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玉簪记

 

民间故事:玉簪记

在唐朝末年,安史之乱的硝烟逐渐弥漫,洛阳城中的李文秀日夜忧心。他惦记着长安的亲人是否能逃过这场浩劫,平安无事。

某日,他的叔父李玄道匆匆赶来,面色苍白,语无伦次地向他描述长安城中那惨不忍睹的景象——街道上狼藉一片,房屋被烧毁,尸体遍布,死伤无数。

李文秀的父母也在这场浩劫中遇难,惨死街头。听到这个噩耗的李文秀悲痛欲绝,难以自持。

他决定和叔父一起隐居在洛阳郊外的玉清观,不再过问红尘世事,以诗词和音律度过余生。

在玉清观,李文秀邂逅了观主的女儿赵玉娘。她有着水灵灵的杏眼,秀发如云,举手投足间雍容大方,自然散发着娴静温婉之气。李文秀不禁为之动容,赞叹她是人间绝色。

李文秀向赵玉娘讨教琴艺,赵玉娘不厌其烦地指点他。两人在追琴赏曲中渐生情愫。李文秀谱了一首《玉娘引》献给赵玉娘,词意缠绵,赵玉娘也回赠李文秀一篇《思君赋》,字里行间流露对李文秀的爱慕。

月圆之夜,两人约在幽静的兰亭里私会。李文秀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赵玉娘披星戴月而来。她轻轻地唱起《凤求凰》,李文秀也唱出《鸳鸯儿》回应。二人在静谧中诉说衷肠,终成眷属。

然而不幸的是,李玄道发现了两人的私会。他认为李文秀不应沉迷女色,坚决让李文秀去长安赶考,这也就断送了两人的梦想。

临行前,赵玉娘将自己的玉簪赠与李文秀,李文秀则以一把彩绘鸳鸯扇回礼。两人依依惜别,从此两地分居。

李文秀历尽艰险,终于抵达长安。他看到这座昔日繁华的都城荒无人烟,百姓流离失所,处处战火的创痕。他止不住地落泪,决心以自己的努力化解这场灾难。

李文秀参加科举,他的策论大受赞赏,最终考中状元。他积极投身政务,为百姓谋利,深得百姓爱戴。在一次与叛军的战斗中,李文秀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

皇上得知后,特意召他进宫觐见,还答应了他的一个心愿。李文秀请求回洛阳与赵玉娘完婚。

李文秀返回洛阳后便立即奔向玉清观,和赵玉娘惊喜相拥。他向赵玉娘的父亲正式提亲,虽然观主对李文秀起初并不看好,但也无法拒绝这对金风玉露的有缘人终成眷属。

两人在洛阳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宾客云集,一时之间锣鼓喧天、响彻云霄。新人步入府第共赴云雨,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他们后来生下儿女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李文秀和赵玉娘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实现了二载玉龙的神话他们用一生证明真爱可以超越一切艰难险阻战胜空间距离跨过生死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