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才明白:父母不在的故乡,回不去了
01
有一种温情,叫“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掀开日历,不觉已经到了腊月二十,距离过年越来越近了。
朋友圈里开始涌现出各类“年味”的图文:
一家老小齐上阵,拆洗窗帘、晾晒被子,把家里角角落落积了一年的灰都扫得干干净净,把家里布置得焕然一新。
各类商家举行年底清仓和年货节活动,琳琅满目的商品不断刺激着人们的购买欲,给自己和家人捎一份新年礼物,成为抑制不住的冲动。
老人家开始准备各类土味年货,杀年猪、做米果、包饺子,念叨不停的是,孩子们今年会不会回来过年。
远在他乡的“打工人”,劳累了一年,终于可以给自己放一个“年假”了,掰着手指头倒数着工厂或公司放假的日子,迫不及待地买好车票,归心似箭。
当日子,从年头走到了年尾,人们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稍稍松懈了下来。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吧。”这是亲情在呼唤,这是奔波不停的生活里,给予自己和家人的最好礼物。
当我们把“准备过年”提上议事日程的时候,心中也就莫名地欢喜起来。盘点一年的收成,多收了三五斗也好,依旧收入欠佳也好,只要我们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人,依旧在,那些熟悉的唠叨,还萦绕在耳边,就有一种归属感和幸福感。
可是,当父母不在了,心中便空落落的了。
有道是: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回家过年”,如同婴儿重回母亲的怀抱,那熟悉的味道,那笃定踏实的感觉,无法用言语描摹。父母不在的故乡,该如何安放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
02
父母在,兄弟姐妹们团圆叫“回家”;父母去世后,兄弟姐妹之间成为了“走亲戚”。
邻居黄大爷已经九十七岁了,早两年,老伴去世,他便跟着两个儿子生活,一个月一轮换。
虽说两个儿子住得很近,不过五百米的直线距离,但每到月底,黄大爷都要收拾起自己的衣物和家什,也要来回好几趟,才能完成一次“搬家”。
好在,他身体还不错,虽说行动迟缓了点,却还不需要旁人搀扶。
吃穿住都不用发愁,可他最愁的是没有人陪他说话,儿子、媳妇只管做好一日三餐,到点了就喊他吃饭,除此之外,一概不闻不问。
黄大爷还有四个女儿,都嫁在附近,她们隔三岔五会回来打一转,帮着洗衣服、陪老人聊聊天。但奈何黄大爷也是吃“轮流饭”的人了,做女儿的,没有得到弟弟弟媳的邀请,也不好意思留下来吃饭,每次都是匆匆地来,匆匆地走。
看着邻居们张罗着过年的东西了,黄大爷也开始对两个儿子“发话”了,不是问年货准备得怎么样了,就是问他们过年走亲戚的计划和安排,问来问去,他其实只想说一个自己的小心愿:今年过年,在谁家张罗一顿团圆饭,让嫁出去的女儿们都能回来,有个地方去。
看着黄大爷如此操心,邻居们都忍不住唏嘘。
谁也逃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终有一天,父母会离我们而去,他们在生的时候,每一次团圆似乎都理所当然,都轻而易举,但当他们老得无法张罗时,一大家子的团圆就显得难能可贵。而若是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之间还会有这样团圆的机会吗?
也许,想要凑齐一张人丁兴旺的全家福,少了父亲和母亲,就再也凑不齐了。
03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你有多久,没有回家过年了?
距离上一次回家过年,生活是不是已然发生了很多改变?
记忆中,每一次回家过年,是从父母一次次打来的问候电话开始的:“你哪天回啊?我好把你的被子晒好,再做些你爱吃的菜。”
归家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父母的电话才渐渐少了起来。不过,等你刚刚登上列车,他们的电话又响起来:“上车了吗?几点到,爸爸去接你。”
当车窗外的景物飞驰而过时,心也就变得格外的欢腾起来。
只是,当我们的脚步离家越来越近时,心中又不免忐忑起来:过去的一年,自己依然平淡无奇,事业上得过且过,感情上还是一片空白,他们的殷殷期望又泡汤了。
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如同邻居家的孩子一样,开着车子满载而归,不光是赚了钱,更重要的是自己成家立业,也有了孩子。
或许,这样的愿望,又要等到下一年才能实现了,或许,还要等好几年。多么希望,让父母能分享这份喜悦,这份完满啊。
时间太快,我们赚钱的速度总是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我们竭力让自己一切都好的愿望,常常要历经波折。
好好珍惜吧,不要放纵自己,不管是事业还是情感,都要尽早地功德圆满。 唯有如此,才能让父母安心地走。
04
结束语:
不敢想象,当父母不在了,回到故乡,回到那熟悉的灶台,满腹心事向谁说;回到熟悉的餐桌,端上熟悉的味道,那举起的酒杯要敬谁?
即便还是同样去走亲戚,没有了父母的陪伴,是何等的凄凉啊。
不要到那时才感慨:“子欲养而亲不待。”
好好珍惜,每一次回家过年的机会吧,陪陪父母,趁一切都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