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去尼姑庵借宿,醒来后发现被玷污,寡妇的哥哥施计报复

 

寡妇去尼姑庵借宿,醒来后发现被玷污,寡妇的哥哥施计报复

在明朝正德年间,大田村的李秋莲成了村里的传奇人物。这位从外乡嫁来的媳妇容貌姣好,说话轻声细语,与婆婆之间的故事成为村民们口耳相传的佳话。

李秋莲的故事始于她出生在一个铁匠家庭,父母早逝,兄妹相依为命。兄长李春生为了让妹妹能过上好日子,听说在边塞当军卒可以得到丰厚的例钱,便毅然决定前往。

在他离去之前,李春生安排妹妹寄宿在舅舅家,承诺会按期将例钱送回来。经过几年的努力,李春生攒下了彩礼钱,于是找了一个富裕的村民张来富为妹妹选偶。

张来富家境殷实,有十亩良田,公婆身体硬朗,而他本人憨厚老实,是个知冷知热的好丈夫。村民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表示同意。

初来乍到的李秋莲遭遇了村民的闲言碎语,因为她的父母早逝,兄长又不在身边。村人对这个外来的媳妇有些看不起,但张母为了保护儿媳,义愤填膺地向那些说三道四的人发起了猛烈的反击。

一次,听说有人在背后议论李秋莲,张母愤怒之下将泔水桶倒在了那家人家门口,并高声喊道:“女婿是半个儿子,儿媳就是半个女儿,以后谁敢欺负我女儿,我老婆子拿粪勺堵他的嘴。”自此之后,村民们再也不敢对李秋莲有任何轻蔑之言。

丈夫张来富常年在外赶驴车谋生,而李秋莲在家里孝顺公婆,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命运的转折来得突然,一天张来富在外赶车途中不幸摔伤头部,送医无效最终不治身亡。

这一变故令张家雪上加霜,李秋莲成了寡妇,张家父母也相继离世。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间只剩下了婆媳二人。

张母为了让儿媳能够重新嫁人,劝说李秋莲回娘家寻找新的归宿。然而,李秋莲坚守着对张家的承诺,拒绝改嫁。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母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先是丧子,后是丧夫,她的精神也变得黯淡。李秋莲尽心尽力地寻找医治的方法,但无奈一切无济于事。

有一天,洗衣中的李秋莲得知一个姓吴的妇人提到笔架峰的尼姑庵里有一位医术高超的慧静师太。她决定带着婆婆前往寻求医治,希望能够挽回她的生命。

在漫长的徒步途中,李秋莲推着一个借来的板车,将舒适的被褥铺在上面,让婆婆可以躺得舒服。她牵着婆婆,一步一步地走向笔架峰。

一路走来,风吹过山丘,李秋莲的眼泪如雨下。到达时,她见到山门紧闭,急切地敲响门扉。很快,一位中年尼姑走了出来,抬眼看向李秋莲。

“你们找谁?”尼姑问道。

“师太,我是大田村的李秋莲,特地带着家婆前来拜见慧静师太,请您通融一下,让我们进去求医。”李秋莲恳切地说道。

尼姑听了这番话,仔细打量了一下站在面前的李秋莲。她觉得这位女子皮肤白皙,身材婀娜,是少有的美人。眼中闪过一丝赞叹之色,笑着说:“师太外出未归,你们可以先进来等她。”

李秋莲听到这话虽然有些失望,但也知道来得不易,只能暂时等待。她向尼姑道谢后,便拉着手推车走进了尼姑庵。

在路上,尼姑自我介绍为悟新,是慧静师太的弟子。悟新形容得如其名,慧静师太不喜欢喧哗,再加上所在的笔架峰相对偏僻,很少有人前来。整个庵里除了慧静和悟新两人,几乎空无一人。

悟新领着李秋莲和张母到达一间禅房后便告辞离开,一直未再露面。李秋莲不敢随意走动,只能在庵里静候,时间从下午拖到了夜晚。

天色渐暗,悟新手持油灯和食盒回到禅房。她笑着说:“师太在外悬壶济世,可能因医治而耽搁了时间。你们一定饿了,先吃点东西吧。”

李秋莲吃了一口悟新熬制的豆腐汤,不禁赞叹道:“豆腐嫩而鲜美,这汤口感真是绝佳。”

