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老汉心善救牯牛,3年后牯牛撞翻棺材,他多活了32年

 

民间故事:老汉心善救牯牛,3年后牯牛撞翻棺材,他多活了32年

唐宝历年间,有一个姓封的老汉,因为心地善良,喜欢帮助人,为人们所尊重,因此人们称呼他为封善爷。但是,封善爷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嗜酒如命,逢酒必喝,逢喝必醉,家人多次劝诫,毫无用处,后来索性不管他了。

这一天,封善爷坐在院门前晒太阳,看见一支商队远远地走来。到了他家院门前,商队停住,有人跳下牛车,笑眯眯地对封善爷说:“大爷,你好,我这有一头受伤的牛,便宜卖给你,要不要?”

封善爷站起来询问:“牛在哪儿?为何受的伤?让我看看。”那人便引着他来到车队后面,果然有一头牯牛,浑身血肉模糊,牛角也断了一个。

原来,这一支商队昨晚歇宿在深山里,遭遇了三只老虎。商队里拖车的都是牯牛,人骑的都是马,之所以用牯牛拖货物,一来是牯牛有耐力,二来牯牛敢和猛虎争斗,保护商队的安全。

有时候,商队赶不上宿头,就在深山里歇宿。他们把牯牛拴在外面,再燃上篝火,虎狼惧怕牯牛,一般不敢上前攻击。但是昨晚,来了三只猛虎,商人们解开绳索,吆喝几头牯牛和猛虎争斗。猛虎缠斗了一会儿,不是对手,便撤退了。

这一头牯牛斗红了眼,在后面追赶,被三只猛虎撕咬,受了重伤。它也因为用力过猛,一只牛角撞在巨石上折断了。幸亏商人们驱赶着几头牯牛追上来,将这一头牯牛救了下来。

因为牯牛受伤严重,一条腿筋被撕裂了,行走艰难,商队无法带着它一起走,而且就算给牯牛治好了伤,它也下不了重力了。没办法,他们只好忍疼将牯牛卖了。

封善爷检查了牯牛的伤势,摇摇头说:“基本上废掉了,就算买下来,也没有多大的用处。”

领队的商人陪笑说:“这头牯牛确实废掉了,我们也不多要,你随便给点,买下来杀了吃肉,好歹也能从中赚一点。我们忙着赶路,又不忍心动手杀它,只好就地卖了。”

封善爷翻着白眼说:“这头牯牛守护了你们的安全,你们却要将它卖了,有没有良心啊!”领头的商人苦笑着说:“事出无奈,我们也没有办法啊,总不能留一个人给它养伤吧。我们是商人,凡事都要考虑利弊,如果留一个人给它养伤,划不来啊。”

商人看了看封善爷,见他板着脸不做声,就说道:“大爷,你要不愿意买,我们也不为难你,现在就去找下家。”

封善爷手一摆,说道:“不用找下家了,我买了,你们说说看,愿意多少钱卖?”商人陪着笑脸说:“就按照市场上的牛肉价格,减三成,大爷,你看行不行?也让你赚一点。”封善爷气愤地说:“我不是商人,不会唯利是图,我买下来不是为了赚钱,是不想看着它受苦,我要给它治伤,白养着它。”

几个商人大为感动,商量了一会儿,说道:“大爷,你要是白养着,我们诚心感谢你。明年我们回来,从这里路过,如果这头牯牛还活着,我们退你钱。”封善爷把钱拿出来,说道:“退不退钱,随你们的便。”商人们拿着钱,头也不回地走了。

封善爷把牯牛拴在槽头上,急着去请牛医。牛医住得远,等到他把牛医带到家里,发现屠夫坐在院子里喝茶,老伴在厨房里烧开水,原来儿子回来后,埋怨父亲不该买一头伤牛回来,喊来屠夫准备把牛杀了卖肉。

