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战神护弟
南宋后期,襄阳有一位世家子弟,姓伏名节,字天常。伏天常祖辈都做官,守卫襄阳,他自己也是武将。不过,伏天常虽然是武将,却喜欢读书,手不释卷,而且他为人至孝,深受当地人称赞。
伏天常的母亲,其实是继母,他亲生母亲已经去世了,继母叫全氏,有一个孩子叫伏义,字天彝,比伏天常小十岁。两人是兄弟,但同父异母。
不过,伏天常对自己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并没有抵触,像亲弟弟一样对待。当初,要承袭父亲爵位时,伏天常就要让给弟弟,但继母却坚决不肯,所以最终还是伏天常继承了爵位。
后来,伏天常因为战功,不断升官,很快就做了襄阳统制。
那时候,大宋已经和蒙古多有交兵,双方经常争斗,蒙古军经常入侵大宋。所以,伏天常为了襄阳城的安危,增加了不少斥候(用于侦查情况的骑兵),还继续修建城池,破损的地方修理,未破损的地方也加固。除此之外,他还强加训练军队,一切都做得很好。
德祐元年(宋恭帝赵㬎的年号),即公元1275年,蒙古大将伯颜,再次领兵入侵,军队很快就到了淮安,人人自危。
全氏叫来伏天常和伏天彝,说:“现在天下又要乱了,异族入侵我中华,你们打算怎么办?”
伏天常哭泣说:“如今这天下,除了战乱,大概也没什么事了,我是武人,唯有一死来报答
朝廷。只是,每次考虑母亲,我还是有些不忍心,我很担心,万一我战死了,您可怎么办啊?”
全氏点了点头,说:“食君之禄,为君尽忠,天常,你很好,自古忠孝不两全。你你难道不知道,汉朝王陵的故事吗?”
(图片来源:文推网 高清电影电视剧 下载 侵权必删)
(注意,汉朝王陵,这是个典故。王陵是汉初时期的人,本来自己干,后来跟了刘邦。项羽为了招揽他,就抓了他的母亲。王陵母亲怕自己影响到儿子,于是用剑自杀了。项羽十分残暴,还把王陵母亲烹了。王陵大怒,于是他更加坚定地跟随刘邦。全氏这段话,意思是只要伏天常好好尽忠就行,不要考虑自己,到时候自己大不了自杀。)
不料,伏天常因为太孝顺,还是不忍心,说:“儿子不愿意做王陵,只想做徐庶。”
(注意,伏天常说徐庶,也算是典故。东汉末年,曹操为了让徐庶归顺自己,就抓了他母亲。徐庶也孝顺,为了保全母亲,就离开了刘备,跟随了曹操。当然,徐母并没有自杀,那是《三国演义》的内容,而此时是南宋末年,还没有三国演义呢。伏天常这番话的意思是,自己宁可投降敌人,也要保全母亲。)
全氏听说后,大怒,说:“你以为现在是三国吗?如果你为了保全我,而投降敌人,那我宁愿跳到东海里自杀。因为你如此做法,不忠不孝,实在令人羞愤,我不愿再看到你!”
此时,伏天常的妻子也出来,劝丈夫要把忠心放在第一位,不要考虑母亲,也不要考虑自己,只要他好好报效朝廷。
于是,伏天常继续整备军事,他觉得人手不够,还拿出家里的钱财,招募勇士,购买马匹,打造军器。此时,他已经下定了决心,要与襄阳城共存亡。
果然,没多久,蒙古军开始杀奔襄阳城,很快他们围困了襄阳城,外面包围了好几圈,别说人马,就是苍蝇估计也飞不进襄阳城,襄阳城的苍蝇,也飞不出去。
伏天彝一直辅助哥哥,尽心尽力,守卫襄阳城。
伯颜知道伏天常,于是写信招降他。伏天常看到后,只是在书信上写了一首诗,作为回应。这首诗是:
蹇蹇乃王臣,应知匪顾身。
清风高许远,劲节迈张巡。
宁做中原鬼,羞为夷狄人。
此心如皎日,端不着微尘。
这首诗很直白,也很直接,大概意思是说:我伏天常是大宋的臣子,此时不会只顾及自己的性命安全。我的风格大节,就像许远和张巡一样,我会为这座城而拼尽全力。如果死了,我也要做大宋的鬼,而不会为了活下去,做你们异族的人。我的心,就像那皎洁的明月,炽热的太阳一样,不会沾上一丝尘土。
简而言之一句话:我伏天常宁可为大宋战死,也不会投降。
伯颜一看这首诗,顿时大怒,于是开始攻城。而且攻城力度极强,几乎没有休息,一队攻城后,马上再来一队人马继续攻城,丝毫不给城内喘气的机会。
很快,城里的粮食就要吃光了,而且因为外面包围几重,所以也没法出去请援兵。此时,可以说是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因此,城里很多人能都害怕了。
伏天常跟母亲说:“此时城内囧急,外面没有援兵,如此下去,只怕马上就要被攻破了。我听说,真州的苗再成,扬州的李庭芝都是足智多谋之辈,他们兵多粮足,手下不少战将,如果能请他们来援助,我再出奇兵攻击,蒙古军腹背受敌,一定会被我们打败,如此也就可以保全襄阳城了。所以,我愿意冲出重围,去请援兵来,后面就让天彝守城。”
全氏听了后,沉吟片刻,说:“你智勇兼备,众望所归,大家都服从你,城池才能守住许久。如果你出去了,军心、民心都动摇了,不是很糟糕吗?万一城中再有变故,岂不是更加危险?依我看,不如让你弟弟出去,他年轻力壮,守城威望不足,经验缺乏,出去请援兵还可以。这样的话,城内外都兼顾到了,你说呢?”
