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 (2023)在孩子们心里埋下一颗好奇的种子

流浪地球2 (2023)在孩子们心里埋下一颗好奇的种子

今天和夫人一起看完,热泪盈眶,现在心中依然充满波澜。
先说说时长。整部电影3个多小时,是我看过第二长的电影(第一是大决战,一口气三部十个多小时),进影院前还担心会睡着,因为昨晚照顾家里的小妮儿,我和媳妇几乎熬了通宵,但今天只有下午2点场电影有票或者不是第一排了。万幸,全程聚精会神观看,球2每一个镜头都是有用的,全程三小时一点不感觉拖沓,节奏超级快,毫无睡点。所以,时长对于一部好电影来说,特别是对于流浪地球2来说,不是问题。

说说影片逻辑。个人感觉没有硬伤,大量细节把整部电影流畅的串联起来,结尾也与上一部流浪地球完美的串了起来,可以说把第一部没有说清楚的前因后果都解释清了,比如刘培强的前半生。我曾非常担心刘培强回不去了,这不和上一部内容叉劈了么……感谢俄国佬扔了个古董在月球。当然,因为许多细节的指向性不强,可能观众一不留神就漏过去了,会感觉一些剧情有点儿跳。

说说整体感受。我和夫人都是大刘的粉丝,来看电影的初衷里有一些情怀的元素。我年纪大一些,看大刘的文章都通过《科幻世界》连载,高三那一年一本杂志从前门一直传到后门,新杂志就掉了皮、开了页😂;夫人年纪小一些,看的都是大刘的“专著”,躺床上一口气看一宿。我们都认为,郭导把大刘的文字放大了,充实了太多细节,让原来有些冰冷的科幻故事,瞬间变得饱满而温暖,终于让我们把这个故事完完整整听明白了,大刘是写文章是惜墨如金的,有时候一句话,就浓缩了电影十几分钟的内容。这么丝滑的扩充,足见郭导和大刘之间协调的多么默契。

最后说说好奇。看完电影看看影评,好多人觉得电影冗长、晦涩、看不懂,今天现场就有个例子,夫人那边有三个年轻的小姑娘,应该是还在寒假中的大学生,看了20分钟电影遍拿起了手机玩,40分过后钟姐仨就走了………我想可能她们是来看吴京打戏的吧(哈哈哈,略吐槽个人秀)。我这边是一位妈妈带着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整场电影都在一边看一边问妈妈各种各样的问题,放在以前,我是不干的,我会给宝贝说要保持安静。但是,今天我没有,小孩子“好奇宝宝”般的举动,让我想到了我尚未周岁的女儿,当我抱着她看去一个新地方或者给她一个新玩具时,她的眼里总闪烁着一种光亮,那是一种对未知的好奇。当一个孩子对一样事物充满好奇,他就会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极大可能会激发他对这个事物深入探索。今天这个好奇宝宝认认真真地看完了《流浪地球2》,所以如果你看不下去这个电影,也许根本原因就是你对这个电影没有兴趣,你也不好奇后面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今天这个下午场,一共70几个观众,提前离场的好像只有那3位姑娘。

最后,强烈建议中影集团将球1、球2里的科学概念与电影实景结合,出一本画册。它将是一部极有价值且有热度的科普读物。如果有这么一天,我一定会买一本回家,等到我自己的女儿大一点儿了送给她,告诉她这是中国做最好的科幻作品。也许,当她翻阅这本书时,她不明白什么叫“引力弹弓”,什么是“洛希极限”,什么是“量子计算机”……但我始终觉得,精彩的电影镜头会让孩子对这些科学问题充满好奇,这种好奇会在她心里埋下一颗种子,一颗敬畏科学、热爱科学的种子。
当儒勒凡尔纳刚刚写出《海底两万里》时,会有谁认为一堆钢铁能在水下潜行?科学赋予未来千万种可能,这千万种可能需要千千万万人为之付出心血,希望这千万人中有一批人是看了《流浪地球》大受震撼、深感好奇的孩子。

作为理想主义者,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完成任务。(下一篇)