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弃子传奇
一、弃子的悲惨命运
明朝时期,河南商丘有一位年轻人,叫赵江。赵江以前是一个书生,虽然不是大富之家,但是因为祖上的积累,家中却不愁吃穿,所以他读书多年,心思却不在功名之上。后来,他虽然考上了举人,也就没有去做官。
虽然有钱,但也不能坐吃山空。自从不读书之后,赵江便开始做起了生意,他在生意方面算得上是奇才,从一百两银子做本钱开始,不到五年,他就发家致富了。家中财产,累计有三千两银子,还有不少牛马猪羊。
此时,年过二十的赵江,娶了妻子李氏。李氏很贤惠也很漂亮,几年之后,赵江又娶了两个小妾,小妾也都很漂亮。成婚十来年,李氏生了两个儿子,而两个小妾也各自生了一个儿子。
总体上来说,赵江前半辈子非常顺利,家里有钱,妻妾贤惠,还有几个儿子。
赵江有钱之后,并不吝啬,相反,他还非常善良。如果看到穷人或者乞丐的话,赵江就会给他们一些钱。如果一连看到几十个乞丐,甚至一百个乞丐,他也会给钱,虽然每个乞丐他都给的不多,或是一文钱,或是三文钱,。所以他是一个好人,在当地名声也非常好。
不过,赵江总是很谦虚,说这些钱只是小钱,自己做的事也只是力所能及而已,算不上什么大好人。
又过了几年,赵江已经四十岁了,妻子李氏又生了一个儿子。说来很神奇,这个儿子生下来之后,满屋子都是奇香,而且一直持续了半天,香味才慢慢消失。
虽然赵江已经有好几个儿子,但是多子多福嘛,何况中年能得子?所以,赵江还是很高兴。
不过,等赵江看清楚这个小儿子的身体时,他一下子就变了脸色。原来这个孩子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那条短腿有些畸形,跟正常的腿脚完全不一样。
赵江家里有钱,请了一些郎中来看,郎中们都没有办法治好。于是,赵江就不再抱有希望,不再请郎中来。可能是中年得子,加上孩子身体糟糕吧,他对这个儿子很疼爱。他常常想:就算儿子将来不能娶妻生子,以自己的财力,让小儿子过一个幸福的晚年,还是完全可以的。
一年之后,这个小儿子已经一岁了,到了该取名字的年龄。赵江已经想好了名字,结果好巧不巧,小儿子偏偏这时候又生了怪病,眼睛一直流血。赵江请了很多郎中来看,都没能治好儿子的眼睛,只是止住了血。等不流血时,小儿子的眼睛也瞎了。
这一下,赵江再也坐不住了,他认为小儿子不好,会给自己带来厄运,他直接把这个小儿子丢到了附近的榛子林中。
李氏心疼孩子,当然不肯丢弃,她找到了榛子林,抱回了小儿子。考虑到这孩子命苦,又被丢在榛子林中,于是李氏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做赵榛。
二、家中出现大变故
没过多久,当地出现了一种怪物,就是旱魃(音同拔)。有的人白天干活,就会看到旱魃;有的人晚上撒尿,也能看到旱魃,慢慢地,全村人都看到了旱魃。赵江也亲眼看到了旱魃,非常高大,非常恐怖,但旱魃出现后很快又会消失。
旱魃,据说是给人们带来干旱的怪物,所以当地人有些慌。赵江隐隐觉得,如果真的有旱魃,那可能是小儿子赵榛带来的。
几个月之后,当地果然发生了大旱,而且是百年难遇的大旱,庄稼都死了,颗粒无收。一开始大家还能撑得下去,但大旱持续了三年,人们再也撑不住了。慢慢地,有人吃草根,吃树皮,再后来,有人吃观音土,死得很痛苦。
村子里很多人倒下去,到处都是尸体,周边的村子、县城都是这样。饿殍遍地,满目疮痍,十室九空,此情此景,莫说是正常人,就是铁石心肠之辈,看了也会忍不住流泪。
死人多了,便容易滋生瘟疫。到这一年夏天开始,当地果然爆发了瘟疫。赵江家中,一开始是妻子李氏生病,后来他的两个小妾也病倒了,再以后是几个儿子。人一旦病倒,就再也起不来了,慢慢的煎熬,非常痛苦。到最后,连他家的牛马鸡羊也全都倒下了。
再去看看这个村子,一村子的人几乎死绝。整个村子里原先有500多人,现在只有不到50人,赵江家中,幸存者只有赵江本人和他那个瘸腿瞎眼的儿子赵榛。
而此时,赵榛才刚7岁。
过了几天,赵榛的母亲李氏去世了,4个哥哥死了,两个姨娘(对父亲小妾的称呼)也去世了,家中只剩下父亲赵江和他。两人一点病都没有,倒也神奇。
从出现瘟疫到现在,还不到10天,整个村子变成了人间地狱,赵江不仅没有钱了,各种财产也都没了,妻妾和四个儿子也都死了。他实在接受不了这个打击,每天都是大哭,捶胸顿足,嘴里喊着:“我赵江平生虽然没有做过大善事,可是也帮助很多人,救过很多人命,更没有做过什么坏事,为什么要让我如此悲惨呀?”
