但王文远如猴王下山般努力。猴王为了与村民们交好,特意跑到王家,第二天就送来了一葫芦的珍贵猴儿酒。
今天,猴王再次下山,不仅为了与村民们交易,还慷慨地送了猴儿酒给王家。猴王显然是在资助王文远的学业。
村民们纷纷感叹:“万物有灵,大宝是一只有人情味的猴子。希望它能永远坐稳这个‘王位’。”
然而,俗话说得好:“时光催人老,英雄也有迟暮时。”十年后,在猴王23岁的时候,曾经三次夺得宝座的它最终被年轻的公猴击败。
聪明的猴王逃离山巅,来到村庄,村民们纷纷请来兽医为它治伤。
最终,猴王选择了在王德贵家中安居。两方的情谊深厚,王家人热烈欢迎了猴王的到来。
在大宝入住王家的第四年,王文远成功考入秀才。全村人沸腾欢庆,举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宴会。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正值喜庆之际,王文远迎娶了他的新娘。新娘名叫李玉华,是王文远的老师的女儿。新婚夫妻亲密无间,一年后迎来了他们的爱女。
孩子降生后,猴王大宝忙前忙后,展现出一位负责任的长者的形象。当孩子渐渐长大,他每天都带着孩子出去感受大自然。然而,村里的一些年轻人对此颇有微词,尤其是在家庭矛盾时,总喜欢将猴王拿来做比较:
“你连大宝都不如呢,家里的孩子哭闹你都不会哄。”
丈夫听后心生不满,觉得自己一点也不比猴子强。于是,他学着抱起孩子,瞬间家中的气氛变得前所未有的和谐。
大宝成了全村备受欢迎的焦点。东家送来一筐果子,西家贡献一捧花生,孩子们感慨道:“真是过上了好日子,让人羡慕得很。”
王文远的家庭和谐美满,没有太多烦心事。他将大部分心思都投入到科考中,学识也日益精深。
精通文武艺,产品畅销帝王家。
即将到来的三年一度的大比年,王文远将前往府城参加科考。这不仅是王家的盛事,对整个村庄也具有重要意义。
老族长敲响铜锣,召集全村的年轻人开会。计划选拔两名年轻人随行,一方面协助处理事务,另一方面增加旅途的安全性。
家中主事的王德贵当然参加了会议,大宝也跟随而来,坐在一旁认真听讲。
老族长觉得有趣,开口说:“大宝啊,以前你可是个猴王,想必对调遣兵力有独到见解。不如给我们出个主意,选派谁最合适?”
话音刚落,众目睽睽之下,许多人都希望大宝能选中自己,这样就能一同前往府城,开阔眼界。
一些青年甚至对它挤眉弄眼,示意选中自己,以后必有好处。
大宝却面不改色,稳坐在一块石头上。环顾四周后,举起前肢,指向了赵大柱和赵二柱两兄弟。
老族长见状心中欣喜,这两人正是他的孙子,兄弟俩在附近人缘极佳。
简而言之:善于交际,头脑灵活。大宝的选择让众人心服口服,出征的人员迅速确定下来。
大比之年,贡院附近的住房紧俏,王文远决定提前一个半月出发。
在大宝的帮助下,这些年王家不时能采集到一些山中的草药。卖出后也赚得一些银钱,赶考的费用也无需过多担心。
三位仁者跋涉艰辛,历经半月的奔波,终于踏入了他们的目的地。在寻觅中,他们选择了一家祥和的客栈,租下了两间舒适的住处。
过了一天的休整,王文远和赵家两位兄弟便一同踏上了城街的冒险之旅。虽然读书至关重要,但适度的娱乐也是必要的。
府城的街道上熙熙攘攘,由青石铺成的大道上人来人往。路旁的小贩吆喝声此起彼伏,各种美食的香气扑面而来。
一行人漫步欣赏风景,最终来到一处热闹的集市,一支戏班正在表演。一位年轻女子在高高的竹竿上翩翩起舞,手捧着顶端的桃子。
观众们纷纷鼓掌喝彩,铜钱如雨般飞向空地前。班主赶紧抱拳向观众们致谢。
突然,一个嚣张的声音响起:“这位姑娘真是美丽,何不随公子我回府一展身手呢?”