伏天常知道,在城里守着,还有活下去的希望,如果出城,只怕九死一生,毕竟外面太凶险了。所以,他其实是想把活下去的机会,让给弟弟。因此,他不同意,说:“我弟还年幼,我不能让他冒险。”
全氏大怒,说:“眼下到什么时候了?你还考虑他的安危?这一次,是为了襄阳城里的百姓,是为了我大宋,是要公义的时候,不能只考虑自家人的安危。只要他能成功请到援兵,那就好啊。如果最终不成,大不了我们全家尽忠,那时候我死也瞑目。”
伏天常还是觉得,自己出去最好,但是母亲坚持不肯,弟弟坚持出去,部将兼好友夏侯敬也劝他,应该按照母亲的建议来,这是最优解。
没办法,伏天常只好听从大家的建议。他写了一封信,请求李庭芝和苗再成帮助自己,还说了其中利害,国家大义等等。
写完书信后,全家人抱头痛哭,他们都知道,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了。
吃过饭后,伏天常选出五百精锐,打开东门,护送伏天彝杀出重围。他们很顺利,真的杀出重围,然后伏天彝就往真州、扬州去了。
然而,这么一来,城内就危险了。
因为城内本来就没有多少守军,又一下子调出五百精兵,所以力量薄弱了许多。蒙古军看出来后,疯狂攻城,坚持许久后,襄阳城最终被攻陷了。福家首当其冲,那些军士杀了伏家不少人,还要杀伏天常的母亲、妻子等人。
此时,一位叫忙古歹的蒙古将领制止了军士,说:“此乃忠臣孝子之家,不能杀害他们”。
再说伏天常,他带兵护送伏天彝继续往前,确定伏天彝安全后,他又分了几十名兵给弟弟护身,然后才带着剩下的几百人回襄阳城。
回军途中,伏天常已经得知襄阳城被攻陷,他很担忧母亲,快马加鞭回去。到城下还远的地方时,他已经看到城头上,竖立着蒙古人的旗帜了。伏天常又气又急,带领三百余人死战,意欲战死报国。
忙古歹看到后,在城头上大声说:“将军忠于宋,已经尽力了,只是国祚兴起与衰败,都是天理,你怎么不懂呢?如果你能像忠于大宋那样,为我们效力,还可以做公侯。如果还执迷不悟,战死这里,不过是白白死掉而已。”
伏天常“呸”了一下,继续攻城,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
忙古歹吼了一声,军士押着全氏和伏天常的妻子上了城头,企图以此来威胁伏天常,逼他投降。
上了城头后,全氏和儿媳妇忽然大喊,说:“你不要有二心,尽心尽责,虽死无憾!”
伏天常对着全氏大哭,说:“儿子今天只能尽忠,不能尽孝了。”说完后,他继续杀敌,身边的士兵已经都战死了,夏侯敬也已经倒下了。伏天常回头看了一下夏侯敬,并没有犹豫,再次冲杀敌军,连杀十几名蒙古军后,身上又中了十几处伤,最终他力尽战死。
忙古歹看完后,叹了一口气,说:“真乃血性男儿。”他没有杀伏天常的母亲和妻子,叫人继续关押她们。几天后,全氏和儿媳妇绝食而死。
蒙古军佩服伏天常家人,叫人收尸埋葬了他们。
伏天彝到了真州、扬州,请求援军后,李庭芝和苗再成都答应出兵。(但因为襄阳城已经被攻破,只得作罢。)伏天彝听他们愿意出兵,因为担心哥哥、母亲和城池的安全,顾不上休息,马上回襄阳城。
到襄阳城中,听说城池已经失守,他大哭一场,拿出宝剑,就要自刎。
此时,黑暗中忽然有一人大呼:“我弟不可自戕,应该活下去,继续报效朝廷。”
伏天彝听出来是哥哥的声音,哭拜于地。
伏天常说:“活着,不过是寄存在人间;死后,才是归宿。我虽然死了,又何必悲痛呢?我只恨不能杀尽强敌,不能保全大宋!不过,即便我已经战死,却也很坦然,因为我比那些投降的人,更有名气!”
伏天彝问道:“大哥,你如今英魂显灵,是有何事?”
伏天常说:“我因为尽忠而死,天帝怜悯我,让我做了三界总督巡按,你好好活下去,去尽力保全朝廷,我会助你一臂之力。”
说完后,伏天常没了声音。
伏天彝疲惫至极,找了个地方,很快就睡着了。天快亮的时候,蒙古军看到了他,纷纷出城来包围。
伏天彝带着几十名士兵,冲杀敌人,他们好像有如神助,无不以一当百,几十人很快杀了几百名蒙古军。伏天彝知道,这是哥哥在暗中帮助自己。
忙古歹看到伏天彝神勇异常,再次率军出来攻打伏天彝。伏天彝大怒,上前单挑忙古歹。不过,由于他一天一夜没吃饭,又战斗多时,很快就要被打败。
此时,天空阴云中忽然出现一位金甲战神,战神后面还有许多将士,他们从天上冲下来,击杀蒙古军。
宋军没看到,忙古歹和蒙古军都看到了,他们吓得逃跑,躲入城中,好几天不敢出来。伏天彝和将士们再次杀了一阵,然后往别处去了。
后来,伏天彝封江淮制置大使。许多人都说,伏天彝身后经常出现一位金甲战神,带着无数天兵天将,威风凛凛,但是伏天彝自己却看不到。
大家都说,这是伏天常在护持自己的弟弟,因此即便成神,依旧保护弟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