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假新郎
北宋景祐年间,东京汴梁城的朱雀巷里,住着一位名叫王守信的郎中。
他娶妻赵氏,膝下育有一子一女:长子王瑄年方二十,生得丰神俊朗,一表人才,早已与孀居的李寡妇之女翠儿定下婚约。
女儿玉娇年十五,生得眉如远黛,目似秋水,举止温婉动人,许配给邻家开绸缎铺的周九老之子。
王瑄自幼饱读诗书,立志考取功名,十六岁时父亲欲让他继承医业,他却坚持以科举为志,不肯转行。
一、双喜临门起波澜
眼看着儿子渐入成年,王守信与赵氏商议着为其操办婚事。
恰在此时,周九老也托媒人张婆前来求娶玉娇。王守信心想:“须得先为儿子完婚,再嫁女儿不迟。”
因此屡屡婉拒周府的提亲。周九老因老年得子,盼孙心切,见提亲受阻,心中颇为不悦,却也无可奈何。
王守信转而请张婆前往李寡妇家敲定儿子的婚期。这李寡妇早年丧夫,独自一人抚养一双儿女:女儿翠儿许给王家,儿子李珩则自幼与画师赵清之女赵婉儿定亲。
李寡妇本想等儿女年长些再为她操办婚事,但念及男婚女嫁乃人生大事,最终点头应允。
王家随即便备下八抬聘礼,选定吉期送往李家。李寡妇收下聘礼,便忙着为女儿赶制嫁衣。
眼看婚期渐近,翠儿与母亲朝夕相处,母子俩心中满是不舍,常常相对落泪。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王瑄在一次冒风受凉后一病不起,冷汗不止,竟转成重症,整日昏迷不醒,汤药入口如同泼在石上,毫无疗效。
王守信夫妇慌了神,遍请名医、求神问卜,均说凶多吉少。王守信愁眉不展,与赵氏商议:“孩子病势沉重,恐难如期完婚,不如推迟婚期,再不行就退了这门亲事吧,待他病愈后再做打算。”
赵氏却道:“常言道‘冲喜’能破灾,若此时退婚,万一孩子有个好歹,岂不误了两家儿女?不如照常迎娶,或许能冲散病魔。”王守信耳根软,终究拗不过妻子,只得叮嘱张婆切勿泄露儿子病情。
二、邻人构陷生事端
王家住处紧邻着一户李姓人家,男主人曾在钱庄做过主管,人称“孙管事”。此人生性刁钻,专爱打听邻里琐事,因早年想买王家宅院被拒,心中怀恨已久,巴望着王家出事。那日,他得知王瑄病重,心中暗喜,连忙跑去告知李寡妇。李寡妇一听女婿命悬一线,唯恐耽误女儿终身,即刻命养娘跟随张婆前往王家探个虚实。
张婆见养娘跟着,心中暗暗叫苦:若不说实话,怕将来李寡妇埋怨;若如实相告,又恐王家怪罪。正犹豫间,李寡妇的养娘已再三追问,张婆只得支吾道:“公子只是偶感风寒,并无大碍,待婚期一到,自然痊愈。”养娘却道:“我家娘子千辛万苦守大一双儿女,若有闪失,定与你不依!你须带我亲见公子,否则难以复命。”
王守信见养娘登门,顿时手足无措,埋怨张婆:“你怎的不拦住她?”张婆苦笑道:“小人拦不住啊!如今且让她进去,您二老再从长计议。”
王守信无奈,只得将养娘引入客堂,谎称儿子服了发汗的药正在熟睡,又让女儿玉娇收拾新房,备下茶点招待。
养娘见新房布置得极尽周全,桌上锦缎被褥、首饰妆奁一应俱全,心中疑虑渐消,暗道:“看来公子确实无大碍,我家娘子多心了。”
三、李代桃僵埋情种
李寡妇见养娘回来说王家一切妥当,心中仍不踏实,便与儿子李珩商议:“我观王家行事仓促,恐有隐情。你姐姐若嫁过去,万一姑爷有个三长两短,如何是好?”
