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真的是因为“卸甲风”死的吗–古代打完仗为何再热也不能脱掉铠甲

常遇春真的是因为“卸甲风”死的吗–古代打完仗为何再热也不能脱掉铠甲

古代战场上,战士们身着铠甲,与敌人进行肉搏,冷兵器时代,铠甲便是士兵们最好的防护,反观将军们的铠甲,则是更厚,这对于将士们来讲负重很大,但是从战场上下来之后,哪怕是再热,将军和士兵也不会第一时间脱掉铠甲,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讲一下古代的铠甲,说到古代的铠甲,其重量也大不相同,在宋代之前,铠甲的重量一般在10至15公斤,等到宋朝时期,因为火器的发明,使得铠甲重量不断提升,绍兴四年(1134年)由皇帝亲自规定:步兵铠甲重量以29.8公斤为限,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至35公斤,弓箭手铠甲定为28至33公斤,弩射手的铠甲定为22至27公斤,由此看来,一个宋朝的重步兵加上兵器负重可达40至50公斤。

宋朝将铠甲做到了精致,可是却缺少战马,因缺少战马,所以战胜金朝骑兵后,也不能全歼他们,就是因为士兵负重太多,难以进行追击,到了明朝之后,将每副铠甲的重量减到12至20公斤,这样更便于士兵作战,从而有利于士兵的行动,提高了战斗力。

第一:防止再战或遇刺 更多精彩文章【文推网 wentuifa.com】

古代铠甲,多用铜铁制成,比较沉重,因为要保护人的身体,所以制作比较精细,但穿戴起来比较麻烦,需要持续作战的时候,很多士兵是不脱铠甲的,而将军的铠甲做工更好,更厚重一些,所以穿戴起来更加的复杂,需要侍从的帮忙才能穿戴,这在电视剧中也经常出现,将军出征,妻子帮其穿戴盔甲。

正是因为穿戴麻烦,战场情况风云突变,脱掉铠甲,假使敌人突袭,或者主动发动突袭时,耽误时间,所以很多将军即便是再热也不会选择脱掉铠甲。

铠甲本就是起到防护作用,战胜之后,如果打扫战场,遇到装死或者还尚存一口气的敌人,真的想要拉一个垫背的,自然会拿起武器,再杀几个,这时候有铠甲护体,则安然无恙;如果占领他国土地,势必会有敌人报复或者忠心之士行刺,不脱铠甲也起到以防万一。

第二:“卸甲风”

很多人听到这个词,尤其是在一些武侠小说之中,听着的时候津津乐道,但认为这不过是编出来的而已,其实卸甲风是真实存在的。

卸甲风,顾名思义,卸甲便是脱掉铠甲,风便是凉风之意,说的就是古代将军或者士兵,打仗之后,回到帐中,因为身体太热,出了很多的汉,立即卸掉盔甲乘凉,可如果凉风吹起,会引发人“中风”。

古代士兵对于卸甲风都比较畏惧的,并且军中的医生经常劝告将士们,战斗完之后,千万别着急脱铠甲,不过肯定有人不注意的,这个人就是明朝开国功勋常遇春。

常遇春,貌奇体伟,勇力过人,归附朱元璋之后,主动申请担任前锋,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一生未曾败北的常遇春,就是败给了卸甲风。

因为铠甲本身就厚重,无法散热,穿上大战一场,必定是大汗淋漓,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出汗穿在身上肯定十分的不舒服,常遇春本就是出身绿林,不在乎这些,在南方作战的时候,气温差没有那么大,直接脱掉铠甲还能接受,可是在北方作战的他,还不注意这些,追击元朝残余势力,在今内蒙古地区与元军作战,大战之后还是直接脱掉铠甲,草原上的寒风一吹,最终让他因体温迅速下降,血管热胀冷缩,得了卸甲风,最终病逝回京的途中,他的死也让明朝很多将领开始注意卸甲风,作战之后不再第一时间脱去铠甲乘凉。

古代医疗条件落后,对于卸甲风也只能是做预防,如果真的得了,军医也是无奈的,即便是现在的医疗条件也一样,中风如果抢救不及时,也容易出现意外死亡的。

铠甲保护了将士们的性命,但同时也加重了将士们的负担,这才有的卸甲风,不过,时至今日,卸甲风同样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就是运动过后很多人立即脱掉衣服,这样是不对的,还有一些人运动之后,立即吹空调、吹风扇、用凉水洗脸等等,这都是错误的,要循序渐进,千万不可求一时舒服,而损害了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