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情陷二尼姑

民间故事:情陷二尼姑

以下故事,出自明代冯梦龙爱情小说集《情史类略》,翻译时稍有改动。

民间故事:情陷二尼姑
江西有一人叫赫应祥,是个监生(明清时期,取得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读书人),在京城读书。赫应祥喜欢游玩,风流倜傥,放纵不羁,各种地方都爱去,京城里很多歌馆花楼,他都曾去过。

这一年春天,赫应祥去郊外看景色,走了很远,觉得累了,口渴,但是找不到水喝。

正在焦急的时候,赫应祥听到附近林子里有敲磬的声音,他寻声而去,来到了一座尼姑庵。赫应祥敲了庵门,大声自报家门,一个女童出来了,请他进去。很快,一个尼姑来了,生的那是天然艳丽,不施粉黛也魅人。

尼姑问了赫应祥姓名,来此何为,赫应祥说口渴,借一口茶喝。尼姑让女童去煮茶,两人就此聊了起来,尼姑颇有才学,与赫应祥谈论古今,倒是很投缘。

民间故事:情陷二尼姑
一会儿后,女童说茶煮好了,尼姑邀请赫应祥去那间屋子里品茶。

到了屋子里,赫应祥发现,这里非常幽静,墙壁上供奉观音菩萨的画像,茶几上还有尼姑抄写的经书。一块石头上,放着古琴,窗户外面还有几根竹子,十分挺拔。这里的景色,居然别有洞天,不像在人间,看来尼姑还挺有境界的。

赫应祥翻了经书后发现,尼姑用金色墨水写出的蝇头小楷,十分工整,法度严谨,后面还有年月日以及“空照写”三个字。由此看来,眼前这位漂亮的尼姑法号叫空照。

喝完茶后,赫应祥不愿离开,又弹了琴,乃是一首《关雎》。这曲子是说爱情,赫应祥在试探空照。空照听了后,并不生气,反而也弹了一首曲子,叫做《离鸾》。这曲子是说和意中人离别,好家伙,两人就这样通过琴声,互相表明了心意。

天快黑了,赫应祥不想走,尼姑问他:郎君,你住在哪里呀?现在该回去了。赫应祥说:我在成贤街上的寓所里住,距离这里二十里路,现在就算回去,恐怕城门也已经关了。我想借住一晚,听大师讲经,不知道可以吗?

民间故事:情陷二尼姑
空照笑了笑,说:哪里来的孟浪公子啊,居然敢住尼姑庵里?也罢,念你回去路途遥远,就许你在这里住一晚吧,我与郎君畅聊一晚,也是美事。赫应祥一听,大喜。

随即,空照叫女童安排了酒菜,与赫应祥一起饮酒聊天。说着说着,话题越来越暧昧,尺度也越来越大,终于赫应祥忍不住了,动手动脚。空照也不矜持了,任由赫应祥抱着自己,然后两人安寝去了,一夜风流。

天亮以后,两人正在穿衣服,隔壁尼姑庵的静真来了。

空照去迎接,赫应祥躲在屏风后面。他看到静真也很漂亮,自有一股风情。只听静真笑着说:听说你昨天招了情郎,温文尔雅,又有才华,希望能看看他。空照狠狠地看了那女童一眼,并不说话。

静真起来四处找,在屏风后面看到了赫应祥,登时红了脸。临别时,她指了指自己的住所,然后说:我那里到这儿很近,公子愿意去我那里吗?赫应祥狂喜,跟着静真去了,空照不说话,看着两人走了。经典老剧,经典老国产电视剧资源目录

民间故事:情陷二尼姑
赫应祥与静真饮酒,酒酣耳热之际,两人也滚到床上,做了夫妻。

从那天开始,赫应祥就在空照和静真两人住所,往来自由,两个尼姑一开始互不相容,后来也想通了,于是三人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生活。甚至,两个尼姑还怕赫应祥生气,用心伺候,唯恐失宠。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不知不觉,赫应祥已经在尼姑庵里过了半个月。这一天他生病了,卧床不起,两个尼姑把他们藏在庵后面,偷偷找郎中给他看病。

家中人因为赫应祥多天未回来,四处寻找,一直也没找到人。后来仆人外出寻找时,看到一个木匠腰间有挂坠,认得是赫应祥的东西。一问才知道,原来木匠是在某尼姑庵的天花板上捡到的。

仆人把挂坠拿回去,告诉主母,主母报官,官府抓到两个尼姑,一顿板子打下来,两个尼姑招认了。不过,赫应祥却坚持说自己是生病了,两个尼姑没有害自己。官员于是让两个尼姑还俗,让赫应祥回去读书了。

民间故事:情陷二尼姑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不过冯梦龙又在故事下面,写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但结局不同。

同样有一人甲,误入尼姑庵,可能因为帅气,几个尼姑都争着要甲。甲一开始觉得很爽,但几天之后就吃不消了,想着回家。尼姑们知道后,假装为之践行,买了好酒好菜招待,个个还都殷勤地劝他喝酒。

等甲喝醉了后,尼姑们把他头发剃光,认为这下他就回不去了。

甲醒来后,看自己变成了光头,一边痛恨尼姑,一边觉得尼姑可怕,就趁着夜色跑了,回到了家中。他也很诚实,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妻子。妻子骂了他半天,但家中丑事终究不好张扬,她只能让甲藏在家里,等头发长了再出来。

不过,儿媳妇半夜上厕所时,听到了婆婆在说话,还故意压低声音,她觉得奇怪,告诉了丈夫。丈夫心疑,怀疑母亲和别人私通。他等母亲和那人睡着后,拿了刀,偷偷开门,摸到一个光头,大骇,一刀砍死光头。

民间故事:情陷二尼姑
母亲惊醒后,点了灯,看到丈夫被杀,而杀人者正是自己的儿子,不由得悔恨痛哭。

很快,官府知道了这件事,县令认为,虽然儿子不知道那是他亲生父亲,捉奸杀人可以无罪,但是作为儿子,他不应该抓母亲的奸情,否则就是不孝,就是大逆不道,于是官府还是判了儿子死罪。

最后,冯梦龙还特意强调一句:少年入尼院者,可以为戒。意思就是,少年人进入尼姑庵中,应该以这两件事为戒。男人进入尼姑庵,很可能会毁了自己,以及自己的家庭。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泾林杂记》。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根据这个故事,还写了一篇《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就是据此改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