说话的男子眼含桃花,不怀好意地盯着表演的姑娘。他那狡黠的眼神让人不寒而栗。
班主连忙微笑着拒绝:“多谢公子抬爱,但小女子只懂一些不上台面的艺技,不敢在贵府中丢人现眼。”
这名男子名叫张安泰,是某位官员的姨弟。
这家人虽然对城中权贵敬畏有加,但对普通平民却颇为嚣张,时常以他们在府中的亲戚关系为威胁。
张安泰见到表演女子娇美动人,心生不轨的欲望,却被班主断然拒绝。
他的脸色立刻阴云密布,暗中决定找机会好好教训这班子人。就在他匆匆离去时,无意中瞥见了王文远的面容。
他心头一动,忽然生出疑惑:王文远与那位官员的相貌有七八分相似。
尽管他熟悉李家的公子小姐,却未曾听说过这位人物。莫非是李员外在外头私生了一个儿子?
走到这一步,他内心升腾起戒备之情。在李家,夫人只有一个女儿,而李员外渴望将张姨娘的儿子列为大夫人的嫡子,这对孩子的未来也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正如俗语所说,有靠山才能好乘凉,这样一来,张家也能因此获益。
但若突然冒出一个私生子,可能会引发不测之事。看那位年轻人的打扮,似乎是个文雅之士,莫非是为了参加科考而来?
张安泰和他的两名随从走了一段路程后停下来,开口说:“李二,你悄悄地跟踪那位文士。查清他的下榻之处,然后设法打听他的籍贯来历。如果你办得好,少爷会有丰厚的奖赏。”
接着,他取出两两银子作为打听的费用。李二看了之后笑逐颜开,连连保证必定办妥此事。
他随后蜿蜒曲折地走到了一个乞丐聚集的地方。不要小觑这些乞丐,就像蛇有蛇洞,鼠有鼠道一样,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消息来源。
数个时辰后,张安泰获得了王文远的姓名和籍贯。看到出生地,他不禁想起了李家曾经发生过的一桩事。
当年,李员外带着妻妾回到祖籍探亲。在返回的途中,路过一处山脚,遭遇了一群山匪的拦截。
作为大户人家,他们自然有随行的护卫,通过一番厮杀,终于成功击退了山匪。
然而,正当大家庆幸之际,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从树林中传来。
很快,众人得知,年仅半岁的小少爷,在大家慌忙躲避的混乱中竟然消失不见。
大夫人当场晕倒,而李员外只能焦急地询问张姨娘,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从张姨娘的叙述中得知。
大公子小时候是由奶娘照顾着的,但在一次众人躲避的混乱中,奶娘似乎因为害怕或其他原因,突然抱着大公子向着深深的树林里奔去。
当大夫人和她反应过来时,奶娘和孩子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当时,李家的员外和护卫们都忙于与强盗搏斗,而家眷们也来不及顾及此事。
员外听闻后,望着茂密的森林,不禁叹了口气。他目送着受伤的护卫,惊吓的家人,以无奈的表情挥手示意继续前行。
为了预防进一步的意外,他们只好先赶往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再组织人手寻找。
行进了两个小时,终于来到了一个小村庄。为了寻找孩子,他们付出了巨额酬金,村里的勇士们随即组成队伍上山搜寻。
理论上,奶娘抱着孩子跑不了多远。但他们却在山间搜遍,却找不到两人的踪迹,就像是长了翅膀飞走了一般。
经过连续十天的搜寻,悲痛的家人只好宣告停止搜寻。他们已经为最坏的情况做好了准备。
那么,奶娘和孩子究竟去了哪里呢?
