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为什么?

老话说,“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为什么?

今年的端午节比去年早一些,6月3号就是端午节。端午节,一般认为是为了纪念屈原,后来还成了法定节假日,放假加周末,一共可以休息三天。

关于端午节,大家都知,很多地方会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戴五彩绳等习俗。当然,今年对于老百姓而言,大家应该没心情没时间去好好过节了,尤其是北方老百姓,因为今年是个忙端午。

什么叫忙端午呢?顾名思义,就是今年端午很忙,忙着什么?收麦子!每年农忙都是很重要的事,不抓紧收麦子,大半年的努力就白费了,所以于老百姓而言,没有什么比收麦子更重要了。

对了,在民间,关于端午还有这样一句俗语: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

七月半的鬼是什么?端午节的水又是什么?为什么说“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呢?端午节的水为何这么可怕?这话是否有道理呢?

接下来,我根据手头资料,来说说这个民间俗语。

老话说,“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为什么?
先解释“七月半的鬼”和“端午节的水”。

所谓七月半的鬼,就是七月十五的小鬼,这里七月十五是指农历七月十五。农历七月十五,是道家的中元节(道家有上中下三元节,上元节为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下元节为十月十五),也是佛家的盂兰盆节。

本来,七月十五是祭祀秋神、祭祀祖先的节日,可能因为祖先是死人,所以后来在民间慢慢就成了鬼节。

老百姓认为,一到七月十五这天晚上,百鬼出行,所以说“七月半的鬼”

所谓端午节的水,就是指端午节前后,天上下起了雨。这里的水,指的是雨水,不是井水或者河水。

为什么说“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

民间向来敬畏鬼神,所以其实老百姓也怕七月半的鬼。但是,相比较而言,人们更害怕“端午节的水”。

在传说中,鬼是可以给人降灾祸的,也可能直接吃人,老百姓很害怕。为什么端午节的水,比鬼更让人可怕呢?

老话说,“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为什么?
其一,认为端午节的水是指雨水,而雨水会导致河流涨水,从而带来危险。
端午节一般在夏季,确实是雨水多的季节,也是大雨、暴雨出现的季节,北方尤其如此。河流因为大雨而涨水,河面会升高,水深了,就危险了,尤其是对爱游泳的人来说。

(图片来源:文推网 高清电影电视剧 下载  侵权必删)

以前人们没有空调,污染很少,河里的水很干净,天气炎热的时候,人们会下河游泳,所谓的野游就是如此。

没涨水之前,河水很浅,所以游泳几乎没啥危险。但是,一旦端午节下了大雨,大雨导致河水上涨,人们再去游泳的话,很可能会被淹死。

小鬼也可能不会要你的命,但是水火无情,打死犟嘴的,淹死会水的,一旦在河水中发生危险,几乎不可能活命。所以,民间才会有“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这一说法。

其二,认为端午节的水是指雨水,雨水导致出嫁女子不能出门,令人害怕。
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不如今天,没嫁人的女子,一般不能出门,甚至连闺房都很少出。她们嫁人之前,可能连丈夫的面都没见过。

即便是嫁了人的女人,也很少有机会出门。因为古人认为,女子就应该在家里,不能出去抛头露面,容易惹来闲话。

正因为女人不能轻易出门,所以一些节日对女人放开限制,允许女子在节日里出去。比如清明节,女人可以出去踏青,可以荡秋千,可以斗草等;端午节也是,无论是否出嫁,女人都可以出去,或是散步,或是看赛龙舟,或是三三两两,嬉戏游玩。那些结了婚的女人,还可以在端午节前回娘家。

老话说,“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为什么?
也正因为端午节是女人出去自由玩耍的节日,所以对于女人来说,如果端午节下雨了,她们就不能出门了。所以,对于女人来说,她们害怕端午节下雨。

