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纸衣太监

民间故事:纸衣太监明朝四司八局十二监合称二十四衙门,其中权力最大的是司礼监。小德子深受司礼监秉笔太监毛成的宠信,在司礼监任管事太监之职。神宗皇帝初登大宝,传旨命大明各地够级别的官吏进京见驾。就在这举国同庆的时刻,小德子更是兴高采烈,知道又到发财的时刻了。小德子派手下小太监在京城衣帽巷开了一家官衣铺,京城有很多官员,为了巴结司礼监,他们都到小德子开的官衣铺中去做官服。如今外地大批官员进京面圣,也都需要做件新的官服,这还不是给他小德子送钱来了吗?可这天一个小太监报告,说那帮外地的官员,特别是人数众多的穷知县们,却都嫌小德子官衣铺里面的官衣贵,过门而不入要知道明朝时候,一品大员月俸八十七石(约白银...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将计就计

民间故事:将计就计清朝乾隆年间,苏州城里有位声名远扬的古董商,名叫周明德。他眼力过人,精通古董鉴别,在圈内颇有威望,同行们都尊称他为“鉴宝周”。周明德在观前街开了家名为“聚宝斋”的当铺,凭借精湛的鉴宝技艺,生意一直红红火火。这天,周明德的儿子外出收账,店里只剩他一人看顾。临近中午,两名男子抱着一对白玉胆瓶走进当铺。周明德立刻热情迎上前,待两人坐下后,胆瓶被轻轻摆在桌上。周明德不敢大意,取出放大镜仔细端详,只见这对胆瓶造型古朴,纹饰精美,釉色温润,一看就是难得的珍品,心里估算着至少能值两千两银子。“周掌柜好眼力!”其中一名男子开口道,“实不相瞒,家中突遭变故,急需用钱,否则说什么也舍不得当这宝贝...阅读全文

中篇故事:谜案惊魂

中篇故事:谜案惊魂1.不速电话下班后,熊起来急匆匆地走出地税局大楼,快速朝家里走去。过去他是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现在不行了,儿子熊狮从公安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公安系统的招聘考试,以全县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县刑警队录用,他要赶紧回家给儿子做饭。这时,熊起来的手机响了起来,是妻子水清清打来的电话:“今晚你们父子俩就不要在家里吃饭了,到‘万豪’大酒店好好搓一顿,我有天大的喜事要告诉你们!”熊起来立马恍然大悟:上个月她又把新颖商贸大厦给收购了,这样她已经收购了4家商贸大厦,现在只剩下南野商贸大厦了。熊起来赶紧问道:“你是不是又把南野商贸大厦给收购了?”水清清说道:“刚才你们地税局的包局长告诉我:你被提拔...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兑金奇案

民间故事:兑金奇案明朝永乐年间,南京国子监内书声琅琅。监生王贤文学业期满,准备返回苏州老家。王贤文家境殷实,想着给家中妻妾带些贵重礼物,便打算换几十两成色上好的黄金回去。同乡监生李茂得知此事后,赶来劝阻:“贤文兄,京城这地界鱼龙混杂,换黄金的人十有八九会被骗子用铜块冒充黄金骗走财物。这黄金又不是眼下急着用,何苦在这儿冒险换呢?”王贤文却不以为然,一仰头,颇为自负地说:“李兄有所不知,京城的金子成色最好。要是真有骗子能从我手里把金子骗走,我反倒佩服他有真本事!”起初几天,王贤文的换金过程颇为顺利,接连换了十几两成色上佳的黄金,每次交易都公平公正。这天,一个叫张兴的年轻人,怀揣着十二两重的金锭来找...阅读全文

聊斋故事:狐仙叹

聊斋故事:狐仙叹成都府的春天总是来得格外早,二月的风里已带着几分暖意。狄博文蹲在自家茅屋前的小溪边,将一捧清水泼在脸上。水中的倒影里,那张曾经意气风发的面容如今已布满风霜,眼角细纹里夹着几道深深的愁苦。"三十而立..."他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洗得发白的青衫袖口。这件衣裳还是三年前赴乡试时做的,如今肘部已经磨出了两个破洞。溪水哗哗流淌,像是嘲笑他半生的落魄。山脚下的茅屋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寒酸。屋顶的茅草被昨夜的风掀开一角,露出里面发黑的梁木。狄博文叹了口气,拿起墙角的扁担和柴刀。自从父母相继离世,这两亩薄田的收成连糊口都勉强,他不得不每日上山砍柴,挑到十里外的集市上换几个铜板。"狄秀才!又...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渔夫奇案