当初,张安泰听到这一事件,一度以为只是个意外。但后来,张家的姨娘回家时无意中泄露了风声,全家才发现,这件事居然是她背后策划的。
张姨娘一直不甘屈居人下,看到大夫人生下儿子后愈发嫉妒。她一直怀着心思,想要找个机会让这孩子生病,最好能夭折,为自己以后的孩子铺平道路。
有一天,她无意中得知,奶娘的丈夫赵二热衷赌博,于是她安排人引诱他输掉了一大笔银两。
这对一般家庭来说是笔巨款。赵二再也无法偿还,而上门追债的人也对他不屑一顾。
此时,他径直指向自己的儿子说道:
“如果你支付不出债务,就把你的儿子作为抵债吧。从价值上来看,你算是赚了,一个小家伙并不值太多钱。”
赵二原本打算答应下来,却没想到被回家的奶娘听到了。她迅速冲上前,紧紧抱住孩子,跪在地上苦苦哀求,请求给他们一些宽限。这几个人原本是奉命而来设计他们一家的。
他们故意说:“既然如此,给你们两天的时间。你们必须加紧解决,否则就别怪我们不讲情义了。”
奶娘连忙点头应允,她唯一想到的办法是向主家借钱。于是,她匆匆忙忙地跑回了李员外的家。
说来也巧,她刚走到张家附近,就碰到了准备带着丫鬟逛街的张姨娘。张姨娘将她拦住,询问了原因。
心慌意乱的奶娘将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她。张姨娘听后叹了口气说:
“可怜天下母心啊,这种事可千万别让大夫人知道。你家发生这种糟心事,她怎么还敢让你带孩子呢?还担心你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对孩子不利呢?”
奶娘更加焦急了,这可如何是好?她急切地请求张姨娘出个主意。
张姨娘沉思片刻说:“我最不能忍受亲人分离,这些钱我帮你出了吧!”
她递过来一只金手镯,让奶娘用它来还债。奶娘自然心存感激,从此以后事事以张姨娘为先。
然而,对于张姨娘来说,这远远不够。于是,她让人引诱赵二继续赌博。这一次又输了30两银子,同样的情景再次上演。
张姨娘的条件与上次有所不同。言外之意是,在找机会将大少爷抱走的同时,她将帮助奶娘还清赌债。
在亲生儿子和别人的孩子之间做出选择吧。他们正好准备回城,而山林茂密,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如果奶娘聪明,完全可以向大夫人投降,将张姨娘的计划如实告知。
也许为了感激她,大夫人会赏银帮她度过难关。可惜这个人心思难以捉摸,最终她选择了一条不可逆转的道路。
当张姨娘在街上意外遇到盗贼时,心头一阵慌乱。然而,她并未忘却自己早已筹划的计划。
混乱中,她将一些金银偷偷塞给了奶娘,示意她紧抱着少爷迅速离开。对于家中的丈夫和孩子,她深信能够自己照顾,计划是等风声渐静后再返回。拥有了可观的财富,她自然能够成为富家翁。
在私欲和金钱的诱惑下,奶娘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逃向了附近的树林。在一片茂密的树叶掩护下,她喘息着靠在一棵大树上稍事休息。
然而,这一靠让她发现了不同寻常之处。她背后的树皮居然异常柔软,旁边还隐隐约约露出一道微小的裂缝。奶娘小心地放下孩子,打开树皮后惊讶地发现大半部分是空的,这棵大树里竟然可以藏人。
考虑到孩子若醒来可能会哭闹,暴露她的藏身之地,她毅然决然地将孩子抱到山坡下扔了下去。
然而,命运总是无法预料的。就在那一天,猴王大宝带领着一群猴子路过。看到了被扔下的孩子,大宝立刻将其抱了起来,带回了猴群让母猴们喂养。
然而,母猴们并不是很情愿,孩子把奶吃完后,小猴子就陷入了无奶可喝的境地。一群母猴围住猴王,嘈杂地表达着自己的难处。大宝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将孩子交给了猴群中的一只母猴去照顾。
当天,大宝带领猴群跨过几座大山,来到了大柳村的背后。猴群与村民们常有交往,正好看到王德贵上山,于是大宝将孩子交给了他。
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王文远。
在李员外家中,大夫人失去孩子后长时间以泪洗面。几年后,她终于又生下了一个小女儿,心中的悲伤才渐渐淡去。
