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出殡路上,曹雪芹为何安排贾宝玉偶遇二丫头?有三大用意

秦可卿出殡路上,曹雪芹为何安排贾宝玉偶遇二丫头?有三大用意

《红楼梦》第十五回写在秦可卿出殡的路上,凤姐半路上在一处农庄更衣,也就是上厕所,然后宝玉、秦钟在农庄内各处玩耍,最后乡村女孩二丫头出场,作者于是开启了一大段宝玉乡村艳遇情意绵绵的描写。

这一回里写二丫头,无一字写及她的容貌与衣着,全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然而二丫头美丽活泼勤劳的形象仍然跃然纸上,让宝玉一次次犯了花痴病,让读者过目不忘。

小说里写才情与美貌兼具的女子,当然是大观园里最多。这偌大园子里,有出生于富贵之家如宝钗黛玉湘云者,亦有出生于贫寒之家如邢岫烟,可是在大观园之外,那些散落在民间乡野的才貌女子,一如遗落在草丛荒野之中的璀璨宝玉,在阴沉的天宇下,在萧瑟的荒村古寺,在寂寞的黄昏秋夜,如晚霞星辰般光彩照人,闪闪夺目。

她们当中,宝玉在农庄邂逅的二丫头,就是最为耀眼的那一颗。

我们知道,《红楼梦》向来无闲文,所以这一回里对乡村女孩二丫头的一段纺织描写,还有秦钟在一旁的打趣调笑,若我们把它们只是当作寻常游戏笔墨草草看过,那可就真是辜负了作者的一番良苦用心了。

秦可卿出殡路上,曹雪芹为何安排贾宝玉偶遇二丫头?有三大用意
这一回里,作者浓墨重彩写二丫头,至少有三大作用。

第一个作用当然是与大观园的才貌女子们作一对照。作者写女子之美,当然要写尽她们美的各具特色、仪态万方,所以既要写黛玉的病态美,也要写宝钗的端庄美,还要写湘云的豪放美,更要点缀描写乡村女孩二丫头如《边城》小说里翠翠一般的天然美、野性美,她们都是一缕来自山野的风。

第二个作用是为八十回后贾府败落,写巧姐流落乡野后靠纺绩为生,预作伏笔预言式的描写。

这一回里写二丫头纺织,动作熟练,一派天真,言语之间,自信满满。那丫头道:“你们那里会弄这个,站开了,我纺与你瞧。”

小说第五回预写巧姐结局,有一句描写是: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这一幅荒村美人纺绩图,与十五回里写二丫头纺织,互为补充,遥相呼应。

只不过,二丫头那日的纺织,满溢农家女孩的自信与欢乐,巧姐后来的纺绩,却弥漫着侯门小姐流落民间的感伤与凄凉。不过,在一众贾府薄命女子中,因为得遇刘姥姥,巧姐的人生结局,仍然让我们倍感欣慰。

文推网:最新高清电视剧,美剧,港剧,韩剧

秦可卿出殡路上,曹雪芹为何安排贾宝玉偶遇二丫头?有三大用意
另外,第十五回里写在宁府送殡的路上,邢夫人王夫人等人中途都未歇息,只有凤姐带着宝玉秦钟一干人等,在农庄内短暂停留歇息。

在一众村姑庄妇艳羡的目光中, 凤姐完成了她排场十足的茅堂更衣、净手、吃茶,以及遍赏村里人等一系列豪门表演,然后这一群富贵客车轻马快,绝尘而去,留给村里人说不尽的羡慕与感叹。

彼时志得意满的凤姐,再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唯一的女儿,也会沦落到和这一群她正眼也不会瞧一眼的庄家人为伍的地步。

对二丫头情牵意惹、恋恋不舍的宝玉,亦不会想到,他欢喜的农家生活,他羡慕的纺绩生涯,有一天会成为巧姐生活的全部。

第三个作用则是,这一回安排二丫首次出场,其实是为八十回后写贾府败落宝玉落难,再遇二丫头做伏笔。

或许,又是在春暖花开的某一日,早已沦落到乞讨为生的宝玉,再次偶遇已然结婚生子的二丫头。二丫头认出了当年的富贵公子,如今是“展眼乞丐人皆谤”,不胜唏嘘,后来也如刘姥姥一般,慷慨无私地给予了宝玉力所能及的最大帮助。

小说第十五回写二丫头出场,描写文字是,“只见一个约有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跑了来”。

秦可卿出殡路上,曹雪芹为何安排贾宝玉偶遇二丫头?有三大用意
如果我们把这一句和第十九回写宝玉在袭人家偶遇袭人的两姨妹子,那个红衣女子对照着看,就会发现这一回里,通过袭人之口,对这个红衣女子的介绍文字也是,“如今十七岁”,可是,却“各样的嫁妆都齐备了,明年就出嫁”,二丫头后来的人生轨迹和她其实是一样的。

她们都出身贫寒之家,都早早许了人家,十七岁一过,也都纷纷嫁人,过上相夫教子的安稳人生。

宝玉替她们可惜,可是作为读者,我们倒正要替她们高兴和庆幸。没有生在富贵之家,才是她们一生最大的幸运与幸福。

先写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小人物,然后暗写后文里小说重要人物的相似遭遇,这种“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手法,在红楼小说里还有很多,并不止二丫头这一处。

例如小说第二回写贾雨村在智通寺遇到的一个老和尚,描写的文字是“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实际上也是八十回后宝玉出家为僧,在荒野古寺煮粥而食的凄惨生活境况的真实写照。

没有对比就没有那一份别具风采的乡野之美;没有偶遇就没有后文的宿命暗合;没有宝玉的这一份情深缘浅,也就没有后来二丫头的那一番慷慨相助。

或许,这就是小说里二丫头存在的全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