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拾金不昧得良缘
明朝崇祯年间,河北河间县城边上有一家“东来客栈”。
这客栈规模不大,上下两层,统共七八间客房。客房后头有个宽敞的院子,能安置客人的车马,还能帮忙喂草料。
客栈开了很多年,据说元朝时就已存在。上一任店主只有一个女儿,于是就招了上门女婿,好让他继承这家店。
正巧有个商队路过,商队里有个姓王的伙计,便留了下来,娶了店主的女儿,成了上门女婿。
然而,成亲不到十年,店主和女儿相继去世,客栈就只剩女婿一人经营,当地人都叫他王店主。
开旅店光靠收房钱很难发财,若真想赚钱,就得另想办法,不过大都是些不正当的手段。
可王店主为人忠厚老实,别人给他出这些主意,他一概不采纳。所以多年下来,生意一直不温不火,挣多少花多少,辛苦几十年,手里也没攒下几个钱。
一天早上,店里的客人陆续结了房钱离开,王店主便挨个房间打扫。收拾到一间客房时,他抖了抖被子,发现床缝里有个布袋子,手够不着,就拿根棍子把它勾了出来。
打开一看,里面全是大银锭,整整十锭,亮闪闪的。他拿在手里一掂量,沉甸甸的,估计一锭有五十两。
王店主拿起布口袋仔细瞧了瞧,只见上面印着“鼎盛”两个字。这“鼎盛”是什么意思呢?可能是店铺字号,比如鼎盛钱庄;也有可能是镖局的名字;又或者是袋子主人叫鼎盛。
他想来想去,想不起哪儿有叫“鼎盛”的商铺,自己认识的人里也没有叫这个名字的。这下可犯难了,到哪儿去找失主呢?无奈之下,王店主只好把这包银子原样收好,拿到自己房间,锁在了一只大木箱里。
一晃两年过去了,王店主从未动过这箱子。一天晚上,外面下起了大雪,王店主见这天气,估计店里不会再有客人了,便早早关上店门,想着今晚没什么事,不如喝点小酒,早点休息。
他刚把酒倒上,还没来得及喝,就听到外面有人“咣咣咣”地敲门。王店主心想,这么大的雪还有人来投宿,不敢怠慢,赶忙过去开门。
门口站着几个人,浑身都落满了雪,身后还牵着两头大牲口。一个小伙子一进门就喊道:“店主,快把我这两头牲口牵到后头去,多喂些草料!有饭吗?赶紧端上来!”王店主连忙答应,马上叫伙计来牵牲口,自己则去厨房端出饭菜招待客人。
这几个人一看就是饿坏了,把东西往桌上一扔就开始狼吞虎咽,一边吃还一边聊天。
说话的小伙子和一个年长些的人,明显是这伙人的领头。只听小伙子对年长的人说:“爹,您别老是这么着急上火的,行不行?这么大的雪,您非要赶路,路上要是出点什么事可怎么办?耽误个一两天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幸亏这儿有个旅店,不然咱们可就惨了。”
年长的人说:“我能不急吗?你娘和你妹妹还在主家押着呢,咱们得快点攒够钱,好把她们赎出来。”
小伙子撇了撇嘴说:“这哪是一天两天能办到的事啊?咱们都辛苦两年多了,非得在这大雪天赶路吗?”王店主没有搭话,客人之间这样的拌嘴他见多了。
几个人吃完饭,王店主领着他们去客房。小伙子进了一间一楼的房间,嫌太吵,王店主又带着他们上了二楼,打开一间房让他们进去休息。
结果年长的人一进屋,先是吃了一惊,快步走到床边坐下,忽然捶了两下床,就嚎啕大哭起来。小伙子问:“爹,您这是怎么了?好好的,您哭什么呀?”