(图片来源:文推影音 wentuifree.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李珩沉思片刻,道:“母亲莫急,孩儿有个两全之策:不如让我扮作姐姐嫁过去,一来探清虚实,二来若姐夫病重,三天回门时便可归家。”李寡妇大惊:“你男扮女装,若被识破,我儿清白何在?”李珩却道:“事急从权,孩儿且生得清秀,稍加装扮必能瞒过众人。”
次日,李寡妇依计为李珩换上女子衣衫,又用膏药贴住他右耳未穿耳洞的痕迹——原来李珩幼时为图好养活,左耳曾穿环,右耳却因感染未能穿成。一番梳妆后,李珩竟比姐姐翠儿还要娇艳几分,连李寡妇也恍惚间认不出真假。
吉期当晚,汴梁城鼓乐喧天,王家的迎亲队伍抬着花轿至李家门口。李珩头顶红盖头,在养娘搀扶下上了轿。花轿抵达王宅后,因新郎王瑄病重无法起身,王守信夫妇便让女儿玉娇代兄拜堂。当两个“女子”并肩而立、双双下拜时,宾客们皆掩口偷笑,却不知其中暗藏玄机。
礼成后,李珩被送入洞房。本就体弱的王瑄,在吵闹的鼓乐声中竟当场昏厥过去,王守信夫妇慌忙掐人中、灌汤药,好一番折腾才将他救醒。赵氏心疼儿子,便让玉娇留在洞房陪伴“嫂嫂”。
夜深人静时,玉娇替“嫂嫂”卸去钗环,见其耳后膏药,关切问道:“嫂嫂可是受了伤?”李珩心头一紧,忙道:“幼时顽皮跌伤,尚未痊愈。”玉娇不再多问,只觉眼前人肌肤胜雪,举止文雅,心中竟生出几分异样的情愫。
四、珠胎暗结惊高堂
三天过后,养娘屡屡催促李珩回门,可他与玉娇已暗生情愫,每日形影不离,难舍难分。王瑄病愈后,得知“妻子”容貌出众,心中欢喜,常来洞房探望。李珩生怕露出马脚,便向玉娇坦言自己男扮女装的实情,玉娇大惊之余,却又生出几分敬佩与怜惜,两人遂私定终身。
一日午后,玉娇与李珩在房中相拥而泣——李珩担心纸包不住火,想回李家换回姐姐,玉娇却哭道:“我既已心属公子,此生决不再嫁他人!”二人正难解难分,赵氏忽然推门而入,见此情景,顿时怒不可遏:“好个不知廉耻的!竟敢与外男私通!”玉娇见母亲撞见,索性将实情和盘托出。赵氏一听“新娘”竟是男子假扮,差点晕过去,抄起鸡毛掸子便要打李珩,却发现人已换回男装,翻墙逃走了。
五、公堂断案成美谈
此事很快被孙管事添油加醋传至周九老耳中。周九老暴跳如雷,带着家丁闯至王家,指着王守信骂道:“你家女儿做出这等丑事,还想赖我家聘礼?趁早退婚,免得辱没我周家名声!”
王守信本就窝火,见他如此羞辱,两人扭打在一起,最终被街坊邻里拉开。王守信气不过,写了状子便要去开封府告状,途中又与周九老狭路相逢,二人再度厮打,竟被一同扭送公堂。
开封府尹钱太守升堂问案,见堂下跪着王、李、周三家,还有一对璧人般的青年男女,心中已猜出几分。待听完各家陈述,钱太守一拍惊堂木,道:“李珩男扮女装,有违礼法;王、李两家父母隐瞒病情、设计欺瞒,亦有过错。但念及玉娇与李珩真心相爱,且李珩已有未婚妻婉儿,本府现判:婉儿嫁与周九老之子,玉娇则配与李珩为妻,三家聘礼互不追究,各自择吉日完婚!”
此判一出,满座皆惊。周九老本欲反对,却见钱太守目光如炬,只得叩头谢恩。
三日后,汴梁城街头出现三顶花轿,王瑄与翠儿、李珩与玉娇、周公子与婉儿三对新人披红挂彩,绕城游行。百姓们争相围观,纷纷赞叹钱太守断案如神,成就了三段奇缘。
六、苦尽甘来终成眷属
光阴荏苒,数年之后,王瑄与李珩同榜考中进士,入朝为官;周九老之子也娶了婉儿,夫妻和睦。王、李、周三家皆成汴梁城显贵,彼此往来密切。那搬弄是非的孙管事,因无颜面对邻里,早已变卖房产,远走他乡。
而玉娇与李珩,更是成为汴梁城的一段佳话。每当有人提起当年“男扮女装错嫁郎”的奇事,玉娇总会轻笑一声,抚着鬓边金钗道:“若非那场阴差阳错,又怎知缘分早已天定?”
庭院里的老槐树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段跨越性别与误会的姻缘传奇,让后人皆叹:“月老手中绳,怎敌太守笔下判?错嫁良缘处,终成美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