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穷书生以为做了小善事,其实积了大福报
唐代,长安有个书生叫林琅,家中清贫,只有一个老母亲。但他自幼聪明好学,因此母亲不辞辛劳,也要送他上学。
他也十分努力,年纪轻轻考中秀才,兼之他为人正直,人品才华俱佳,被举荐到京城的学院继续读书。
那年,林母生病了,他赶紧请假回家,侍奉母亲。
林母病好后,催促他赶快回去读书,他不肯走。直到母亲完全恢复后,他才又返回学院。
学院离家很远,路上为了省钱,他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干粮,徒步走到天黑,才找了一家客栈简陋的住宿,要了最便宜的一间房。
半夜,他翻了一个身,感觉床板上有什么硬东西硌得背疼。
他起身掀开被褥一瞧,是一只荷包,里面装着上百颗大珍珠,至少价值千金。
他愣了一会儿,把荷包装进包袱里。天亮后,他找店伙计打听,先前是谁住在那间客房。
店伙计查了登记册子,说:是一个姓陈的外地人。
林琅说:他是我的朋友,我有事要先走了,若他回来,就让他去这个地方找我。
说着,他写下自己的姓名和在京城的住址,交给店伙计,又反复叮嘱:这事很重要,请你千万不要忘记了。
店伙计郑重答应了,林琅才离开。
回到京城没几天,果然那个陈先生找来了。
他其实是个富人,先前身上带着贵重之物,为了低调不引人注意,才住了那家客房,谁料早上着急赶路,把荷苞给落下了。
他着急忙慌地返回客店,没有找到荷包,找店伙计打听后来有谁住过那间房。
店伙计认出了他,把林琅的字条交给他。
陈先生很疑惑,他并不认识林琅,又推测莫不是林琅拾到了珍珠,打算索要报酬,于是抱着一线希望找来了。
林琅仔细询问了珍珠的数量与荷包的式样,完全无误,就把失物归还给他。
陈先生清点了数量,丝毫不差,不禁感激万分,拿出二百两银子给林琅作为答谢。
林琅不肯收。
陈先生以为嫌少,又添加到五百两。
林琅正色道:失物归还,是理所应当之事;我若是贪图答谢,又何必归还于你。
陈先生坚持要给,说:那包珍珠是我好不容易买来,为了打点衙门救我父亲的,公子归还失物是小事,实则是救了我家人性命,我岂能不谢。
(图片来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然而林琅坚持不肯收。陈先生没有办法,只好先收回银子。
回头,他在寺院里为林琅捐了一个长生牌位供养,并且以林琅的名义施粥赠衣做善事,以报答他拾金不昧的大恩。
这事儿林琅无法拒绝,只好接受。外人听说了此事,都说是他应得的福报。
后来,林琅一路科考顺利,直到考中状元,在朝中做了大官,仕途也很顺畅。
林家一直保持着行善积德的良好家风,他的后代子孙都功成名就,光耀门楣。
举手之劳,也是善举,对于别人或许是莫大的帮助。这就是所谓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