与此同时,张姨娘回到家后不久便怀孕了,10个月后生下了一个男孩。
这个孩子出生后也表现得非常聪明。由于他出生在富贵之家,上学较早,与王文远同时取得了秀才的资格。
李员外看到二儿子有着如此出色的表现,决定让大夫人将他收为嫡子,这对他未来的交际和前途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考虑到自己只有一个女儿,将来需要依赖兄弟,大夫人无奈之下答应了这个提议。
在这次盛大的家族比较之后,李家决定重新修订族谱。
张姨娘通常对下人施以责备,但这段时间她必须特别小心言行。不能让她引发任何混乱,以免影响到少爷的前程,否则将不会得到宽恕。
如果王文远的事情没有被曝光,那么张姨娘就是生活中的赢家。将来,家产的大部分将由她的儿子继承。
至于奶娘一家是否会泄露秘密,张姨娘自然也毫不担忧。奶娘当年逃过搜捕,偷偷带着一大笔银钱回来寻找丈夫。然而,在逃往外地的途中,他们的马车突然侧翻,一家三口不幸坠落山崖,丧命于此。
张姨娘最初声称她只是因为害怕而逃跑,李员外也以为如此。因此,尽管他们对她一家感到气愤,但却没有对她的丈夫和孩子下手。谁知道他们虽然逃过初一,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过十五,命丧悬崖。
一家人得知张姨娘的手段后不禁吓出一身冷汗。张安泰没想到姐姐如此大胆且心机深重。
然而,得到实惠的一家人很快就理所当然地行事。
在他们看来,大夫人虽然身份高贵,但在才能上远不如自己的姐姐。张家深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
张安泰沉思片刻,第二天就派家丁到李家去通报,称老娘身体不适,希望姨娘能回来探望一下。
大多数人都讲究孝道,所以张姨娘很容易地就离开了家,匆匆赶回娘家。
在拜过爹妈之后,她看着老娘脸色红润,有些惊讶,这不像是生病的表现。
张安泰对着姐姐使了一个眼色,两人随后来到了一间隐秘的房间。张姨娘开口问:“你到底在搞什么鬼?难道是惹了什么事,又要我来解决吗?”
听完张安泰的发现,张姨娘吓得站了起来。她扫到桌上的茶盏,只听到一声啪的瓷器摔碎的声音,地上顿时多了很多碎片。老爷有多少个儿子,张姨娘自然了解得很清楚。对于其他庶子庶女也从不放在心上。唯一让她感到如临大敌的,只有大夫人的儿子。
思至此,张姨娘不禁紧紧握住了双拳。嫡子必须是她亲生的儿子,现在离成功只差最后一步,不能在这关键时刻失败。
“大姐,这可怎么办啊?你得想个办法。不然等那小子考上功名,或者被姐夫发现他的真实面目,可就糟糕了。”
张安泰焦急地说着。张姨娘冷笑一声,“既然如此,就让他上不了考场。他不是住在吉祥客栈吗?你找个机会在他的饭菜里下手。这样一来,责任就不在我们身上了,他们要告官司就去找客栈吧。毕竟那里的饭菜不干净,谁叫他们不注意呢。”
张安泰听后为难起来,下毒很容易被查出来,他也无法保证自己能顺利脱身。
看出了张安泰的心思,张姨娘低声给他出了一些主意,如此这般,这么办。张安泰听后眉开眼笑,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于是按照计划行事。
张姨娘接下来又在策划着什么危险的计划?只说,第二天,张安泰装扮一新,独自购买了两只河豚回来。
河豚肉鲜美,但内脏含有毒素,需要高明的厨师处理。吃河豚可不是闹着玩的。
《本草纲目》记载河豚:“虽珍美,食之有毒。”……吴人传言其血有毒,脂令舌麻,子令腹胀,眼令目花”。
张安泰购买河豚并非为了自己食用,他将河豚剧毒的部分用水熬制成一小碗。
这碗毒汤准备悄悄放入王文远的饭菜中,让他在食用后中毒身亡,至少也无法参加科考。
早就安排好的客栈伙计,由张安泰指示,声称汤里加了泻药,只是为了给那男子一个教训。
在他看来,即便出了事,官府也找不到他们的头绪。与伙计联系的是一位女扮男装的仆妇,她是张姨娘的得力助手,经常为她办一些不可公开的事务,同时擅长一些易容之术。
伙计拿着河豚毒汤,准备在张安泰的第二天晚餐时将其投入汤中。
这位伙计显得十分大胆,一是因为十两银子的利益,二是因为他觉得之前见过那个人的面,对方似乎不会妄害他人性命。