封善爷拱手对屠夫说抱歉,让他挑着家伙回去,付他一点辛苦费。屠夫正准备走,封善爷的儿子出来了,拦住屠夫不让走,非得要把这一头牯牛杀了。父子两人大吵了起来,儿子气得大喊道:“你要白养着这一头牛,也行,我们分开过。”封善爷什么时候服过输?当即双目圆瞪,大声说:“分就分,明天就分家。”

儿子气得摔门而出,屠夫见势不妙,挑着家伙走了。牛医开始给牯牛检查伤势,检查完,他对封善爷说:“腿筋断了,就算接上,也使不上力气了,救活过来也是一头废牛,你要想明白。”

封善爷点点头说:“我知道,你只管治伤,我买来就是打算白养着的。”牛医点点头,开始给牯牛治伤,临走时,留下三副药,让封善爷煎给牯牛服下。

第二天一大早,封善爷的儿子喊来几个至亲和族长,他是铁了心要分家。封善爷就这么一个儿子,分家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儿子既然要分,那就分吧。

在族长的主持下,封善爷留下三分之一田产,三分之二留给儿子,他将大院留给儿子,自己和老伴住着两间厢房。他的身体还很强健,养活他和老伴绰绰有余。家里耕田的水牛也分给了儿子,农忙时,他找亲朋好友借牛耕田。

那一头牯牛,养了大半年的伤才彻底痊愈,封善爷花在治伤的钱,足够买一头小牛犊了。村里人处于敬重,当面不说什么,背地里却挖苦他是一个傻瓜,对一头牯牛心生同情,出手搭救,不是脑子进了水,就是脑子不好使。

这些话不可能不会传到封善爷的耳里,他听了,也只是一笑了之,根本就不会往心里去。人们虽然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但是想法不一样,才会造成人们的差异性。有一种孤独叫做善良,不是所有人都会有这种认知的。

第二年,那一支商队并没有从此经过,这以后,一直没有看见过这一支商队。后来听人说,有人看见过这一支商队,他们绕道从另一条山道走了。

为此,老伴还将封善爷好一顿责怪,让他多学学商人的脑筋,遇事要盘算利弊,不要做无利的事情。封善爷不屑地说:“我学商人干嘛呢?我要跟着内心走,认为对的就去做,随便别人怎么说。”

就这样又过了两年。这一天,封善爷的大舅哥托人带信,他家捉了一条狗獾子,让他去喝酒。大舅哥的菜园子被动物糟蹋了,他也不知道是哪种动物,就在菜园子附近下了几个夹套,结果捉到一只狗獾子。

封善爷接到口信,就让老伴锁了门,带着老伴去大舅哥家里吃中饭。大舅哥的家也不远,大约五六里路程,很快就到了。

一到大舅哥的家里,封善爷就询问狗獾子在哪里?大舅哥大笑着说:“早就杀死了,现在焖在锅里。”他知道封善爷的脾气,要是发现狗獾子还没有杀,他肯定会吵嚷着要放生。

早年间,大舅哥捉住了一头野猪,喊他来杀猪吃肉,谁知封善爷来后,心生怜悯,竟然趁着大家没有留意,把野猪放了,弄得大家空欢喜一场,不欢而散。这以后,大舅哥就多了一个心眼,喊他来吃野味,先把野味杀了。

很快,酒菜摆上桌子,狗獾子肉分了三种做法,也摆上了桌子。除了封善爷夫妻外,大舅哥还请了三个客人,其中有一个姓宗的屠夫,酒量比较大,喝到最后,两人扛上了,非要分个高低不可。

封善爷喝到八分醉,心知肚明,不能继续往下喝了,再加上有老伴在场,不住地拉扯,他就举手认输,奉劝姓宗的屠夫不要往下喝了。

可是姓宗的屠夫仗着酒意,嘲讽封善爷怕老婆,言语比较直白。封善爷挂不住脸面了,把老伴推到一边,和姓宗的屠夫硬扛起来。他是不服输的人,憋着一口气斗酒,最终将姓宗的屠夫喝趴下了。