张母放下碗筷后表示疲倦:“我有些累了,先去休息了。”说完她打了个哈欠就进入了梦乡。

李秋莲正欲开口,突然感觉头晕目眩,随后便昏倒在地。当她醒来时,已是第二天中午。悟新满脸担忧地说:“昨晚你喝了豆腐汤后就昏倒了,我一直守在你身边,总算看到你醒来。”

李秋莲摇了摇头,感到浑身乏力。悟新告知慧静师太在外云游,回来的时间不确定。李秋莲心中一沉,但也无可奈何。她只好整理行装,拉着手推车带着张母离开庵所。

在回家的路上,李秋莲察觉到一些不寻常之处。回到家中,她照顾好了张母,独自回到房间,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异常。她吓得捂住嘴巴。

原来,李秋莲在脱下衣裳的时候发现下身异常肿胀,周围红肿疼痛。此外,她的肚兜居然被穿反,线头本应在里面,如今却在外面。回想起昨晚梦到与已故丈夫张来富共度洞房的情景,李秋莲顿时慌乱起来。

这种难以启齿的事情,她不敢与任何人分享,只当作是一场梦。然而,如今身体的异常让她确认曾被人下药。在场只有三人,张母先是入眠,她随后失去知觉,唯一在场的悟新引起了她的猜疑。

李秋莲思考着为何悟新要加害于她,心中充满困惑。清白被玷污的事实让她感到无助和绝望,她用一尺白绫挂在房梁上,准备结束这一切。

然而,就在她准备一步步走向绝路时,房门被一把推开。一个魁梧的男子走了进来,长着络腮胡,一眼就认出了倔強的妹妹李秋莲。他急切地上前,抱住了李秋莲,责怪道:“莲儿,你到底在想什么?”

李秋莲泪眼婆娑地看着这位男子,才发现原来是多年未见的哥哥李春生。得知妹妹家中发生了变故,他急忙赶回,没想到刚一进门就目睹了李秋莲的一幕。

他轻声安慰着妹妹,说:“妹夫已经安息在九泉之下,看到你如此伤心也不会安心。逝者已矣,活人还需继续前行。”

李秋莲知道哥哥误解了她因丈夫去世而感到沉痛,想到自己被玷污辜负了张来富,她的哭声更加悲痛。

“哥,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

李春生紧锁眉头,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哥,我对不起张家。”

在李春生反复追问下,李秋莲终于把被玷污的经过说了出来。

片刻后,李秋莲的哭声逐渐止住,只是在抽噎中轻声哭泣。李春生听完整个故事后保持沉默,但他猩红的眼眸中透露出愤怒之色。

他阴沉地对李秋莲说:“莲儿,我有计策可以找到那个玷污你的人,你想报仇吗?”

李秋莲惊恐地站起身来,“哥,你不能为了我而做出愚蠢的事情,毁了你的前程。不要为了我招惹官司,如果我被人发现被玷污,我宁愿以死谢罪于张家。”

李春生因为在边塞英勇杀敌,深受守将偏爱,已经晋升为百户,他的前途一片光明!

李春来摇了摇头,“这计策不用惊动任何人!不仅能找出玷污之人,我还能替你报仇雪恨。”接着,他走到妹妹身边,低声对她说了一番话,妹妹先是惊讶,随即点了点头。

张母得知儿媳的哥哥来了,非常高兴,她与李春生聊了很久。突然,李春生说:“伯母,我听说笔架峰上的尼姑庵很灵验,我想让莲儿带我去看看。”

张母笑着说:“好啊,你们兄妹好久未见,正好趁这个机会聚聚。到了尼姑庵可以尝尝那里的豆腐汤,很美味。”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李家兄妹前往尼姑庵。行至半山腰,李春生便走入林中不见踪影。

李秋莲走到山门轻轻敲门,嘎吱一声,悟新看到李秋莲眼中露出惊讶,问:“你怎么来了?”

李秋莲冷笑一声:“我是来找你算账的,你在豆腐汤中做手脚害我被人玷污。”

悟新惊恐地说:“我怎么会在汤里做手脚,庵里就我一个人,哪还有别人?你别在外面惹了野汉子就冤枉我。”

说完,李秋莲“噗嗤”笑道:“你还想和我演到什么时候?你我都是女人,丈夫已故,我独守空房很寂寞,如今碰上瓜田李下,让我找到女人的感觉,赶紧让情郎出来见我,我想与他续前缘!”