民间故事:渔夫奇案话说明朝末年,长平城东四十里有座四明山,山下有两个村庄。这一年,山前李村的李秀才和山后张村的张秀才同时考中秀才。李秀才叫李轩,年方十八,一表人才。他家中有父母和一个弟弟,住着三间红砖碧瓦的厅房。一家人善良和睦,还有个得力管家刘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附近很有名气。张秀才叫张宇,和李轩同年同月同日生。他自幼聪慧,文武双全,可惜早年父母双亡,只能靠祖上留下的一点产业生活。李轩和张宇早年都在山上的“共仁堂”读书,同窗同桌,又一同中了秀才,两人志趣相投,成了莫逆之交。张宇手脚勤快,做事考虑周全、足智多谋,李轩一家都很喜欢他,李母待他就像亲生儿子一样。这一年,张宇外出访友,快到腊月了还...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郑板桥智斗贪官

民间故事:郑板桥智斗贪官乾隆十三年,山东潍县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自春至夏,滴雨未落,土地龟裂如老人脸上的皱纹,庄稼枯黄似火烧过一般。百姓们日日仰望着万里无云的天空,眼中尽是绝望。知县郑板桥站在县衙门前,望着街上拖家带口逃荒的百姓,心如刀绞。这位以"难得糊涂"自勉的七品芝麻官,此刻却清醒得很——若不及时赈灾,潍县将饿殍遍野。"大人,朝廷的批文还未下来,我们若私自开仓放粮,可是大罪啊!"师爷赵德全跟在郑板桥身后,忧心忡忡地提醒道。郑板桥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人命关天,等朝廷批文下来,百姓早就饿死了。传我命令,开仓放粮!""大人三思啊!"赵师爷跪倒在地,"前任李大人就是因擅自开仓被革...阅读全文

鬼故事:骷髅乞食

鬼故事:骷髅乞食残阳如血,暮色四合。王思贤紧了紧肩上的书箱,望着远处隐在暮色中的宅院轮廓,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他本是赴京赶考的举子,却因贪看山色误了时辰,此刻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眼见天色已晚,那宅院虽显破败,总好过露宿荒野。"这荒郊野岭的,竟还有如此大宅。"王思贤走近了看,只见黑漆大门半掩,门楣上"周府"二字金漆剥落,却仍能看出昔日气派。他犹豫片刻,终是抬手叩门:"晚生王思贤,赴京赶考途经此地,求借宿一宿!"门内无人应答,只有穿堂风呜咽而过。王思贤又唤了几声,确定无人,这才推门而入。院内杂草丛生,却有一条被人踩出的小径通向正堂,显是常有人走动。他心下稍安,沿着小径走去。正堂门扉洞开,内里桌椅蒙尘,...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玉女归元录(上)

民间故事:玉女归元录(上临安城外三十里的柳家村,正值春末夏初时节。村东头那间青瓦白墙的小院里,柳如眉正坐在织机前,纤细的手指穿梭于丝线之间。她今年不过二十有三,却已经守寡两年有余。丈夫病逝后,婆家嫌她克夫,将她赶出家门,只给了这处荒废已久的祖宅栖身。"啪"的一声,柳如眉手中梭子突然断裂,她轻叹一声,揉了揉酸痛的腰肢。窗外夕阳西斜,将她的身影拉得老长。她起身走向水缸,舀起一瓢清水,水中倒映出一张憔悴却仍不失秀丽的脸庞。"柳娘子,在家吗?"门外传来粗犷的男声,柳如眉眉头一皱,听出是村中无赖张三的声音。"张大哥有何贵干?"她隔着门问道,声音刻意冷淡。"嘿嘿,听说娘子织的布极好,特来买上几尺。"张三...阅读全文

恶婆婆私奔前夜,在我枕下塞了把带血的乌木剑!

恶婆婆私奔前夜,在我枕下塞了把带血的乌木剑"咣当"一声,灶房的铁锅砸在青石板上,惊得梁上燕子扑棱棱乱窜。小翠揉着发红的耳朵,看着碎成八瓣的陶罐,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婆婆叉着腰立在门槛外,鬓角的白发茬子支棱着,活像只炸毛的斗鸡。"大清早摔锅打碗,晦气!"婆婆的布鞋尖踢起半片碎瓷,"隔壁王寡妇昨儿送来半筐槐花,你倒好,蒸饼硬得能崩牙。"小翠低头盯着砖缝里的蚂蚁,把到嘴边的辩解咽了回去。日头刚爬上瓦檐,她天不亮就起来和面,指尖被碱水蚀得发白。婆婆自打前年摔断了腿,脾气越发古怪,三九天非要喝酸梅汤,三伏天又吵着要吃腌雪里蕻。"娘,该给小宝喂米糊了。"小翠解下油围裙,衣襟上沾着片焦黑的锅巴。里屋摇篮里的...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