看见姓宗的屠夫趴在桌子上睡了过去,封善爷哈哈大笑了起来,拱手告辞,扶着老伴的肩头回家去了。

刚到家门口,封善爷就瘫软了下来。老伴急忙把儿子喊出来,两人把封善爷抬到屋里睡下。老伴以为和往常一样,醉酒后睡一觉就会好的,谁知晚上喊封善爷起来吃饭时,不见答应。她伸手一摸,封善爷浑身冰凉,没有鼻息了,已经死去多时了。

老伴急得大哭了起来,儿子闻讯赶来,发现父亲已经死了,就和母亲商量着办丧事。他赶紧喊来宗族的人来帮忙,宗族的人连夜买来棺材,给封善爷梳洗一番,装殓进棺材里,摆在堂屋里,开始布置灵堂。

第二天上午,亲朋好友们陆续来赴丧。就在这时,那一头牯牛忽然冲进了院子里。人们赶紧冲上来拦它,它却低着头冲撞着阻拦它的人。不一会儿,它就冲进了灵堂里,一头撞翻了棺材。

几个壮汉冲进去,把牯牛拉了出来。封善爷的儿子气得手直哆嗦,对姓宗的屠夫说:“叔,拜托你把牛杀了,正好待客。”

姓宗的屠夫以及一起喝酒的人,得知封善爷喝酒喝死了,心生歉意,每人拿来五贯钱,参加葬礼。他听见封善爷的儿子喊他杀牛,就把牛拴在外面的树上,回家挑杀牛的家伙。

棺材侧翻在地上,棺材盖子滚落一旁,封善爷的尸体也从棺材里滚落了出来。灵堂里一片慌乱,人们将棺材抬起来摆好,重新给封善爷装殓。

就在这时,有一个人惊讶地喊道:“胸口有暖气了,莫非封善爷活过来了?”众人闻言一惊,纷纷伸手摸封善爷的身体,已经有了温度,再伸手探鼻息,已经有了微弱的呼吸。

众人把他抬到院子里,放在木板上,盖上被子。有人去喊医者,医者来后,把了把脉,说道:“这是喝酒喝多了,出现了假死现象,快快烧一碗姜汤,灌给他服下。”

封善爷被灌下姜汤后,呕吐了起来。等到他吐完,已经清醒了过来。众人赶紧拆除灵堂,把封善爷搀扶到屋里睡下,医者留下一副温补的药走了。

姓宗的屠夫气喘吁吁地挑着家伙赶来,得知封善爷活了过来,惊讶不已,询问还要不要杀牛?封善爷的儿子摆着手说:“它救了我的爹,是大功臣,不能杀它,要好好的养着。”

后来,人们才发现,这一头牯牛挣脱了缰绳,鼻子已经破了一个豁口。它撞倒了牛栏的木门,跑了出来。人们猜测,牯牛肯定知道封善爷没有死,因此大闹灵堂撞倒棺材,就是为了救封善爷。看来,这一头牯牛具有灵性,懂得知恩图报。

封善爷的儿子很感动,从此改变了对这一头牯牛的看法,他和父母又合家一起过了,善待那一头牯牛,好生养着。

那一头牯牛十几年后病死了,封善爷还为它掉了眼泪。他把牯牛埋在了屋侧的山坡上,无论是坐在院子里纳凉还是晒太阳,都能一眼看到牯牛的小坟包。

当然了,这以后,封善爷就不再和人拼酒量了,喝酒也有了节制,从来不超过两杯酒,也一次没有喝醉过了。

三十二年后,封善爷才因病去世。人们都感叹不已,就因为封善爷的一点善心,救治了牯牛并白养着,牯牛才报恩将他从死门关上拉了回来,牯牛送了他三十二年寿命。换一句话说,封善爷的善良,让他多活了三十二年。

做人一定要心存良善,因为福报会跟着善良走,说不定哪一天,福报就会意外地降临。就像故事里的老人一样,与其说是牯牛救了他,不如说是他的善良救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