悟新听后长舒一口气,嘲讽道:“看你那冰清玉洁的模样,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女人。人生苦短,要尽情享乐!随我进去吧,我叫人出来与你相见。”

两人来到昨天的禅房,悟新向一面白墙敲了三下,白墙嘎吱一声,露出一道门,从里面走出一个俊朗的中年男子,名叫董启。

悟新在出家前与董启是邻居,一个丈夫去世,另一个妻子过世,两人因此走到一起。

然而,他们的行为在夜晚引起了不小的动静,被悟新的婆婆发现。这种丢人的事情使得婆婆非常生气,于是送儿媳出家到尼姑庵,希望她能在那里改过自新。

董启意外地对悟新心有所属,他得知慧静常常外出,不在尼姑庵,于是便追随到这里,与她相会。在禅房的背后,他们找到了一个隐秘的地方,成为了日夜欢愉的两人世界。

悟新总是毫不犹豫地满足周启的需求。昨天,李秋莲带着她的婆婆前来问诊。周启躲在暗室里,看到李秋莲身材傲人,心生歹念,便让悟新在豆腐汤中做手脚,试图玷污李秋莲。

董启见到李秋莲时吓了一大跳,悟新上前解释后,董启听罢不禁咽了口水,竟然有机会左拥右抱!

董启迫不及待地走上前,欲握住李秋莲的手。然而,李秋莲向后退了一步,说:“我们还不够熟悉,不如一边喝酒一边增进感情吧。”

“好的,媚娘,快去准备一些酒菜,我们一同享受美酒。”董启对悟新说道。

很快,禅房内布置好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三人畅饮欢笑。悟新的酒量不佳,她摇晃着离开去隔壁休息了,屋子里只剩下李秋莲和董启。

董启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想要拥抱李秋莲。就在这时,原本还有些醉意的李秋莲,眼中闪过一抹阴郁。

她用力推开董启,全身力气蓄积在膝盖,猛然踢向董启的下体。

“哎呦!”宛如杀猪一般的尖叫在屋内回荡,董启捂着疼痛的下身摔倒在地,手指间流出鲜红。他的双眼一阵发白,居然疼得无法自持。

就在此刻,李春生出现在门外,瞥了眼妹妹进了屋确认董启已经不行了。于是,他弯腰将董启搬到隔壁房间。

悟新陷入酩酊大醉,发出阵阵鼾声。李春生走到床前,目睹了这个帮助董启玷污自己妹妹的帮凶。他脸上露出深深的仇恨之色,拿出一把从杂货房偷来的割草镰刀,刺入悟新的腹部,顷刻间,她就失去了生命。

李春生将董启扔在床边,将镰刀拔了出来,放到董启的手中,制造出两人激烈搏斗的假象。

完成这一切后,李家兄妹关上尼姑庵的大门,然后若无其事地回到了家中。在家里,李春生帮着妹妹做家务,兄妹俩一边说笑一边度过了时光。

一个月后,李秋莲去河边洗澡,再次遇到吴姓妇人。吴姓妇人神秘兮兮地说:“李家的女主人啊,我要告诉你,太可怕了。笔架峰的尼姑庵里有人死了。”

据说前几天,慧静师太从外面回来,进入庵内时闻到一股如死老鼠的腐臭味。她顺着味道寻找,最终发现是悟新的房间里散发出来的。

当她推开门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让她目瞪口呆——一男一女倒在房间里,生命早已离去。她吓得连忙冲出去报告官方。

村里的人们都知道悟新和董启因私通被送去出家,如今却见两人的尸体躺在屋内,而且房间里还残留着搏斗的痕迹。大家纷纷传言悟新已经改邪归正,拒绝与董启纠缠,但由于董启求欢不遂,导致两人最终殒命在一场激烈的冲突中。

县令考虑到此事可能对社会风化产生不良影响,决定不再深究。他让家属将两人的尸体领回家进行安葬,以平息事态,轻描淡写地解决了这桩案件。

没过多久,李春获得了晋升千户的公文。他深感张母对妹妹的慈爱,于是劝说她们随他一同前往省城过上富贵的生活。张母见兄妹感情深厚,不愿意分开,于是欣然同意了。

于是,李春生带着妹妹和张母离开了他们曾经生活的村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家兄妹一直赡养着张母直至老年。当地的百姓纷纷感叹,说张母应该是上辈子积了很多福气,才能拥有像李秋莲这样好的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