这时,王店主也拎着热水过来,招呼几个人洗脸洗脚。他见年长的人哭得可怜,便过来安慰道:“您这是怎么啦?”年长的人说:“哎,这间屋子我两年前住过。”
王店主说:“哦,原来是老顾客啊,那您贵姓?”他只是想陪这人聊聊天,让他平复一下情绪,并没有打听别人私事的心思。这人说:“我姓周,是河南的布商。您不知道,前年临近年关的时候,我带着三千两银子的货款往家赶,等回到家跟商主交割时,发现少了五百两银子。”
王店主一听,心里明白了,这位八成就是两年前的那位失主。他不动声色,继续听周布商说。
周布商边哭边说:“我当时和商主签的是包契,不管卖了多少银子,都得给他三千两。如今少了五百两,商主就说我欺诈,死活揪着我不放,立刻就要我赔钱。我没办法,只能变卖家产,可还是不够,只好让妻子和儿女留在他们家,免费给他们家效力五年,商主这才放过我。如今,我辛辛苦苦在外经商,就是想快点赚够银子,把妻子女儿赎出来。”
王店主问:“您这银子是丢哪儿了呀?没顺着原路找找吗?”周布商说:“我那一路走了七八天,哪知道银子丢哪儿了呀?我也顺着原路回去找过,可住过的那几家旅店都说没瞧见。
(图片来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而且路途那么远,也说不准是不是掉在路上了。总之,肯定是找不回来了。”
这时,年轻人已经麻利地洗完脸和脚,往床上一躺,舒舒服服地叹了口气,对年长的人说:“行了,您别再提那些事了,咱们多跑跑路,早点把银子赚够不就行了?怎么一提这事您就哭,到底要哭到什么时候啊?”
周布商说:“好好好,我不哭了。哎呀,今天就是看见又住这家旅店,触景生情了。”
王店主又问:“那您怎么没回这儿来找呢?”周布商说:“这儿太远了,我想着不太可能丢在这儿。”王店主接着问:“您那银子长什么样啊,有记号没有?”
周布商回忆了一下说:“我那三千两银子都是从保定的鼎盛钱庄换的,五十两一锭,一共十锭银锭子。装银子的口袋也是鼎盛钱庄的,是钱庄特制的,一只口袋刚好能装十锭银锭,口袋上还印着‘鼎盛’的字号呢。”
王店主听后,一声没吭,回屋就把那只口袋取了出来,递到周布商手里,说:“您看看,您丢的是不是这个?”
周布商打开一看,哇的一声又哭了。王店主笑了:“您这是丢了东西也哭,找着东西也哭啊。”
周布商立刻从袋子里取出一锭银子,交给王店主当作谢礼,说了句“大恩不言谢”,还让儿子过来给王店主磕了个头。
王店主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过了几天,周布商又来了,这次还带了个道士。
一见到王店主,周布商就热情地拉着他,指着道士介绍说:“老哥哥,这是我兄弟,我跟他说了前几天的事儿,他一定要过来见见你。”
道士走过来,仔细端详着王店主的相貌,说:“我见过的人多了去了,可从来没见过像您这样的。五百两银子摆在眼前,您都不为所动。您帮了我兄弟,有什么想要的,我一定帮您办到。”
王店主笑着说:“我有什么可要的呀?”周布商说:“哎呦,我的老哥呀,您快好好想想!我这兄弟难得愿意跟我出来,也难得愿意跟别人说话,您提什么要求他都能帮您实现。”
王店主说:“老朽我都快六十了,膝下无儿无女,孤身一人,要什么都没用啊。不要不要,您不是已经给了我一锭银子了吗?”道士听了,微微一笑,说:“行了,我明白您的意思了,走吧。”
又过了几天,周布商又来了,这次带了一位二十来岁的女子。周布商一见王店主就说:“老哥哥,我给您钱,您不要,这女子您可一定要收下。我兄弟给您算过了,说这个女子对您大有助益,您一定要留下她。而且我兄弟还说,外面要乱起来了,要是乱起来,您别害怕,就守在这店里,不要外出就行。”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外面就开始打仗了。王店主便娶了这女子为妻,两人守着旅店,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说来也怪,不管外面多么兵荒马乱,从来没有人进来打劫这家旅店。
后来,这女子给王店主生下一儿一女。等孩子们长大了,时局也稳定下来,此时已经改朝换代。
要说这拾金不昧,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值得敬重的品德。王店主面对五百两银子毫不动心,可见他是个品格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