这两种原因,看似有道理,实际上并不对。

先说第一种。诚然,端午节前后会下雨,如果一直下雨,又或者下了几场暴雨,河水也的确会升高,如果下去游泳的话,也确实很危险。但是,这种影响其实很小。

端午节一般在6月份,此时的天气其实还不算热,古代温度也没有今天高,所以在端午节前后时,下河游泳解暑的人,还真是不多。

还有就是,6月份的时候,老百姓都忙着收麦子了,孩子也都会带着干活,大人不会让他们单独去河流游泳。即便有些孩子调皮,偷偷去游泳,那么淹死者也是少数,甚至说是极少数。

而且,就雨水而言,6月份的雨水不算多,也不算太大,反倒是7月8月9月的雨水,最集中,暴雨也最多。所以,6月份雨水对河流的影响,并没有多少。

这种情况下,老百姓怎么可能说“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呢?

就算可能会淹死人,大不了不去河里游泳就是,也没什么影响。再说了,淹死人的悲剧,终究也只是偶然事件,实在没多大影响。这种解释并不成立,至少不是主要原因。

老话说,“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为什么?
再说第二种。端午节,在古代也叫女儿节,就是因为嫁出去的女儿,可以回娘家。这一点,并没有错。但说到端午节时,女人害怕下雨,这就有点过了。

如果一直下雨,那害怕也没有用,再说了,就算不能回娘家,也不过是一个遗憾,何必害怕呢?再不然的话,就算下了雨,也一样可以回娘家,甚至过了端午节,一样可以回娘家。

所以说,认为女人害怕下雨不能回娘家,就说害怕端午节的水,这是没有道理的。

其实,还有第三种解释,也是最科学的解释。

其三,认为端午节的水是指雨水,雨水会影响老百姓收割庄稼,令人害怕。
对于北方的小麦而言,一般到了5月底或者6月初,就可以收获了。古代没有机器,也没有联合收割机,为了避免小麦收获不及时,老百姓一般提前几天收,等到收完时,有些小麦已经非常干了,不用晒就能收入仓库里。

所以,老百姓还常说“潮一份,熟一份,最后还有干一份”。

意思就是,小麦还没熟的时候,就要收一部分;收着收着,小麦成熟了,这也是一份;最后,小麦完全干透了,这是最后一份。

因为收获时间慢,周期长,可能会长达一个月,所以这段时间,老百姓都害怕下雨。一旦下雨,不仅没法收割小麦,那些潮湿的小麦也得不到晒干,堆在一起又会起热甚至发霉,若是淋了雨还会腐烂。

要是这样的话,收获的小麦不仅会减量,质量也会下降,就算卖钱,这种泡过水的小麦晒干,也会便宜。因为这样的小麦,磨出来的面粉不好吃。

而端午节正是处于人们收麦子的这段时间,所以,老百姓害怕会下雨,耽误收获。因此,那时候收小麦都是说“抢收”,收获要抓紧时间,要抢着去,争分夺秒。

老话说,“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为什么?
别说古代了,就是现在,联合收割机的时代,如果碰到端午节下雨,一样会耽误人们收小麦。因为不可能所有的小麦都是在充分晒干以后才能收获,很多小麦收了依然要晒干。

所以,老百姓还常说“忙端午”,就在于此。

如果一直下雨,那么这一季小麦很可能就卖不出多少钱,老百姓的日子也就很难过了。在古代的话,说不定又要有很多人饿死了。

所以,对于老百姓而言,端午节下雨是很可怕的。

基于此,所以民间还有一句俗语,说“端午晴,丰收年;端午雨,泪涟涟”。这句话,也算是解释了“就怕端午的水”。

端午晴天,就意味着可以好好收获麦子,自然是丰收年;如果雨天,小麦就要糟蹋了,那老百姓就要惨了,所以泪涟涟。

你看,对于老百姓而言,七月半的鬼,不一定出来,出来也不用害怕,“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嘛。但是,如果端午不能好好收麦子,那就真的关乎到无数老百姓的性命了。

所以,老百姓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啊,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即便放在今天,也依然适用。

毕竟,即便老百姓丰收了,也不能改善生活;如果还不能丰收,那就真的是涕泪连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