如果让他如愿以偿,王文远预感到可能会有生命的危险。然而,张家的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
事态的变化源于王文远的一场奇异梦境。在那个晚上,他迷迷糊糊地入睡,竟然梦见了猴王大宝。
大宝端着一碗鸡汤,然后一口气将汤喝光。片刻之后,大宝突然捂住肚子在地上翻滚。
当王文远觉得好笑的时候,大宝却突然跳起来,把碗摔在地上。然后它摇了摇头,好像在告诫王文远千万不能喝鸡汤。
醒来后,王文远对昨晚的梦境感到好笑,认为是因为思念家乡而产生的。
然而,直到傍晚,赵家的兄弟们表示今天想喝一碗鸡汤。由于昨晚的梦境,王文远开始细致地检查那碗汤。
这一看,他差点惊呆了。原来,那只装鸡汤的碗的花纹和他昨晚梦到的一模一样。
这种巧合真的存在吗?难道这是一种预兆吗?王文远心思灵活,对科举前的权谋心机了然于胸。
他立即阻止了准备喝汤的赵家兄弟,将自己的梦境告诉了他们。赵大柱听后急忙放下了手中的勺子。
“这绝对是大宝给我们传达的信息,我曾听祖父说,大宝说不定是山中灵猴的后代,能入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赵二柱也点头表示同意,显然,这两兄弟对猴王大宝深信不疑。
“既然如此,我们就来个试验,看看这碗汤到底有没有问题。明天就能见分晓了。” 于是,他们商议之后,将那碗鸡汤倒在一处老鼠洞附近。
初升的朝阳映照着大地,几位心怀鬼胎的人早早起床,来到那个昨夜发生神秘事件的鼠洞。然而,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三只巨大老鼠横尸在那些诱人的鸡肉旁边,已然断了气。
三人面面相觑,原以为只是简单的泻药,却没想到却是致命的毒药。赵大柱当即要找掌柜理论,王文远急忙拦住他。这种事情若传扬出去,吉祥客栈的声誉也将一落千丈。
王文远提出私下找掌柜解决,相信掌柜并不知情。这样一来,客栈的名誉还有挽回的余地,掌柜说不定还会帮助他们揪出幕后的凶手。
果然,王文远的推断一点没错。吉祥客栈的赵掌柜一听到发生这样的事,当场吓得软倒在地。
眼下正值科举时期,客栈里住着众多的读书人。若将此事报官,即便是客栈背后有靠山,也难逃法网。身为负责人的赵掌柜更是会麻烦缠身。
于是,他连连保证一定会给他们一个交代。随即将生意委托给副手,亲自前往一座宏伟的豪宅。
这座豪宅是当地太守的小舅子的府邸,吉祥客栈的幕后真正老板就是他。
赵掌柜听完太守小舅子的话后也是吓了一跳。莫非是官场上的死对头,想借他的手来陷害姐夫,以便在皇上面前获得好处。
这可不是小事,于是他急忙召来自家的大管家。让他迅速展开调查,务必将事情查个水落石出。
经过一番调查,大管家很快锁定了那位伙计的身份。然而,在一番审讯后却发现线索有限。既然这条路不通,大管家决定将目光投向另一个方向。
当天晚上,一位老乞丐踏进了吉祥客栈。这位老乞丐可是城中乞丐的领袖,大管家也委托他打探消息。
这一次的打探使他发现了一些线索。之前几个乞丐曾收到张安泰的钱,原本打算守口如瓶。但乞丐们毕竟是一家人,只好对不住张公子,将跟踪王文远的情况详细交代了一番。
大管家听了非常高兴,有了线索就好办了。他们可以顺藤摸瓜,继续追查下去,最终将调查的方向锁定在了李员外家。
大管家很快掌握了李家的内情,将所有线索连接起来后,迅速推断出这是一桩后宅的阴谋。
张姨娘自认为聪明,但在真正的高手面前,她的策划显得微不足道。
吉祥客栈的东家松了口气,知道事情不是针对自家的后顾之忧。考虑到王文远的识趣,他有意提供帮助。
傍晚时分,城中大夫人的娘家门前现身一位乞丐,手持一封信,声称有人要转交给大夫人家主。
门房迅速将信送进府中,吴老爷——大夫人的父亲——打开信后读了一遍,不禁激动不已。
他立即吩咐家丁准备轿子,要亲自确认这封信是否涉及他的外孙。
与此同时,王文远正在客栈专心读书。吴老爷一见到他,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个孩子无疑是他的外孙,继承了李员外和他女儿的优点。
