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为人奸诈精明,目高于顶,为何会看得起一贫如洗的刘姥姥?

王熙凤为人奸诈精明,目高于顶,为何会看得起一贫如洗的刘姥姥?

若要分析《红楼梦》中的人情世故,绝对绕不过一个人物——刘姥姥,而读红楼者,对刘姥姥的了解一般会经历这么三个阶段:

初读红楼,视刘姥姥为普通村妇,无甚本事,为家中生计前往荣国府攀亲戚“打秋风”,说白了就是借钱,还是借了不还的那种,多多少少有“丢人卖脸”之嫌;

再读红楼,深感刘姥姥情商超群,一小小村妇居然能在赫赫荣国府内如鱼得水,放下自己的面子,以插科打诨的手段将贾母、王夫人以及众小姐哄得开怀大笑,非一般村妇可比;

通读红楼后,则发现刘姥姥的过人之处并不是所谓的情商,而是她骨子里的淳朴和善良,她打破了“穷山恶水出刁民”的世俗定律,亦通过了“大恩如仇”的人性考验,她才是承载红楼小人物世界“真、善、美”的核心载体。

王熙凤为人奸诈精明,目高于顶,为何会看得起一贫如洗的刘姥姥?
单论《红楼梦》前80回,刘姥姥一共来过两次荣国府,而王熙凤这两次对刘姥姥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第6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由于家中贫寒,无钱过年,刘姥姥便抱着侥幸心理,带着小孙子板儿前来荣国府,想仗着跟王家当年的“交情”,问王夫人要点过年的钱,是王熙凤接待的她,彼时凤姐对刘姥姥的态度并不好:

图片来源:1987 红楼梦 1080P高清

刘姥姥会意,于是携了板儿下炕,至堂屋中……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一个小小的填漆茶盘。盘内一小盖钟。凤姐儿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了。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地问好,又嗔周瑞家的不早说。——第6回

脂砚斋亦有批语赞叹:一副美人图。然究是阿凤,不是别的美人。作者真是绘声绘影之笔,然非目睹情形,焉能得此出神入化之笔?勿以杜撰目之,则不致为作者瞒过矣。

王熙凤为人奸诈精明,目高于顶,为何会看得起一贫如洗的刘姥姥?
王熙凤为人世俗精明,颇具boss气质,她很会通过氛围的把控来树立自己的权威,就比如她接待刘姥姥这一段描写,刘姥姥在下面噤若寒蝉地站着,王熙凤坐在炕上,手里拿着暖手炉,旁若无人地拨炉内的灰,她明明知道刘姥姥来了,偏偏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无形之中就拿捏住了在场所有人的心理。

刘姥姥、板儿、周瑞家的,所有人都静静站着,等待凤姐发话,王熙凤“猛然”发现刘姥姥已经进来了,这才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还责怪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忙欲起身犹未起身”——表面看着很欢迎刘姥姥,到底屁股没离开过炕。

这就是王熙凤和刘姥姥的第一次见面,凤姐通身上下透露出一个领导者的精明干练,甚至有些狡诈的权术意味,而刘姥姥则完全占据弱势地位。

其后,凤姐得知刘姥姥家不过是个“攀亲戚”的,态度立刻发生了转变:我说呢,既是一家子,我如何连影儿也不知道。最后随便拿了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打发了刘姥姥。

王熙凤为人奸诈精明,目高于顶,为何会看得起一贫如洗的刘姥姥?
纵观“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过程,王熙凤是看不上刘姥姥的,这也就跟第39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王熙凤的态度产生了强烈的反差。这一次,王熙凤对刘姥姥的态度明显好了很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熙凤居然让刘姥姥帮忙给自己女儿起名:

凤姐儿笑道:“到底是你们有年纪的人,经历的多。我这大姐儿,时常肯病,也不知是个什么原故……这也有理,我想起来,她还没个名字,你就给她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恼,到底比我们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得住她。”——第42回