又过了一阵子,赵江实在受不了了,他对自己说:离开这里吧,离开这里吧,这里是块伤心地,我再也不要留在这里了。
可是赵榛才7岁,又瘸了一条腿,瞎了一只眼,他该怎么办呢?
赵江管不了那么多,他把家里的钱都带着,然后就要出门。赵榛拉着他的衣服说:“阿爹,你要去哪里呢?我怎么办呢?”赵江不忍心,但还是骗他说:“我出去一趟很快就回来了,你在家等我。”
赵榛虽然年幼,却也知道父亲要抛下自己,哭着说:“阿爹,你不要骗我呀,你不要骗我呀,你要回来呀!”
赵江不忍心再看,推开了赵榛,出门很快就不见了。
那个时候,村里几乎没有人了,到处都是尸体,赵榛看着母亲、姨娘和几位哥哥的尸体,哭了好久。哭累了,小小年纪的他,决定让亲人入土为安。
7岁的赵榛,没法用铁锹给亲人挖坟,于是他找了一块布,不断的用布去兜一些土回来,盖在亲人的尸体之上。他忙了一整天,才把这些尸体全都用土盖上,然后他关紧了家里的门,上了锁,跑向他的外婆家去。
外婆家很远很远,赵榛跑啊跑,跑累了就喝口水歇一歇,歇息好了继续跑。不知道跑了多久,他终于跑到了外婆家,倒在了门口,又累又饿又伤心,他没撑住,晕了过去。幸亏外婆家有人开门,这才救了他。
一个月后,赵榛的身体恢复了,外婆就问他,家里发生了什么事。赵榛把家里的事情都说了,外婆听了之后很是伤心,随即便叫人打听女儿家的情况。
确定那边瘟疫已经过去之后,外婆带着赵榛回到了女儿家中。当看到屋中尸体都被用土埋上之后,外婆被赵榛感动了,她抱着自己的外孙哭个不停,以后,外婆留了下来主持家务。瘟疫过去之后,家中元气慢慢恢复了,在外婆的主持下,赵榛开始上学读书。
13岁的时候,赵榛看到外婆辛苦赚钱,便放弃了读书,开始学着父亲做生意。他遗传了父亲做生意的脑子,在这方面很有天赋。仅仅三年之后,在他和外婆的努力下,他们家就变得非常有钱了。
16岁时,赵榛娶了妻子;18岁时,他和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很快儿子一岁了,慢慢能走路、吃饭了。
三、万里寻父的传奇
赵榛看着家中已经安稳,便对妻子说:“死者已矣,可是活着的人怎么办呢?人和禽兽之所以不一样,就在于人有伦理纲常。我的父亲12年前就离家出走了,现在他在哪里呢?是否还活着呢?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出去找他。找不到他的人,也要找到他的尸体,要把他的尸体带回来。”
妻子觉得这事儿不靠谱,就劝赵榛,外婆也劝他。但是赵榛却说,一定要找到父亲,虽然父亲两次抛弃了自己,但自己不会抛弃父亲。他收拾了钱,带了几身衣服和干粮,然后便出发了。
赵榛至今还记得,12年前,父亲那决绝的眼神,伤心欲绝的表情。他想,父亲就算出去的话,大概也不会做生意了,应该会做和尚,甚至可能直接归隐。于是,他到南方(寺庙多),凡是有庙的地方,他都要进去打探,有时候他也到山中去寻找父亲。
如此过了三年,他跑了南方很多地方,非但没有找到父亲,钱财反而还花完了,衣服都破烂了。可是他不想就此回去,于是干脆找了一块白布,上面写着“寻父”两个大字,靠乞讨为生。然而,大家都以为他是骗子,所以很少有人去帮他,赵榛经常吃不饱饭,但他还是坚持着。
