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鼠狼来道观听经,结果老道士把它灭了,二十年后真相大白
在宁都的清朝时期,一座古老的道观屹立着,内有一位颇有仙风道韵的老道士。就在两年前,老道士收下了一位年轻的徒弟,人们称之为小道士。日复一日,两位道士在道观内刻苦修行,既习武又诵经。
有一天,老道士正在给小道士念经,突然一只黄鼠狼悄然现身,盘腿坐在小道士旁边。小道士拿起一把扫帚欲将其赶走,却被老道士怒斥,竟让黄鼠狼留了下来。
从此以后,黄鼠狼每日准时来到道观,安静地聆听经文。老道士心怀仁慈,每天还为它准备了食物。无论刮风下雨,黄鼠狼都如期而至。
三年匆匆而过,黄鼠狼与小道士的关系变得日益友好,经常一同嬉戏。某天,小道士将一颗糖果送入黄鼠狼口中,而就在此时,老道士突然出现,满面怒容地将黄鼠狼拎起,抛入枯井中。
小道士疑惑不解,老道士只是说道:“天机不可泄露。”他坚持不解释,将枯井封闭,任由黄鼠狼在其中饥饿而亡。这一幕让小道士对老道士的看法发生了彻底转变,他原本认为老道士是慈悲为怀的,如今却见到了这残忍的一面。
小道士对老道士的不满逐渐积蓄,他觉得老道士并不配担任道士的职责。于是,他将一杯掺杂着鹤顶红的茶递给老道士,致使老道士当日七窍流血而亡。
事后,小道士出于对往日情分的怀念,妥善安葬了老道士的尸体,独自一人在道观中过了接下来的二十年。但孤独终究难耐,于是他收了几个孩童为徒弟。
一天,小道士正在领着徒弟挑水,突然,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子闯入他的生活。这位男子名叫白玉棠,他声称曾受老道士的恩惠,在老道士那里学过念经。
白玉棠告诉小道士,他正是那只黄鼠狼的转世。他前世是一名书生,因考试作弊虽然取得了进士资格,却在地府被追究责任,被罚投胎成了一只黄鼠狼。
白玉棠并非心性刚烈之人,成为黄鼠狼后也没有从事过偷窃行为,反而聆听老道士的经文,短短三年便积攒了功德,得以重新投胎为人。
老道士看破天机,特意将黄鼠狼封在枯井中,让它在临终前得以获得救赎。而白玉棠此次前来,正是为了感念老道士的恩德,准备将道观重新修葺,继续传承下去。得知往事的小道士深感无奈,却也颇为感慨。
曾经的年轻修士一直被真相遮掩,对于年迈的导师产生了误解。成年后,他仍未能洞悉这一点,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极度愤怒。然而,他最终意识到,原来他才是那个心狠手辣的人。
他毅然脱下身上的修行袍,跪在老导师的坟前,真心懺悔。之后,他主动前往官府投案自首,在监狱里度日如年,专心诵读老导师传授的经典,一念三十载。直至一天深夜,老导师在他的梦中显现,亲口宣示他从未指责过他。
年轻修士再也无法控制情感,痛哭失声。不久后,他患上重病,最终在悲痛中辞世。
白玉棠生平仍是个文人,却没有追随科举之路。他的祖父是城中首屈一指的富商,年方十六,白玉棠便中途辍学从商。
后来,白玉棠也梦见老导师,老导师与年轻修士一同现身,身上充满仙气。老导师功德圆满,已经飞升成神,守护着一座庙宇,为百姓祈福。
年轻修士因误解而未获赦免,在地狱中受罚数年后,即将转世。老导师早已原谅他,并特地提携他,让他继续跟随自己行善积德。
白玉棠特地前往梦中老导师提到的地点,果然发现了老导师的雕像。他毅然出资修建数十间庙宇,专门供奉老导师。老导师曾所在的道观也得以重修,内有数百名修士,香火鼎盛。
受老导师影响的白玉棠非常注重积阴德,乐善好施。每当遇到有困苦的家庭,他都慷慨伸手相助,成为众人口中的仁善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