细品王熙凤对刘姥姥所说的话,已经不再是之前那种居高临下的气势,更近似家长里短的聊天,这从侧面验证了一个事实——王熙凤潜意识里已经认同了刘姥姥。

王熙凤为人奸诈精明,目高于顶,为何会看得起一贫如洗的刘姥姥?
问题在于,王熙凤为何会认同刘姥姥,她本是个精明要强之人,跟贫婆子刘姥姥乃是天上地下般的差距,以王熙凤的世俗性情,她往往以财富、地位、权力作为崇尚的对象,刘姥姥跟这些东西风马牛不相及。

亦有读者认为,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表现出了超高的情商,她配合王熙凤、鸳鸯等人,抖完了一个又一个包袱:

王熙凤给刘姥姥插了满头的花儿,活像个老妖精,刘姥姥却当着众人笑称“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

王熙凤、鸳鸯故意诱导刘姥姥,在宴席开场时突然站起来,大喊: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笑得贾母、薛姨妈等人喷饭不已。

王熙凤为人奸诈精明,目高于顶,为何会看得起一贫如洗的刘姥姥?
刘姥姥明知道这些都是王熙凤故意设计的,却继续演下去,凤姐是个聪明人,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刘姥姥的有意配合?所以她承认了刘姥姥是个“聪明人”,这才对她态度有所转变。

这种说法自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私认为,刘姥姥的“聪明”并不是吸引王熙凤的根本原因,只是外在条件而已,真正让王熙凤打心底里欣赏刘姥姥的,是她骨子里的敦厚与善良——这是刘姥姥与生俱来的气质。

在王熙凤面前,任何小聪明都无所遁形,只要你有意耍弄,凤姐都能第一时间看出你内心的小九九。

比如第39回,刘姥姥为了取悦贾母、王夫人等人,专门讲乡下的奇闻异事给她们听,在经历“马棚失火”后,刘姥姥赶紧放下刚才讲的“雪下抽柴”的故事(柴与火相应,不吉利),改给贾母、王夫人讲“观音菩萨送子”的故事,因为刘姥姥知道贾母、王夫人都信神佛。

王熙凤为人奸诈精明,目高于顶,为何会看得起一贫如洗的刘姥姥?
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中,刘姥姥在讲这些故事时,镜头给了王熙凤一个特写——她一边听着刘姥姥的故事,一边言不由衷地笑了,因为王熙凤已经听出来这些故事都是刘姥姥自己瞎编的。

因此,王熙凤这样的聪明人不可能因为“小聪明”而打心底里欣赏刘姥姥,她这样的人精见过太多此类的“聪明人”了。

刘姥姥的年龄和阅历带来的敦重感让人感到踏实、放心,她没有年轻人的血气方刚,禁不起开玩笑,她每每坦然接受,甚至主动配合,这叫大智若愚。所以事后王熙凤、鸳鸯向刘姥姥道歉时,她的回答格外暖心:

凤姐儿忙笑道:“你可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笑儿。”一言未了,鸳鸯也进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刘姥姥笑道:“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是心里恼,就不说了。”——第40回

这就是刘姥姥,她自觉地融入“搞笑篾片”的角色,心照不宣地闹出那么多笑话,这些王熙凤都看在眼里,更为关键的是,刘姥姥没有那么重的功利心,她没有想过通过这种搞笑,来换取贾母、王夫人赏赐的意思,这种毫无心机的嬉笑调侃是最难得的。

王熙凤为人奸诈精明,目高于顶,为何会看得起一贫如洗的刘姥姥?
后文中,刘姥姥临离开贾府时,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人都赏赐给刘姥姥不少好东西,期间有一处细节很有意思:

刘姥姥忙跟了平儿,到那边屋里。只见堆着半炕东西。平儿一一的拿与她瞧着,说道:“这是昨日你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子月白纱作里子。这是两个茧绸,做袄儿、裙儿都好……这两条口袋,是你昨日装瓜果子来的,如今这一个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粳米,熬粥是难得的,这一条里,是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平儿说一样,刘姥姥就念一句佛,已经念了几千声佛了。又见平儿也送她些东西,又如此谦逊,忙念佛道。——第42回