这一天傍晚,赵真到了湛江,看到岸边有船就想上船去。船夫以为他是乞丐,就不让他坐船。
赵榛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那条船离开。到了江中心,忽然出现一股风,那条船被淹没了,上面的人没有一个活下来。
“老天爷不让我死,肯定是让我要找到父亲的!”赵榛感叹地说。
于是接下来的三年,赵榛又去了西北、西南等地方。在云南等地,他发现有一些石头很好看,还有一些矿石,里面好像有金银,于是就找了一些放在包里,到集市上他就会卖掉,就这样他又挣了一些钱,能吃饱饭了。
很快又到了冬天,赵榛钱花完了,又靠乞讨活着了。
有一次大雪,赵榛脚下一滑,从悬崖上掉了下来,但是一点伤也没有。赵榛还是安慰自己,既然没摔死,肯定还是老天爷要让他找到父亲。
拍了拍身上的雪,看到了樵夫,赵榛问了路,原来已经到了太原。太原的雪更大,赵榛很久没有吃饭了,慢慢没了力气,他的意识模糊了。在晕倒之前,他隐约看到一个老人,带着高冠,穿着红衣,身后有很多车马。老人指着赵榛,说道:“这是我的孙子,赶紧救他。”
影影绰绰的,赵榛觉得自己到了一个房间里,那个穿着红衣服的老人,抚摸他额头,说:“孩子,你要找你爹,应该出关找,他不在这里。不过你离他已经不远了。”说完,他又给赵榛一粒药吃。
赵榛吃了之后,很快就醒了,他也不觉得寒冷,也不觉得饥饿,浑身暖洋洋的非常舒服。可是,身边一个人都没有,刚才又是怎么回事呢?一定是爷爷显灵了!
赵榛精神大振,他来不及多想,又往北方走,出了居庸关,又往东到了辽阳。关东肥沃,人们生活很好,乐善好施,所以赵榛在这里根本不愁吃。另外,有很多河南人在这里做生意。
“或许父亲就在这里呢,毕竟爷爷显灵告诉我了。”赵榛想着。
赵榛继续寻父,遇到人就问,有没有一个叫赵江的人在这里做生意。但是大家都说,这里本乡人虽然多,却没有姓赵的人,还让他去别处找。
赵榛认定爷爷显灵不会骗自己,所以他还是留了下来,慢慢寻找。
过了一阵子,赵榛正在路上,他看到一位老人,大概六十多岁,胡须都白了,走路很快。老人看到了赵榛,几次向他投钱,似乎很有善心。赵榛想问他,那老人又走远了,赵真连忙去追。大概走了三里路,老人来到了一个茅草屋前,闪身进去了。
很快,里面传出来了阵阵读书声,赵榛不敢贸然进入,就在外面等。
过了一会儿,老翁出来了,看到赵榛说:“路上好几次看到你,我看你像叫花子,已经给你钱了,你怎么还追过来了呢?”
赵榛恭敬施礼,说道:“长者,听你的口音好像是河南人,我想向你请教一个事情。这个地方有没有一个姓赵的河南人,大概有五十多、六十来岁的样子。”
老翁一听这话,有些吃惊,仔细看了看赵榛,猛然问道:“你是……你是……你是我那榛儿吗?”
“你是……你是阿爹?”赵榛刚说完这句话,激动之余,大嚎一声,晕了过去。
四、父子终于相认了
许久,他醒过来了,眼前的这个老人,正是他的父亲赵江。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二十年,赵江都老了。赵江哭着说:“孩子,我以为你死了呢,当年我把你丢弃了,是我对不起你呀!没想到,没想到你不远万里来找我,我真的很惭愧啊,我没脸啊!”