当王文远得知吴老爷的来意时,他与客栈的人面面相觑。其实,王德贵夫妻一直未隐瞒他的身份,而村中的许多人也早已知晓。
听完吴老爷的陈述,王文远三人心生疑虑。原来,张姨娘为了谋取私利,竟然采取如此阴谋的手段。
吴老爷说完后感到后悔,因为科考即将来临,不愿影响这位外孙的心境。
他决定保密这段往事,等科考结束再说。毕竟,他们不希望在这关键时刻引起张家的波折。
吴老爷点头表示同意,回家后立即吩咐人暂时不要提及此事,以免影响外孙的心情。时间飞逝,最终,王文远顺利参加了科考,并以第二名的好成绩喜获佳绩。
张姨娘的儿子考中了第十名,李家因此举行盛大宴席庆祝。
然而,正当全族人聚集在一起庆贺时,吴老爷当众揭露了张家的阴谋,并将收集到的证据扔到了李员外的面前。
李员外一开始不相信,但当了解到王文远的身世,看到他的面容后,再也无法反驳。
大夫人紧紧搂着孩子,泪流满面。她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在这一生中再次见到失散的儿子。
李员外当即提议让王文远跟他们回家,等把王家人接来,再让他改名换姓回归家族。
然而,王文远却坚决拒绝了这个提议。他向亲生父母表达:“李家还有其他儿女,而王家却只有我一个孩子。父母辛苦养育我长大,我怎能轻易离去?”
李员外原本想劝说,却被大夫人制止了。
大夫人同意了王文远的请求。她赞同儿子的决定,因为王家对他的养育之恩远远大于李家,她对王家充满感激之情。
王文远成功考中举人,重新认识亲生父母。在他踏上回乡的旅途中,李员外和大夫人也随行,以感激王家的救命之恩。
半个月后,五辆马车驶入大柳村,在王家门前停下。首先迎出来的是大宝。
王文远递给它路上买的点心,心怀感激。多亏了大宝的托梦,否则他可能难逃一劫。
那天晚上,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共享团圆饭。听到孩子找到亲生父母的消息,王家夫妻感到些许伤感,但得知他选择不回李家,却也觉得过意不去。
最终,在王文远的劝说下,两位亲生父母放下心结。一家人从此欢声笑语,生活幸福美满。
至于张姨娘,在事情败露后为了儿子,她很快便选择了自尽。
她留下了一封书信,请求大夫人不要将她的罪行公之于众,以免毁了儿子的前程。
大夫人叹了口气。与自己相比,张姨娘确实是个聪明的人,可惜她选择了错误的方法,伤害了自己和他人。
张姨娘的儿子知晓真相后,将如何选择,取决于他个人的缘分。只要他不做伤天害理的事,李家自然会包容他。
在王家这边,生活再没有那么多波折。数年后,王文远赴京城赶考,最终中了探花,并被皇帝任命为翰林院成员。
一家人离开了大柳村,搬到了京城。王文远才华横溢,逐渐赢得了皇帝的器重。当皇帝得知他曾经的经历时,对猴王大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一天,皇帝空闲下来,让王文远带着大宝进宫。大宝在陌生的地方也表现得非常从容,向皇帝行了一个大礼。
皇帝看后非常高兴,这只猴子实在太有灵性了。想到它曾是一位猴王,面容比其他猴子端庄俊俏。
皇帝心情愉快地拿起笔墨,提笔写下几个字赠送给大宝,上面写着:“聪慧绝伦美猴王”。
回到家后,王文远将这幅字装裱挂在家中显眼的地方。一家人看后都欣喜不已,能有这样的殊荣的猴子,想必天下独一无二。
猴王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解救了王文远于危难之中。感激之情使王家对猴王充满了温暖和善意,这种相互的善意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感情纽带。家人们齐心协力,和谐相处,最终共同面对困境,获得了美好的回报。
与此同时,张姨娘为了谋取个人私利,不惜伤害他人生命,然而她未意识到:宇宙间的天网虽疏而不漏。最终,她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古人云:心怀善意者,必得天佑。而那些心怀恶意者,往往会自招灾祸。他们的遭遇真实地印证了这句古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