其一,贾府送了刘姥姥一匹青纱,王熙凤自己又送了刘姥姥一个月白纱作里子。仅此一细节,足可见凤姐之人品,虽为人精明势利,言行举止透着世俗之气,但骨子里仍是个善良的人,她知道刘姥姥家里穷,单给一匹青纱,难不成用破布烂麻做里子?故而赠送刘姥姥一个里子;

其二,刘姥姥面对贾府的赠礼,她的反应是“平儿说一样,刘姥姥就念一句佛,已经念了几千声佛了”。寥寥数字,对刘姥姥却有描魂画魄之妙用。

王熙凤为人奸诈精明,目高于顶,为何会看得起一贫如洗的刘姥姥?
刘姥姥并没有将这些赠礼当做自己这几天逗贾母等人高兴的“薪资”,也没有觉得这些钱、这些礼物对贾家这样的豪门贵族而言只是九牛一毛,没必要太过感激——而这种心态,才符合大部分正常人的世俗心理。

譬如贾雨村,当年甄士隐雪中送炭,赠送他五十两白银,外加两套冬衣,助其进京赶考,荣登官位,可贾雨村收到这些馈赠,“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为何?

因为贾雨村是个清高骄傲的人,他时刻端着自己读书人的架子,不愿露出低人一等的姿态,他俨然将真诚致谢和失了面子混为一谈;另外,贾雨村觉得甄家反正家境殷实,不缺这点钱,帮助自己也是应该的,所以拿到钱的第二日,贾雨村连甄士隐都没有拜别,直接匆匆进京。

王熙凤为人奸诈精明,目高于顶,为何会看得起一贫如洗的刘姥姥?
平儿向刘姥姥每介绍一样礼物,刘姥姥就念一声佛,佛是她的信仰,她不会用自己的信仰撒谎,平儿介绍完半炕的礼物,刘姥姥已念了几千声佛,但凡少念一声佛,便不是刘姥姥了,由此管中窥豹——贾家最后抄家败落,刘姥姥散尽家财营救贾巧,这的确像是她的为人。

刘姥姥后期之所以能过得殷实,就是因为当年贾家的资助,单是王夫人,就赠了她一百两银子,但凡刘姥姥有点私心,就容易陷入“大恩如仇”的心理。正如张爱玲在散文《丈人的心》中写到一个法国故事,摘抄如下:

法国人的小说,即使是非常质朴,以乡村为背景的,里面也看得出他们一种玩世的聪明。这一篇小说讲到阿尔卑斯山上的居民,常会遇到山崩、冰雹、迷路、埋在雪里,种种危险。

 

一老翁,有一个美丽的女儿,翁择婿条件太苛刻,大家简直拿他没办法,有一个青年,遇到机会,救了老翁的命。他想,好了,一定成功了。另一个比较狡猾的青年,却定下计策,自己假装陷入绝境,使老者救他一命,从此这老者看见他就一团高兴,吻他、拥抱他、欢迎他,仅是他的存在就提醒大家,这老人是怎样的一个英雄。看看那一个有恩于自己的,却像见了真主似的,很不愉快,于是把女儿配给那狡猾的青年。

对照文学上的例子,如《红楼梦》之贾家对贾雨村,《金瓶梅》之西门庆对吴典恩、应伯爵,《小李飞刀》之李寻欢对龙啸云,前者对后者皆有大恩大德,可这份恩德却很容易招致受恩者的反感——一看到“恩人”,就想起当年的不堪来。

王熙凤为人奸诈精明,目高于顶,为何会看得起一贫如洗的刘姥姥?
而刘姥姥却打破了“大恩如仇”的定律,她曾经受过贾家大恩,却懂得知恩图报,在贾家被抄家,阖府败落之际,她倾尽家产,从青楼中赎回贾巧,尽一己之力保护着王熙凤这唯一的血脉。

常听今日的读者,大多将刘姥姥视为有些情商的村妇,实则南辕北辙,刘姥姥的情商并不高,换成任何一个在世俗中摸爬滚打过的人,都能和刘姥姥做到一样的情商,但她的敦厚、善良却不是谁都能学到的,而这,才是让王熙凤对刘姥姥心生敬畏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