接下来,赵江把自己这二十年来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原来,赵江当年离家出走之后,便去了南方。但是在南方,他发现除非做生意,才能好好活下去,不然的话,做什么事情不赚钱,还会被人瞧不上。因为南方富裕,虽然商人地位低,但有钱就是爷。
赵江心都碎了,他已经无心做生意了,所以他不愿意留下来,转身去了北方。到了北方,又做什么来养活自己呢?难道还是做生意吗?赵江想了想,自己以前也是读书人,可以再次恢复读书人的身份,以此赚钱。
就这样,赵江从帮人代写书信开始,一边赚钱,一边收徒。慢慢地,大家发现赵江不仅字写得好,会算术,而且肚子里有很多文化。于是,周边人们就开始把孩子送给他,让他帮忙,教孩子读书。
对于教书先生的费用,北方和南方完全不一样。南方习俗是,一年给先生固定的钱,逢年过节还有礼物。而北方习俗是,先生教孩子读书写字,按照孩子每天认识的字数给钱。孩子认识一个字就给一文钱,孩子认识100个字就给100文钱。
赵榛收了20个学生,每个学生每天大概能认识10个字,所以他每天能收入二百文钱。这二十年来,他很节约,挣的钱从不乱花,粗略计算的话,大概也有一千两银子了。
说完了自己的情况,赵江又问家里的情况。赵真把自己去外婆家,做生意赚了很多钱,结婚生子等事情都说了,赵江听了之后,不由得泪流满面。他万万没有想到,被自己几次放弃的、瘸了一条腿瞎了一只眼睛的小儿子,会有如此大的出息。
赵江更没有想到,小儿子不仅有出息,而且不远万里来寻找自己。寻父七八年来,这孩子得去多少地方,吃多少苦,遇到多少危险,有多大的决心和耐力,才能找到自己啊!想到这里,赵江更加惭愧了。
赵榛又问父亲,为什么自己向周围人打听他的消息,别人都说不知道呢?为什么大家都说本地没有姓赵的河南人呢?
赵江连忙解释道:“我来这里之后,不愿意用真姓名,所以只说自己是天水江先生,这是我的号,你也知道。但是大家却不知道,还以为我是天水人,姓江,所以他们都叫我江先生。”
逗留几日之后,附近的百姓都来围看。原来那些学生听到了他们父子的对话,回家之后就跟父母说了。他们父母听说“孝子不远万里寻父”的故事之后,又互相传播、转告,吸引了更多人,于是,不下于一千人来围观这对传奇父子。
当地有不少有钱人,纷纷给这对父亲送来衣服、金钱,仅仅三天,父子就收到了几十件衣服鞋子,几百两银子。不过他们并不缺钱,所以退了回去。
五、传奇父子终归家
一个月之后,父子两人打道回乡。距离家还有十里远,家人和村里人已经在等候了。父子俩觉得很奇怪,就问家里人,如何知道他们回来了。
赵榛妻子说:“10天之前,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位红衣老人,说在今天你们会到这里。不光是我,全村人都梦到了,简直就是神仙托梦啊。”
赵榛知道,那是自己的爷爷在托梦。
“相公,阿爹,你们回来的正好,环儿今天成婚,真是喜上加喜啊!咱们现在就回去,马上准备婚礼,新娘子估计到了。”赵榛妻子又说。
“环儿都要成家了,时间好快!阿爹,环儿是我的孩子,我离家时,他才一岁。如今,他也二十岁了。”
村里人放起了鞭炮,迎接这对传奇父子。此时,天上又飞来许多喜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过了好久才离去。
老村长站在高处,激动地说:“赵榛这孩子,生下来腿脚就不好,一岁时眼睛又瞎了,七岁时,本地遇到大旱、瘟疫,他家人都死了,父亲也丢下他不管了。可是,这孩子不屈服,独自跑到百里之外的外婆家,和外婆一起撑起了这个家,真是第一奇人。”
“是啊,真是奇人!”人们附和着。
“他成家娶妻,不忘父亲,难能可贵啊!可是,这一切还得归功于他外婆,他外婆走了,咱们应该先给这位伟大的外婆敬酒!”
众人举杯敬酒,赵榛泪流满面,父亲略带惭愧。
从此以后,一家人又能安心在一起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